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模型的建构
2021-07-20黄翯青李雪莲苏彦捷
黄翯青 李雪莲 苏彦捷
一、问题提出
由于职业的目标和要求不同,各行业均有自己的胜任力模型①El Asame M.,Wakrim M.,“Towards a Competency Model: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Competency Standards,”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vol.23,no.1,2017,pp.225-236.。幼儿教师的胜任力指能将绩效优异与绩效一般的幼儿教师区分开的个体深层次特征,包含基准胜任力和鉴别胜任力两个标准,分别指进入幼儿教育行业的入门标准和优秀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鉴别标准②董圣鸿、胡小燕、余琳燕、王燕:《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基于BEI技术的模型构建》,《心理学探新》2016年第36期。。McClelland用冰山模型(The Iceberg Model)来描述胜任力的结构,指出胜任力就如海上的冰山,其内容包括“海面上”显性的胜任力和“海面下”隐性的胜任力。显性胜任力指那些外显的、相对容易观察和改变的特征,如知识和技能;隐性胜任力则指相对内隐的、不易触及和改变的特征,如个体的特质、动机、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价值观、处世态度等。①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vol.28,no.1,1973,pp.1-14.在此,我们提出“隐性胜任力”这个概念来特指这些潜在的、深层次的特征。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和情绪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要适应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不一样的胜任力,尤其是深层的隐性胜任力,很可能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特点。②陈丹、蔡樟清:《幼儿园教师情绪困境与求解》,《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7期。我国研究者对幼儿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描画出了幼儿教师的胜任力轮廓。③董圣鸿、胡小燕、余琳燕:《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基于BEI技术的模型构建》,《心理学探新》2016年第5期。④夏海:《保育质量是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11期。例如,董圣鸿等人发现幼儿教师的基准性胜任力包括9项子特征,幼儿教师的鉴别性胜任力包括沟通与交往、专业知识与技能、自我意象、追求卓越、成就能力等5个维度共34项子特征。⑤董圣鸿、胡小燕、余琳燕:《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基于BEI技术的模型构建》,《心理学探新》2016年第5期。再如王强和宋淑青的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基准胜任力包括对幼儿的爱心与细心、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活动整合力、幼儿园文化适应与变革力、多种评价手段灵活掌握度、团队协作与个人创造力、教育服务意识与能力、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共8项。⑥王强、宋淑青:《幼儿教师胜任力模型之构建》,《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4期。鉴别胜任力包括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力、幼儿学习领域的掌握度、对幼儿的观察与研究力、幼儿课程开发与应用力、丰富安全的学习环境的营造与监控力、专业与组织承诺度、幼儿多元个性理解与引导力以及专业实践反思与调控力共8项。秦旭芳、高丙成则从理论出发指出幼儿教师的胜任力包括道德、智力、健康和能力4个方面。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首先,已有研究着力于幼儿教师胜任力的整体轮廓,对幼儿教师胜任力结构中深层的、隐性部分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较少,直到目前对于隐性胜任力的结构和内涵还不清楚。其次,由于关注整体,使得所建构的胜任力模型以及所抽取的隐性胜任特征相对抽象和笼统,没有具体地体现出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最后,一些已有研究探索胜任特征的方式还有待于完善,例如,一些研究建立在理论分析的角度上,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持,或者采取了BEI访谈技术,但是研究过程并不完整。⑦董圣鸿、胡小燕、余琳燕:《幼儿教师胜任力研究:基于BEI技术的模型构建》,《心理学探新》2016年第5期。⑧夏海:《保育质量是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11期。⑨丁玉:《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结构与水平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⑩秦旭芳、高丙成:《幼儿教师胜任力的特点与类型》,《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9期。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进展,幼儿教师胜任力结构中的隐性胜任特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如McClelland指出,诸如成就动机、自我概念和社会角色等胜任特征比传统的智能测试和成绩测评可以更有效地预测人们的工作绩效和成就。[11]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vol.28,no.1,1973,pp.1-14.一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了隐性胜任力的有关特征与幼儿教师工作的联系。[12]肖智泓、黄珊、杜军等:《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13]朱晓颖:《幼儿教师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运用》,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4]张育珊、洪黛珊:《父母应对方式与5~6岁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学前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例如,情绪察觉、情绪理解和情绪调剂等情绪的有关因素不仅是区分幼儿教师和非幼儿教师的基准性的因素,也是构成新手教师与熟手教师、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鉴别性指标。[15]陈丹、蔡樟清:《幼儿园教师情绪困境与求解》,《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7期。[16]秦旭芳、丁起名:《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现状及改进措施》,《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3期。[17]尹弘飚:《教师情绪:课程改革中亟待正视的一个议题》,《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6期。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幼儿教师职业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且教师的人格因素对于教学过程和效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动机因素、效能感等因素也都和教师的基准性指标和鉴别性指标有一定的联系。[18]蔡岳建、谭小宏、阮昆良:《教师人格研究:回顾与展望》,《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2期。这些研究都为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尽管上述研究从不同视角看到了内隐因素对于教师胜任力的潜在影响,但是目前研究者们尚未梳理和整合这些隐性胜任力的内在关联和结构。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展,对于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进行系统探讨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隐性胜任力概念的提出对传统胜任力理论进行了拓展,丰富了传统胜任力理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隐性胜任力的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幼儿教师的招聘选拔、评审考核以及职后培训等提供参考和启发,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①Farrington E.L.,“Core Competency Model Can Improve Searche,”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vol.19,no.2,2014,pp.7-8.②Carr D.,“Guidelines for Teacher Training:The Competency Model,”Scottish Educational Review,vol.25,1993,pp.17-25.由于胜任力包含了基准胜任力和鉴别胜任力两个部分,我们将通过两个研究分别对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这两个层次的结构进行确认。
二、研究一 幼儿教师基准隐性胜任力模型的建构
(一)方法
研究一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幼儿教师的隐性胜任力基准模型。根据Mc Clelland提出的岗位基准胜任力建构方法,研究者们一般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形成胜任力的有关描述,再通过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胜任力的辞典,从而形成这个职业和岗位的基本描述,并建构该职业岗位的基准胜任力模型③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vol.28,no.1,1973,pp.1-14.。
1.被试
研究一共投放285份问卷,有效回收252份问卷,有效率达88.42%,有效被试中包括89名职后幼儿教师(Mage=29.16,SDage=4.98)和163名职前幼儿教师(其中包括研究生26名,Mage=21.33,SDage=1.46;本科学生93名,Mage=19.68,SDage=2.89;专科学生44名,Mage=19.16,SDage=1.11)。
2.材料
采用周榕等人的研究方法对被试施测开放式问卷,作为建立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基准模型的依据。④周榕:《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问卷中给出一位老师的形象,并呈现指导语:“这是一名幼儿教师。请您认真思考,除了知识和经验之外,她(他)具有哪些特点。”对结果进行编码和统计,获得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特征词。最后,由4名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对上述来自文献和开放式问卷的词条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获得幼儿教师基准隐性胜任力特征条目26条。
(二)结果
对252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编码和统计,由专家小组(2名学前教育高校教师,2名幼儿园园长)合并意思相同或相近词条,删除模棱两可或太过宽泛的词条,共获得26条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特征词(如图1所示)。通过上述方式获得的胜任力特征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准入标准,即幼儿教师的基准隐性胜任力。
图1 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词条汇总
(三)讨论
研究一通过文献分析和开放式调查建构了幼儿教师的隐性胜任力基准模型,该模型包含了26项幼儿教师的基准隐性胜任力,从这些条目的内容出发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幼儿教师自我导向的相关特征(乐观、积极、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恒心、自信心和自我调控)、人际导向相关特征(团队合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移情、宽容)以及职业品质相关的特征(幼儿导向、热爱幼教事业、终身学习、自我反思、职业道德、应变能力、因材施教、奉献精神、成就动机、公平性、计划性、执行力)。从基本分类的角度来看,该结果和已有研究基本一致,如毕帼英、张姝玥和许燕的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五项职业特征为高情感投入、技能多样化、安全责任重、收入与发展不满意、缺乏支持,其中前三项是由幼儿教育独特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属性所决定的。①毕帼英、张姝玥、许燕:《幼儿教师工作特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7期。崔虹从职业人格的角度发现,幼儿教师职业人格主要包括细心谨慎、监控管教、关心爱护、公正宽容、亲和同理五种特质。②崔虹:《幼儿教师职业人格量表的编制及辽宁省城市常模的建立》,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全论文,2011年。但是被研究的结果更加具体和细化,另外在结构上也从幼儿教师自我导向、人际导向和职业素养导向的结构进行区分。该结果基本符合已有研究提出的模型,但是相对来说更加具体和明细。
基准隐性胜任力反映了个体进入幼儿教育行业所需要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了幼儿教师这个群体的一般特征。大量研究指出,当个体归属于职业,这个职业的目标、准则、环境要求和特征都会投射到该个体的行为、心态和个性上,当个体的行为、心态和个性符合职业的要求时,个体能够更好地达成工作的绩效,从而形成了这个行业特定的胜任特征。③Woods S.A.,Patterson F.C.,Wille B.,et al,“Personality and Occupational Specialty,”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vol.21,no.3,2016,pp.262-278.④Karas'D.,Cieciuch 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ntity Processes and Well-being in Various Life Domains,”Personality&Individual Differences,vol.121,2018,pp.111-119.幼儿教师很可能就是受到其职业特征,如独特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本研究从自我导向的特征、人际导向的特征以及职业素养有关的特征等不同角度勾勒了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职业的特点,反映出幼儿教师与其他行业的个体差异。
三、研究二 幼儿教师鉴别隐性胜任力模型的建构
(一)方法
建立鉴别隐性胜任力模型的最普遍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ing,BEI)。经典的BEI包括确定绩效标准、选择效标样本(确认绩优组和普通组)、获取效标样本胜任特征的资料(行为事件访谈)、分析数据资料及编码、建立胜任力模型、验证胜任力模型六个主要步骤。⑤Stoker J.I.,B.I.J.M.Van der Heijden,“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Appraisal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vol.28,no.2,2001,pp.97-113.⑥McClelland D.C.,“Identifying Competencieswith Behavioral-Event Interviews,”Psychological Science,vol.9,no.5,1998,pp.331-339.在研究二中,为了建立幼儿教师的鉴别隐性胜任力,将对经典的行为事件访谈法进行改编,在获取校标样本胜任特征资料、分析资料及编码、建立鉴别隐性胜任力以及验证该胜任力模型等几个环节都将聚焦动机、情绪、人格等隐性特征。
1.被试
根据施测幼儿园所提供的绩效情况确认了14名幼儿教师组成的校标样本并初步建立胜任力模型,之后在498名幼儿教师中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首先,研究二共确定14名访谈对象作为校标样本,包括7名优秀幼儿教师和7名普通幼儿教师。优秀幼儿教师需要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两条:①在幼儿园的绩效评定为前30%;②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或被评为幼儿园最受欢迎的教师;③近3年获得省市或国家级有关证书或荣誉。普通幼儿教师则不具备以上任何一项特征。
其次,模型验证阶段,施测访谈所建立的幼儿教师鉴别隐性胜任力模型编制《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自评问卷》,进行模型的建立。在某全国性幼儿教师培训中发放问卷551份,有效回收498份,有效回收率为90.38%。随机选取其中275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223份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2.材料和步骤
①BEI行为事件访谈——幼儿教师鉴别隐性胜任力搜集
BEI行为事件访谈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探察技术,通过收集和分析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对比成就卓越者和表现平平者所体现出的胜任力差异,从而确定特定职位角色的胜任力模型。①Stoker J I,B.I.J.M.Van der Heijden,“Competence Development and Appraisal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vol.28,no.2,2001,pp.97-113.本研究首先对7名绩效优秀和7名绩效普通的幼儿教师进行BEI行为事件访谈,要求被访者描述他(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印象最深刻的三件成功的事情和三件遗憾(失败)的事情。在访谈时,主试就“情景/任务方面”“行为方面”和“结果方面”适当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事情发生时,周围的情形怎么样”“您对当时的情况有何反应,采取了什么行动”“您在整个事件中承担的角色是什么”等,使幼儿教师尽可能详尽地说明事件的相关情况。
将14份访谈共418分钟的录音资料转化为文字,由两名正式编码人员进行编码。在此过程中,编码者需认真阅读访谈资料,将资料中能体现出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相关特征词进行标记,并根据每位幼儿教师的表现为相关隐性胜任力的特征词频次和程度进行编码。数据录入SPSS 22.0并进行数据分析。
②《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自评问卷》——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鉴别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将上一步中获得的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条目放到幼儿的保育和教育情景当中进行描述,最终编制成由26个条目构成的《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自评问卷》,其中5个条目设置为反向计分。该问卷采用五点计分,要求被试评价自己过去一周的工作行为与问卷条目描述的一致程度,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先收集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又搜集数据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结果
1.BEI访谈数据分析
首先,分析BEI访谈的字数和时间。对14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的录音共418分钟,转化为文字共36439字。优秀组和普通组平均访谈字数分别为3077.29字/人 和2128.29字/人,平均时间分别为1732 秒/人和1852秒/人,优秀组的访谈文本显著地长于普通组(t=1.98,p=0.064);但访谈时间没有发现显著差异(p>0.05)。在访谈过程中,优秀组幼儿教师反应速度更快,内容更为丰富、详细和完整;而普通组幼儿教师对自己过去在工作情境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回忆较慢,内容较少并且较为笼统。该差异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如不同组幼儿教师在语言表达能力、对工作事件的关注程度和反思不同等。
其次,由两位编码者对访谈内容中胜任特征的频次和程度进行分析(编码者一致性为0.62~0.78,总的归类一致性为0.70),并对优秀组和普通组幼儿教师在各个胜任指标上的频次和程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详见表1。综合频率和程度两个指标,优秀幼儿教师在13个特征上和普通幼儿教师具有显著差异,这13个条目即幼儿教师的鉴别隐性胜任力。
表1 优秀组和普通组幼儿教师访谈时间、字数和隐性胜任力的频率和程度对比
续表
2.因子结构探索
将BEI访谈中确认的可鉴别普通和优秀幼儿教师的13个特征词进行拓展,将每一个胜任特征拓展成为两个条目,共26个条目,编制成为《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自评问卷》。使用275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0.95,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3904.57,p<0.001,表明当前样本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选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抽取,使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共抽取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能解释67.67%的总方差变异。结合碎石图,最终因子数量应该在2~4个之间。采用逐步降维的原则,删除因素载荷小于0.30、三载荷和双载荷的因子,直至因子结构趋于稳定。如表2所示,最终删除了5个条目之后,保留了3个因子,分别能够解释25.46%、16.46%和13.77%的变异,累积能够解释55.69%的总变异。其中第一个因子集中体现了幼儿教师的执行力、积极性、学习性等指向工作效率的指标,命名为效率导向的胜任力;第二个因子反映了耐心、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自我调控的特征,命名为自我调控的胜任力;第三个因子包括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共情等特征,这些因素反映了对职业的热诚和对幼儿的情感因素,命名为情感导向的胜任力。使用Cohan-α信度系数和分半信度来检验问卷信度,三个因素的Cohen-α系数分别为0.91、0.83和0.72,分半信度分别为0.87、0.83、0.72,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2 《幼儿教师鉴别隐性胜任力问卷》项目因素载荷矩阵
续表
对上述幼儿教师鉴别性的隐性胜任力三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Mplus分析223个被试的数据,各项拟合指标如下:χ2=351.44,χ2/df=2.10,TLI=0.81,CFI=0.83,RMSEA=0.084,SRMR=0.069。结果表明,上述幼儿教师鉴别性隐性胜任力模型的拟合度良好。
(三)讨论
鉴别性隐性胜任力体现的是幼儿教育行业内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异。通过BEI行为事件访谈、《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自评问卷》的编制以及对该问卷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鉴别特征反映在工作效率导向、自我调控导向和情感特征导向三个维度上。
首先,优秀幼儿教师在工作效率导向上的特征主要包括执行力、学习敏感性和积极性等方面,这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有别于高校教师理论思辨的工作特点和中小学教师以学科知识为核心、以成绩为导向的工作特点,①②刘兴凤、张安富:《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②徐建平、张厚粲:《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一项行为事件访谈研究》,《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幼儿教师日常要进行的工作涉及更多类型,幼儿教育是保教合一的教育,因此,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流程到教育和活动,从园所的环境创设到课程的研发和进行课题研究,各项工作比较密集,跨度相对较大,优秀幼儿教师要高效率完成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执行力、从多种事件中获得经验的学习能力以及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幼儿教师的自我调控导向主要集中在耐心、情绪调节、行为调节等特征上,这也符合幼儿教师工作情绪性和启蒙性的特点。一方面,幼教工作是典型的情绪劳动③Gong S,Chai X,Duan T,et al.,“Chinese Teachers’Emotion Regulation Goals and Strategies,”Psychology,vol.04,no.11,2013,pp.870-877.,幼儿教师的工作要以幼儿的特定情绪状态为目标,同时还要以自己的情绪为工具向外调节幼儿的情绪;另一方面,幼教工作具有启蒙性和游戏性,④王家云、李福华:《“游戏人”:卓越幼儿教师心灵成长的人格诉求》,《教师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幼儿教师需要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将难度较高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低难度、体验性的知识和经验。这都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以他人为导向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
最后,幼儿教师的鉴别性特征还体现在职业情感上,优秀的幼儿教师更能够以幼儿为导向,有更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这一点和其他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四、讨论
本研究聚焦于幼儿教师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海面下”的隐性部分。通过对252名被试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建立了包含26个项目的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基准模型”;通过对14名优秀和普通幼儿教师的BEI行为事件访谈,并通过对275份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对223份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和验证了三个维度21个条目的“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鉴别模型”。据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基准隐性胜任力和鉴别隐性胜任力两个部分在内的完整的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模型。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推进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而且有助于筛选和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
综合上述基准性和鉴别性的隐性胜任力的结果,我们可以勾勒出幼儿教师的隐性胜任力特征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模型
本研究尝试聚焦幼儿教师胜任力中的深层结构,提出了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概念,并对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结构维度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胜任力的有关研究。此外,该研究也为职业和毕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来自幼儿教育领域的佐证。尽管研究者普遍认同,人的能力、人格等特质在成年后依然发展,且成年后的继续发展依然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①任真、桑标:《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新进展》,《心理科学》2003年第4期。但是系统探讨职业如何塑造成年人的继续发展的实证研究却较少。该研究从幼儿教育领域入手,启示我们思考毕生发展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个体成年后的继续发展很可能是和职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会通过其独特的目标、要求、对象、氛围所构成的要素持续塑造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很可能是成年期个体心理继续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本研究虽然将关注点放在了隐性胜任力上,但由于幼儿教育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幼儿教师的隐性胜任力也是多层次和多侧面的,对于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结构、内涵以及形成机制目前还缺乏细致的刻画和系统的探讨。未来的研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首先,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隐性胜任力的不同成分是通过什么方式、如何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绩效的。其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揭示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形成机制。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发展,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一些人格特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已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的显性胜任力有比较明确的规律,②连榕:《专长发展与职业视域下的教师心理》,《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第31期。但幼儿教师的隐性胜任力又是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如何逐步形成和成熟的?这些问题亟待研究者们进行探讨和解决。③李定仁、赵昌木:《教师及其成长研究:回顾与前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6期。最后,将隐性胜任力的概念应用到实践中也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尽管目前对幼儿教师的情绪、动机的干预项目方兴未艾,④Snell M.E.,Forston L.D.,Stanton-Chapman T.L.,et al,“A Review of 20 Years of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and Staff,”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vol.183,no.7,2013,pp.857-873.⑤黄翯青、刘肖岑、张菁:《早期欺负行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的原理和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⑥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林乃磊:《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教师情绪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8年第31期。这些项目要如何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隐性胜任力发展,还需要经过系统的研究。⑦岳亚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特征比较》,《学前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⑧连榕:《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心理特征的比较》,《心理学报》2004年第36期。总之,要将幼儿教师隐性胜任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向深入,还需要结合更多样的研究方法,探寻不同的指标,不断进行反思和提炼,最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验证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