给作文教学插上“翅膀”
2021-07-20高秋香
高秋香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三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脑图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作文的写作要领,唤醒学生大脑的潜能,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写作效率。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运用脑图;提高学生写作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始阶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把观察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并乐于和大家分享。
脑图又叫心智图、思维地图,是英国人托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脑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工具,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辅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更清晰地思维。
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运用脑图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现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变成了……》的作文教学为例,阐述脑图运用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如何操作及作用。
一、运用脑图,让审题有广度
神经心理学的观点是: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过渡。所以,借助脑图的发散性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尽可能穷尽所有角度,不仅能激发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写出更优质的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我变成了……》是一个命题作文,教师运用脑图指导学生审题。
首先,教师一边在黑板的正中间写下中心词“我变成了……”,一边简单地导入课题。接着出示单元习作要求:“这次习作,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其次,让学生畅谈:“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说完后,教师及时总结:“你想变成动画里的形象,真有趣。”然后教師快速画出第二层级脑图“动画形象”,延伸出第三层级脑图“喜羊羊”,再趁热打铁:“你还想变成哪些动画形象?”以此类推,学生边说,教师边总结边画脑图,引导学生由脑图想象开去(如图1)。
再次,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有的同学想变成猪八戒,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有的同学想变成天使,打扮得漂漂亮亮。这样可以吗?”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变要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环境。
脑图是发展发散性思维的一种可视化工具。研究表明,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所画的进化谱与脑图的本质结构相同。指导学生审题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运用脑图正是最好的举措之一。
二、运用脑图,让学习有深度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关键时期。由于三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所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常规的做法是教师提供一篇范文让学生观察学习,但是范文以整篇的形式出现,比较枯燥。脑图具备图画的特点,以若干关键词、若干线条等简要的形式出现,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唤起大脑皮质的兴奋,更能为三年级学生所接受,所理解。
第一步,教师一边范说“我变成天使”,一边课件演示相应的脑图(如图2)。
第二步,学生仔细观察脑图后,说一说教师怎么写这件事的,在观察中明白写事情时可以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情等方面写具体,还要按照“怎么变→为什么变→变后做什么”的顺序写清楚。
运用脑图,由于学生形象地感受了作文内容的有趣、作文结构安排的巧妙,所以学生习作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习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培养。因此,教师当场示范画脑图,让学生学习观察脑图,明确作文的写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
三、运用脑图,让构思有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思考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天马行空的,也是变化多端、转瞬即逝的。脑图完全符合这些特点。与列提纲的方式相比,三年级学生更喜欢把头脑中闪现的想法快速地用线条和关键词形象地呈现出来。合理运用脑图,能够让学生构思作文时呈现出不同的角度。
在学生学习观察脑图后,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变呢?请把你想的用脑图画下来。”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根据“假如我会变”的主题,选择一个最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切入口画起脑图来。学生小脑袋里那些想得不那么明白的问题,随着脑图的一级级展开,一点点呈现出来,一点点清晰起来。一个男孩子运用括号画图,他想变成关羽;一个女孩用手链的形状画出她变成动漫《巴啦啦小魔仙》里的小蓝一起保卫星球;有的学困生则将简单的火车车厢画出变成机器人帮果农摘水果的一系列动作流程……
运用脑图,孩子们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学习兴趣盎然,发散性思维充分被挖掘,构思的角度精彩纷呈。
四、运用脑图,让合作有高度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句俗语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虽然在很多作文教学课堂中能看到你一言我一语或者一人说众人听的合作场面,但是由于合作仅仅落实在口头上,导致学生写出的作文效果不理想。
怎样在有限的作文教学时间内提高合作的效率,让合作有高度呢?三年级学生的评价能力以他评为主,自评为辅。脑图具备直观、形象、简便的优点,倘若在组织学生通过全班合作、同桌合作评价他人的作文时以脑图为依据,看着脑图进行评价,评完直接在脑图上修改,合作的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在学生简单进行脑图构思的环节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画的脑图。其中一位女生跟大家交流的脑图是《我变成了小人》(如图3)。这位平时大大咧咧的女孩用脚印形状的脑图画出她变成了小人,来到学校后闹出了一幕幕搞笑的事情。教师请其他同学看着脑图,当场评价这位同学写得好不好。有的学生说小作者选材比较新颖,有的学生评价小作者条理很清晰,还有一位男生站起来给她提意见:“这位同学写自己变成了小人,一旦变成了小人,所有东西对小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所以要写出万物‘巨大的特点。”小作者听完大家对她作文的评价,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马上拿起笔来直接在脑图上修改补充。运用这样的评价修改方法,教师再次组织大家以同桌合作的方式,两人互相评价对方的脑图,当场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脑图是小组合作的支架,让作文课堂的小组合作有了依据,让合作效率得到提高。
五、运用脑图,让成文有速度
在很多作文公开课上经常能看到学生说的时候滔滔不绝,但是提笔写的时候纷纷咬笔杆,抠指甲,陷入了沉思和停滞。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大脑的思维转瞬即逝,难以停留。而脑图可以打通说和写的“任督二脉”,因为不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只需若干个关键词和若干简单的线条,耗时少,所以运用脑图能够及时留下思考的痕迹并随时修正补充,让行笔成文有一定的速度。
在学生构思脑图、讨论修改脑图后,教师组织学生用15分钟时间依据脑图写成一篇作文。由于学生已经画了脑图,对大致的行文思路以及事例的论述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下笔很顺畅。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学生一拿起笔,一边看脑图一边就刷刷地写起来。当教师宣布“5分钟后交流,请大家抓紧时间”时,学生先看看自己画的脑图,再看看自己作文的进度,及时调整写作内容及写作速度。15分钟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一气呵成完成300字左右的作文,速度快的写了400多字,作文困难生也写了200字左右,没有写完的内容也能看着脑图(如图4)当场复述出来,真可谓“一图抵一文”啊!
博赞说:“思维导图运用了所有的皮层技巧,全面激活了大脑,让大脑在记忆时更加灵敏、巧妙。”所以,运用脑图可以让学生“下笔如有神”,大大提高了成文的速度,从而提升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脑图指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增强他们写作的成就感,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