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2021-07-20黄雨良廖文生廖瑞莲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熏洗口病皮疹

黄雨良,廖文生,廖瑞莲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医院 儿科,广东 河源 517400)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现被列入我国丙类传染病中。本病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手足及臀部出现疱疹、丘疹,伴发热、头痛,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脑膜炎、心肌炎,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治疗药物,主要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但治疗作用有限,且容易引起中性粒细胞、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3]。因此,临床上亟须寻求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4]。但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口服汤药多有抵触,所以口服药物受到限制[5]。因此,本研究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治疗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0.5岁~12岁,平均(5.32±0.88)岁;病程0.5 d~7 d,平均(3.44±1.02)d。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0.5岁~14岁,平均(5.17±0.72)岁;病程0.5 d~6.5 d,平均(3.40±0.8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中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6];②年龄6个月~14岁;③就诊前未接受药物治疗;④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伴心肌炎、脑膜炎、肺炎等重症疾病者;②伴语言或听力困难者;③伴智力发育迟滞者;④有明确的药物食物过敏史者;⑤已使用中西药物治疗者;⑥中途失访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常规西药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生产企业: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467;药品规格:2 mL∶0.25 g×10支/盒)12 mg/kg静滴,1次/d,疗程5 d。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佐治。中药熏洗:主要成分为土茯苓20 g、千里光20 g、苦参20 g、紫花地丁20 g、蛇床子15 g,将药材混合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30 min,过滤后取药汁熏洗患儿起水泡的部位,每天2次,疗程5 d。穴位敷贴:将中药吴茱萸研磨至粉末状,取5 g~10 g加入3 mL~5 mL红醋均匀调成黏稠状,置于2.5 cm×2.5 cm的消毒敷料上,外衬稍大面积的医用胶布,在患者入睡前贴敷于涌泉穴处,每日更换1次,疗程5 d。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8]的中医证候评分原则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发热、泄泻、恶心呕吐、皮肤皮疹、口腔溃疡进行计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儿的临床症状越严重。②实验室指标: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 d的早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 mL置于ED管内,3 000 r/min离心机中旋转20 min,取血清保存于低温环境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6)水平,所用仪器为美国Molecular Devices Flexstation 3酶标仪(美国RD公司),所有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为原厂配套。③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 疗效标准

参照《现代中医儿科学》[7]中手足口病疗效标准判定。治愈:手足、躯干部位皮疹完全消退,口腔疱疹或溃疡完全愈合,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手足、躯干部位皮疹有所消退,口腔疱疹或溃疡有所缩小,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减轻;无效:皮疹、口腔溃疡消退不明显,发热不退或合并皮肤及口腔感染。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3.4.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TNF-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3.4.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3.4.5 安全性分析

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大便次数增多,1例中性粒细胞下降,未停药自行好转,治疗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4 讨 论

祖国医学认为,小儿手足口病属于“温病”“时疫”范畴,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宋代的《小儿药证直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病疱者,涕泪具少”的论述[9]。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邪侵肺脾,外透肌表[10]。小儿脏气未充,禀赋不足,病邪易乘虚而入,耗伤阴液,蕴郁肺脾,致肺气失宜,脾气失健,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发肌肤而成[11]。中医学认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关键在于利湿透邪、清热解毒。本研究取土茯苓、千里光、苦参、紫花地丁、蛇床子熏洗治疗,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千里光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苦参可清热燥湿,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蛇床子可燥湿祛风,全方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12~13]。吴茱萸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涌泉穴为肾经首穴,经红醋调吴茱萸粉后外敷于涌泉穴可起到燥湿运脾之效[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痊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中药熏洗与穴位贴敷均为中医治疗原则中的“热因热用”原则,为反治法,以温热之药治疗热病,能够有效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0浓度,增加TGF-β1表达,减轻机体炎症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15]。同时,中药熏洗与穴位贴敷均为中药外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难题,患儿容易接受,且无不良反应,疗程短,安全性高,适合各级医疗单位应用。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机体炎症反应状态,促进疾病痊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熏洗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皮损点状切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