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在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07-20黄前堂林武华周琦袁海汀刘玉超

癌症进展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存期病灶胃癌

黄前堂,林武华,周琦,袁海汀,刘玉超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肿瘤科,四川 乐山 614000

胃癌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大部分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不仅病情较重且治疗难度较高。目前临床对于胃癌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手术或全身化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复发转移的风险仍较高,因此使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维持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卡培他滨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毒类药物,已有研究表明,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在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中安全有效。本研究分析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在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武警四川总队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一线化疗6个周期后病情无进展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超过18岁;②均处于治疗后病情稳定期;③血液学检测结果正常。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②有精神疾病史;③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对研究使用药物不耐受;⑤无法全程参与研究;⑥同时参与其他相关研究。所有患者均病理诊断明确,其中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45例,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25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1∶1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2~68岁,平均(52.13±2.55)岁;病程1.1~5.4年,平均(2.12±0.86)年;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23例,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12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5~69岁,平均(51.48±1.97)岁;病程 1.3~5.3年,平均(2.24±0.77)年;无手术指征的晚期胃癌患者22例,手术后出现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接受全身化疗后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卡培他滨进行维持化疗,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每日口服2次,连续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直至患者不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每两个月进行1次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胸腹部CT、常规查体,并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进行检测,若是患者出现全身疼痛,则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随访至2020年9月,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包括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2年的生存率;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③对研究组患者维持化疗期间,受累器官病灶的反应进行评估,以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 1.1,RECIST 1.1)为本次研究的评估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生存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3个月,长于对照组患者的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68.57%(24/35),与对照组患者的62.86%(22/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45.71%(16/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14%(6/3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0.00%(1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3 维持化疗中研究组患者各受累器官病灶反应情况

研究组患者受累器官包括胃6例,肝脏12例,肺4例,腹腔淋巴结3例。对于维持化疗反应效果最好的是肝转移病灶,疾病控制率为91.67%(11/12),反应效果最差的是肺转移病灶,疾病控制率为50.00%(2/4)。(表2)

表2 维持化疗中研究组患者各受累器官病灶反应情况

3 讨论

胃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且大部分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手术时机,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即使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也有超过70%的胃癌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或转移。作为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化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延长生存期,尤其是对丧失手术指征或复发转移的胃癌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胃癌患者的治疗模式,主要采用6个周期的姑息性化疗,并以该治疗结果为基础,对产生一定治疗效果的患者进入观察期或行最佳支持治疗,但相关研究指出,接受姑息化疗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不超过10个月,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6个月。因此,想要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维持化疗是一个极为合理的选择,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胃癌患者的维持化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中。

有相关研究指出,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维持化疗的效果均较为明显,临床价值较高,结直肠癌、胰腺癌及卵巢癌患者接受维持化疗,可以延长生存期,生存获益明显。卡培他滨口服后可经体内酶催化为5-氟尿嘧啶,并选择性的在肿瘤部位释放,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同时不会增加治疗风险,其不良作用也可在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缓解,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卡培他滨对恶性肿瘤可产生靶向性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较小。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受累器官病灶对维持化疗反应效果最好的为肝转移病灶,疾病控制率为91.67%(11/12),反应效果最差的为肺转移病灶,疾病控制率为50.00%(2/4)。维持化疗能够进一步改善疗效,延长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与潘战和等的结果基本一致。

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细胞毒类药物,口服后会完整地通过患者的胃肠壁,并经过肝脏羧酸酯酶及肿瘤细胞中的胞苷脱氨酶等物质的催化,进而代谢产生5'-脱氧-5'-氟尿苷,这一产物本身并不具备对细胞的杀灭作用,但肿瘤组织内胸苷磷酸化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促使5'-脱氧-5'-氟尿苷在肿瘤部位选择性释放,使5-氟尿嘧啶具有抗肿瘤的活性,进而发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他针对卡培他滨药效研究表明,其对胰腺癌和大肠癌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对缓慢分裂的上皮细胞进行干扰,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化疗中暴露,使其没有机会对DNA进行修复。卡培他滨口服,首先可以减少静脉注射对患者血管产生的并发症,同时口服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较小,不良反应率较低。手足综合征是使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这是由于化疗药物使用后,在患者手足毛细血管部位渗出,从而导致周围组织受到损伤,停药后患者症状会逐渐消退,也可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进行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6个周期全身化疗后病情无进展的晚期或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采取卡培他滨维持化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的同时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明显。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因前期存在治疗干预,该研究将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一并分析可能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生存期病灶胃癌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