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MYD88 L265P突变的脾边缘区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2021-07-20王为张炎魏冲赵丹青张薇周道斌
王为 张炎 魏冲 赵丹青 张薇 周道斌
脾边缘区淋巴瘤(splenic marginal zone lymphoma,SMZL)是一类罕见的疾病,仅占所有类型淋巴瘤的1.0%~2.7%[1]。目前SMZL诊断尚无确定标准,一般采用排除法,即免疫表型不符合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部分患者也通过切脾明确诊断。在所有惰性B细胞淋巴瘤中,SMZL最易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Waldenström macroglobulinemia,LPL/WM)混淆,临床上倾向于根据是否存在MYD88 L265P突变帮助鉴别。事实上,该突变并非LPL/WM所特有,越来越多研究证实SMZL患者也存在该突变[2⁃3],因此准确鉴别更困难。本研究总结本中心MYD88 L265P突变阳性SMZ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并与该突变阴性的SMZL患者以及经典WM患者进行比较,以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组特殊的群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的SMZ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8例。诊断依据主要为形态学结合免疫分型和骨髓病理,7例患者通过脾切除术确诊;排除其他类型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尤其LPL/WM。一线治疗方案:等待观察1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20例,接受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地辛+泼尼松(RCVP)方案16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7例,单纯切脾治疗5例,切脾后接受RCHOP方案治疗2例。
1.2 资料收集及随访
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资料,包含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骨髓涂片、骨髓血免疫分型、骨髓活检、基因二代测序,影像学检查包括CT或PET/CT。
随访时间从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0个月。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和电话随访。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PFS定义为自诊断到疾病进展的时间,OS定义为自诊断到死亡的时间。失访或末次随访仍未死亡的病例作为截尾事件。
1.3 细胞形态学检查
外周血或骨髓血细胞形态学分析由本中心骨髓检查室完成。外周血涂片或骨髓涂片采用瑞氏⁃吉姆萨法(Wright⁃Giemsa staining)染色,由有经验的形态学医师读片。
1.4 MYD88 L265P突变检测
新鲜骨髓标本经CD19单抗磁珠分选。从分选后的CD19+细胞中提取DNA。参照文献[4]方法(real⁃time AS PCR法)检测MYD88 L265P突变。
1.5 骨髓活检
骨髓活检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经HE染色,免疫组化包含抗体:CD20、CD3、CD10、BCL⁃2、BCL⁃6、CD5、CD23、Cyclin D1、SOX11,由本院病理科有经验的医师读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连续变量描述为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或范围),分类变量描述为例数(百分比)。连续变量比较采用Ma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YD88 L265P突变在SMZL中的阳性率
共纳入68例接受二代测序检测的SMZL患者,其中存在MYD88突变11例,MYD88 L265P突变7例,MYD88 M232T和MYD T294P突变各2例。
2.2 MYD88 L265P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
7例伴有MYD88 L265P突变患者的特点见表1。中位年龄69岁(范围:61~76岁),男女比例为5∶2。起病症状:乏力(3例,42.9%),发热(3例,42.9%),腹胀(2例,28.6%),体检发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升高(1例,14.3%)。病程中6例(85.7%)患者出现B症状,未见高黏滞症状。受累部位:所有患者都有骨髓和脾受累,其中巨脾(肋下≥10 cm)患者3例,淋巴结肿大(其中1例伴大细胞转化)2例(28.6%),胃受累1例(14.3%),无其他结外受累。
实验室检查:WBC/淋巴细胞(lymphocyte,LY)升高3例,范围分别为(10.22~45.59)×109/L和(8.14~30.07)×109/L;所有患者均存在贫血,其中重度贫血2例,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范围为 35~59 g/L,均为骨髓侵犯所致的造血空间下降,而非合并溶血或纯红再障;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4例,范围为(24~86)×109/L。7例患者均接受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检测,阳性6例,M蛋白水平为2.1~22.7 g/L,其中IgM型M蛋白4例(57.1%),相应IgM水平为1.91~27.10 g/L;IgG型M蛋白2例(28.6%),相应IgG水平为10.40~25.11 g/L。
2.3 MYD88 L265P突变型与野生型SMZ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7例MYD88 L265P突变型与61例野生型SMZL患者比较,突变患者年龄均>60岁(100.0%vs56.3%,P=0.038),有B症状的患者更多(85.7%vs42.1%,P=0.046);M蛋白阳性率高于野生型患者(85.7%vs46.2%,P=0.043)。性别、巨脾患者例数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YD88 L265P突变型和野生型的SMZL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SMZL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YD88 L265P mutation
2.4 MYD88 L265P突变SMZL患者与WM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7例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与本院既往所总结的WM患者特征比较,两个患者群体在年龄、性别、HGB、PLT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ZL患者的淋巴结受累比例低于WM患者(28.6%vs61.3%)。所有WM患者均为M蛋白阳性,且均为IgM型M蛋白,而SMZL的M蛋白阳性率相对较低(85.7%),且约1/3的患者为IgG型M蛋白。合并症方面,7例MYD88 L265P突变患者无一例继发冷凝集素病、冷球蛋白血症及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受累,而WM患者合并上述情况的比例分别为4.3%、8.6%、8.6%和3.2%[5]。
2.5 MYD88 L265P突变型患者的形态学及免疫分型特点
7例MYD88 L265P突变患者均接受骨髓穿刺检查,所有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均升高,占48%~99%。淋巴瘤细胞的共同特征是胞体较大,胞浆丰富,呈灰蓝色,可见小绒毛或伪足突出,见图1。7例患者的免疫表型:CD5-/弱表达,CD23-/弱表达,CD19+,CD20+/强表达,CD22+,CD200-/弱表达,CD138均阴性,CD38弱表达或阳性3例,见表2。除1例患者经脾切除病理确诊外,其他患者均综合骨髓涂片、骨髓血免疫分型及骨髓活检确诊。
图1 7例伴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的骨髓形态学Fig.1 The bone marrow morphology of 7 SMZL patients with MYD88 L265P mutation
表2 7例伴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的免疫分型特点Tab.2 Immunophenotypic features of SMZL patients with MYD88 L265P mutation
2.6 治疗与随访
7例MYD88 L265P突变患者均具备治疗指征,其中1例因骨折后并发感染未能接受治疗,最终因疾病进展死亡;其余6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和RCVP方案各3例。MYD88突变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野生型患者为31.0个月,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2年PFS率(85.7%vs91.8%,P=0.493)和OS率(85.7%vs88.5%,P>0.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2。
图2 MYD88 L265P突变型和野生型SMZL患者的生存曲线Fig.2 Survival curves of SMZL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MYD88 L265P mutation
3 讨论
脾边缘带淋巴瘤最早由SCHIMID等于1992年提出,是一种小B淋巴细胞浸润脾脏和骨髓的疾病。根据目前的WHO分类,SMZL属于边缘区淋巴瘤中的一种,约占20%,但仅占整个淋巴瘤的1.0%~2.7%,相对罕见[6]。脾大、骨髓及外周血受累是SMZL的主要临床表现,淋巴结受累比较少见[7]。诊断方面,SMZL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外周/骨髓血免疫表型综合判断,其免疫表型通常为表达泛B细胞抗原CD19、CD20、CD22,而CD5、CD23表达通常为阴性,不表达CD10、CD25或CD103,可伴有浆细胞分化。部分患者经脾脏切除确诊,其典型病理为红髓和白髓均受累,部分肿瘤存在一定程度的浆细胞分化[6]。本研究患者临床表现与之类似,以外周血/骨髓和脾脏受累为主,诊断主要依靠骨髓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少数患者通过脾切除术确诊。但SMZL的免疫表型并不具特征性,尤其难以与同样来源于边缘区或记忆B细胞的LPL/WM鉴别。因超过90%的LPL患者伴有MYD88 L265P突变,临床上倾向于将伴有该突变的患者诊断为LPL/WM[8⁃9]。
MYD88是一个在Toll样受体及IL⁃1受体信号传递中发挥一定作用的分子,可增强B细胞存活。MYD88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3p22.2位点发生单核苷酸突变(T>C)后导致亮氨酸变为脯氨酸(L265P),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导致NF⁃κB持续活化[8]。MYD L265P突变存在于超过90%的LPL/WM患者,被认为与浆细胞分化及IgM型M蛋白相关,因而在LPL/WM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近期研究表明,部分SMZL患者也伴有该基因突变,阳性率为6%~21%[2]。AZAHARA等总结伴有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的临床特征,在86例SMZL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率为15%(13/86);通过与野生型基因的SMZL患者比较,发现男性患者更易出现突变(61%vs39%,P<0.0211),IgM型M蛋白在突变型患者中的阳性率更高(70%vs18%,P<0.0001),IgM水平亦较野生型患者高(3.0~11.9vs3.7~6.6);其他指标如年龄、贫血、LDH、β2MG、病毒感染史等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免疫组化方面,伴MYD88 L265P突变患者更容易出现浆细胞分化(9/13,69%),而其他病理学特征两者无显著差异[2]。对比而言,本队列结果与之有异同之处。本研究中SMZL患者MYD88 L265P突变率为10.3%,在文献所报范围之内。临床特征方面,突变型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100.0%vs56.3%,P=0.038),更易出现B症状(85.7%vs42.1%,P=0.046),M蛋白阳性率更高(85.7%vs46.2%,P=0.043)。但与文献不同之处在于,并非所有MYD88 L265P突变患者的M蛋白均为IgM型,6例M蛋白阳性患者中有2例为IgGκ型(2/6,33.3%)。此外,本队列中并未发现突变阳性患者的IgM水平高于阴性者。免疫组化/分型方面亦未发现该基因突变与浆细胞分化相关,相反,7例患者中仅1例CD38明确阳性,另有2例仅为弱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此外,本研究对比了MYD88 L265P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的生存情况,发现两者在2年PFS率和OS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MYD88 L265P突变是诊断LPL/WM的重要参考,该突变阳性的SMZL患者还需重点与后者鉴别。因此,本研究将这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本院已发表的WM数据进行了对比[5]。结果发现,SMZL少有淋巴结受累、更容易出现WBC升高,但不伴高黏滞相关症状,这可能与SMZL患者的IgM水平相对较低有关(最高值20.7 g/Lvs70.1 g/L)。因此疾病定义为所有WM患者的M蛋白均为IgM型,但有1/3的SMZL患者M蛋白为非IgM型。
由此看出,尽管伴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但极难以鉴别SMZL和LPL/WM,前者的诊断仍然依赖于细胞形态和免疫分型。近年来,多项研究均致力于探索辅助确诊SMZL的方式,如有研究发现EME2、USP24蛋白在SMZL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B细胞淋巴瘤,故免疫组化加做相关染色有助于诊断[10]。分子遗传学层面的研究也显示SMZL具有一定特征,如7q31缺失的发生率为26%~4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惰性淋巴瘤[11]。SMZL常见IGHV1⁃2过表达,IGHV突变率低,大多数未经历抗原选择,CDR3氨基酸序列较长。相较而言,LPL/WM则多见IGHV3⁃23过表达,多数均经历了抗原选择,CDR3氨基酸序列较短[12]。另有研究发现,NOTCH2和KLF2突变在SMZL中相对常见,但罕见于其他惰性B细胞淋巴瘤,可作为鉴别诊断时的参考[11,13⁃15]。
综上所述,本中心SMZL患者队列中MYD88 L265P突变率为10.3%,与野生型相比,突变型患者老年患者居多,更易伴有B症状,M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患者,而两者在其他临床特征及生存方面无显著差异。与WM患者相比,伴MYD88 L265P突变的SMZL患者无高黏滞症状,不伴有冷凝素病、冷球蛋白血症、周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当然,由于病例数较少,前述临床特征差异尚待更多病例支持。伴MYD88 L265P突变SMZL患者的主要诊断依据来自形态学及免疫分型,淋巴瘤细胞没有淋浆细胞的特征,而多为胞浆丰富、伴有伪足或小绒毛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方面鲜有浆细胞分化标志。对于仍无法明确的病例,进一步行FISH或染色体核型、IGHV突变状态以及基因二代测序等检查,有助于提供鉴别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