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大西洋宪章》的正反面

2021-07-19俞天任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宪章大西洋丘吉尔

俞天任

6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约翰逊签署了一份声称要“捍卫民主和开放社会的原则、价值观和制度”来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新大西洋宪章》,虽然没有明确说谁在挑战,但大家都知道针对的是谁。

独立主权国家的领导人想发表什么言论是他们的自由,只不过拜登和约翰逊可能还没意识到《新大西洋宪章》的名称其实有点尴尬。

80年前的1941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刚建成的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上签订了一份名为《大西洋宪章》的共同声明,说明战争的目的和战后的构思。文件很短,其中最重要的是规定战后殖民地人民有选择独立的权利,并不直接回归到战前的秩序。就是说大英帝国即便战胜,战后也可能面临解体的命运。从这个意义看,《大西洋宪章》其实是“大英帝国”的退位诏书。

不管美国高举的反殖民主义大旗之下有什么国家利益考量,这面大旗总是正义的,因为殖民主义是罪恶的。当然,大英帝国也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签署《大西洋宪章》,只是迫于形势。

为了维持对德作战,当时英国人以在西半球的所有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向美国换取了50艘退役驱逐舰。美国则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吃力不讨好的教训,在武器交易中坚持按1939年中立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1941年3月,美国的驱逐舰在南非开普敦运走了大英帝国最后的50吨黄金,大英帝国至此赤贫如洗。

顺便说一句,那艘“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在宪章签署4个月后也在马来海域被日本飞机炸沉了。

美国参战后根据租借法案英国人可以赊账了,但条件非常苛刻,连国际贸易也要受美国管制,比如被禁止进口阿根廷罐头牛肉,理由很简单:战争期间,请忘掉帝国的奢侈。可怜的英国人直到2006年12月29日才完全还清第二次大战欠美国人的债务。那一天英国财政副大臣爱德华·波尔代表联合王国(大英帝国已经没有了)政府向美国财政部寄出了最后一张面额为8330万美元的支票。

大英帝国的正式解体进程从1947年印度独立开始,到1997年香港回归正式结束,“日不落”殖民帝国不复存在了。这就是英国人的“二战胜利”。所谓“大西洋宪章”以及“英美特殊关系”就是这么回事。

不少人把英国最后的帝国主义者温斯顿·丘吉尔称为“亲手毁灭了他最爱的大英帝国的人”,而鲍里斯·约翰逊还正好就是丘吉尔的崇拜者。他在2014年写过一本书:《丘吉尔:如何一人造就历史》,这是一本毫无逻辑、既讲不清楚历史也弄不明白现在的书,只是为了上位给不懂历史的英国人胡乱打点鸡血,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80年前的美国是英国的守护神,而现在的美国却需要英国的呐喊给自己壮胆。至于现在的英国,GDP全球占比只有2.83%,甚至小于印度,比80年前要悲惨得多。

拜登上任后優先考虑恢复和强化同盟友的关系,目前看来也似乎有些成效,但文字上的成效并不意味着美国和盟友在如何处理与中国关系的问题上没有分歧,尤其在经济领域,已经脱欧的英国更是这样。

有意思的是,就在拜登抵达英国的当天,英国国际贸易部副部长格雷厄姆·斯图尔特在英国上议院一个委员会公开说,除了加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英国别无选择。因为“中国为英国经济提供的机会比其他任何市场都多”。

猜你喜欢

宪章大西洋丘吉尔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带着老伴走天下
大西洋上的法罗群岛时而低沉温柔,时而遗世独立
温斯顿·丘吉尔的20条励志名言
七旬老兵打造鲸鱼船欲穿越大西洋
丘吉尔的奇闻轶事
段子里的丘吉尔
电波跨越大西洋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大西洋旗鱼捕获沙丁鱼有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