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蒜产业现状及“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1-07-19张香萍李胜利
张香萍 李胜利
摘 要: 河南省大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种植优势,大蒜已成为河南重要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之一。阐述了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大蒜产业存在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低、深加工不强、价格波动大、品牌内涵弱等問题,提出了优势区聚集发展、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生产社会服务化和机械化、加强科技支撑、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和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强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品牌建设以及完善市场体系等建议,旨在推进大蒜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进大蒜产业全面振兴。
关键词: 大蒜; 产业现状; 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633.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2871(2021)05-132-04
Current situation of garlic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and suggestions of it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ZHANG Xiangping1, LI Shengli2
(1.Economic Crops Promotion Station of Henan, Zhengzhou 450008, Henan, China; 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hzou 450002, Henan, China)
Abstract: Garlic pro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unique resource and planting advantages. Garlic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enan Province.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arlic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was discuss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arlic industry such as the low degree of large-scale planting, low level of mechanization,lack of deep processing,weakness of brand power and market orient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pth. To promote the garlic industry to achieve changes in quality,efficiency and dynamic, and also promote its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some developing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uch as cluster development of advantage areas, cultivation of new type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 accelerating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enhancing suppo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traceability system, establishing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 of garlic industry, constructing “internet plus garlic industry”convergen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brand and the security mechanism.
key words: Garlic; Current situation of garlic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Henan province
河南省大蒜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种植优势,产品以蒜头大、香味纯正、辣味适中、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而享誉国内外,已成为河南重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之一[1]。“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大蒜产业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蒜生产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等方面转型升级,较好实现了规模产能稳定发展,产业带动力增强,优势特色影响力继续扩大。大蒜效益保持较好水平,不仅满足了国内外的需求,并且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2]。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笔者阐述了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大蒜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大蒜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旨在推进大蒜产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推进大蒜产业全面振兴。
1 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量、面积相对稳定,区域化布局凸显
河南省是我国大蒜主产区,近几年面积稳定在14万~15万hm2,产量320万~360万t,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第二位[3]。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十三五”期间,大蒜优势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向优势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区域化布局凸显。主要集中在杞县、中牟、通许和尉氏等地,2017—2018年、2018—2019年这4个县的播种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5.6%、60.1%(表2)。
[注] 河南省经济作物站提供数据。下同。
1.2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优势产区以技术绿色、产品绿色、环境绿色为目标,积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示范,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農户” “合作社+农户”的生产联合机制,大面积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栽培集成技术、标准化种植技术等,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大蒜品质。近些年主要推广的技术措施有,一是脱毒大蒜新品种的引进,二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三是推广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特别是连作重茬地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四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1.3 保鲜贮藏、加工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保鲜仓储能力和大蒜深加工能力不断提升。据开封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全市冷库总量达1800座,主要分布在杞县、通许县、祥符区,全市大蒜年储存能力在90万t左右。如杞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67万hm2,产量90万t,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拥有冷库700多座,年贮藏能力50万t。以潘安食品为龙头的一批加工企业,年深加工能力20万t,从2017年开始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先后建成了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杞县大蒜研发中心、杞县教授工作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了鲜蒜、蒜片、蒜粉、黑蒜、蒜米、大蒜颗粒等为主导的高端大蒜生物制品和多样化大蒜休闲产品[4]。
1.4 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产销对接链不断完善
近些年河南省大蒜主产区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如大蒜主产县杞县建成有占地33.3 hm2的大型大蒜交易市场,交易区面积7.9 hm2,入驻商户256户(其中180户为大蒜代办行),吸引了周边河北、尉氏、通许等地区来杞交易,年交易量达80余万t、交易金额70余亿元。日用工高峰人数约4500人,日交易量约2万t。同时,构建了“互联网+大蒜”现代商贸模式,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打通线上线下通道,利用大蒜电商销售带动脱贫,截至目前,杞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电商企业73家,年网络销售大蒜5万t,交易额4.5亿元[5]。
1.5 品牌打造初见成效,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各地注重大蒜品牌的创建,依靠品牌带动产业升级。2000年,杞县大蒜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金杞”牌商标,2011年,“金杞”牌大蒜被评为“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2012年,杞县大蒜被评为中原经济区(河南)100个名片最受欢迎的十大中原特产之一,杞县2016年12月被评为省级大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如今,杞县大蒜成功入选全国300个《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品牌价值达50.24亿元(河南省经济作物站提供数据);如临颍县已有1700年的大蒜栽培历史,原产于台陈等乡镇的“临颍紫皮蒜”具有“蒜味浓郁,辛辣芳香”等特点而久负盛名。2017年“临颍大蒜”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金台桥”、“玉皇”两个商标,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临颍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品大蒜生产基地。
2 大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种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蒜生产经营仍多以农户家庭种植为主,管理分散,规模化种植少。据开封市农业农村局统计,全市大蒜种植大户仅135户,经营面积仅0.34万hm2。土地流转及规模化承包经营种植程度不高,致使大蒜种植面积有序发展受到影响,“价高扩面积、跌价减面积”的周期性波动现象不断出现。
2.2 大蒜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
目前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种植和收获环节劳动强度大,占用农忙时大量劳动力,制约了规模化种植。据开封祥符区农业农村局调查数据,大蒜每667 m2总投资为3860元,其中蒜种1140元,整地120元,化肥420元,地膜60元,灌溉120元,地租500元,人工成本为1500元(其中种蒜人工成本300元,收蒜人工成本1200元),大蒜生产环节人工费用已占到生产总成本的38.9%。目前大蒜种植机械化操作占比仅有10%,大蒜栽种和覆盖地膜仍以人工为主,收获机具处于小面积示范试验阶段,并且收获机具价格高,作业效率低,机手劳动强度大,影响了机具的推广应用[6-7]。
2.3 面积的波动及出口的影响导致大蒜价格波动大
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农民,种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致使大蒜的种植面积和品种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如受2019年大蒜价格高的影响,2019—2020年度大部分地区大蒜播种面积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据河南省经济作物站提供的数据,杞县和尉氏县大蒜播种面积分别增加了0.67万hm2和0.33万hm2,如尉氏县5月18日早熟鲜蒜价格1.4元·kg-1,较2019年同期市场均价下降2.6元·kg-1。面积增加是导致2020年大蒜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2020年大蒜受国际疫情影响,出口受限制,加之2020年较2019年总产量增加,供大于求导致2020年大蒜价格下跌,最终使多数蒜农收入较2019年明显降低。
2.4 大蒜加工产品多以初加工品为主,深加工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河南省大蒜产品仍以鲜蒜销售为主,大蒜加工仍以初级产品蒜片、蒜米与腌制品等为主[3]。蒜油、蒜素、富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如发达国家大蒜产品产后值与自然产值的比例多在3.0∶1.0左右,如美国达到3.7∶1.0,德国、日本也在2.7∶1.0、2.5∶1.0,而我国还不到0.5∶1.0[8-9]。
2.5 品牌内涵及带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虽然河南省的杞县大蒜、中牟大蒜和临颍大蒜都相继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其中“金杞”牌大蒜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果蔬十大驰名品牌”。但缺乏知名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品牌缺乏生产的标准化和质量的标准化作为支撑,缺乏深加工产品的品牌。从产品出口来看,直接出口的少,间接出口的多。以杞县为例,直接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左右,间接出口(通过山东金乡等渠道)占总产量的30%左右[1,10]。
3 大蒜产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3.1 稳定面积、进一步强化优势产区聚集发展
鼓励支持大蒜生产重点县,建设一批大蒜高质量示范基地、示范乡镇。根据河南省“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应重点发展以杞县和中牟为中心的大蒜产业集群,以淮阳和临颍为中心的特色大蒜产区。
3.2 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主体
一是适度规模经营,壮大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机械化种植,提高生产,促使土地经营规模化,实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的连片种植,取得适度规模效益;二是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面提升大蒜产业化经营水平[11-12]。
3.3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机械化生产进程
建立大蒜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多方位社会化服务。通过土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生产合作与联合,开展“保姆式”或“订单式”的托管、半托管服务,实现大蒜生产服务规模化。加强大蒜生产、加工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推广,完善大蒜机械化播种和采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4 加快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步伐
充分发挥农科教技术协作、现代农业产业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加大新品种培育、新技术集成力度。努力推进品种更新换代,选育和推广紫皮大蒜、白皮大蒜、薹用大蒜等优质高产品种,采取脱毒、异地繁种等方法进行提纯复壮,提高质量。注重生产过程管理,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的示范推广,生产出高产、符合出口质量标准的优质安全的大蒜产品。大力推广大蒜与小麦、蔬菜等作物的轮作倒茬种植模式,提高大蒜产量与质量,实现大蒜的绿色化生产[13-14]。
3.5 加强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和数字化建设
一是引导生产加工经营主体,规范生产、运输、贮藏等关键环节,健全田间生产、车间加工档案,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加强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和检测点的建设,在大蒜主产县建设大蒜质量检测站,抓好生產过程、农资、蔬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控制。三是健全大蒜产业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大蒜主产区主要大蒜品种规模、产量和外销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实现灾害性天气、病虫害发生和市场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3.6 加强深加工能力和深加工产品品牌建设
在补齐仓储能力不足的前提下,重点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大蒜精油、大蒜多糖、大蒜素、胶囊、口服液等多种类型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大蒜深加工高端产品[15],提升产品价值链;在进一步做强公共区域品牌的基础上,依靠大蒜深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一批深加工产品品牌。
3.7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大蒜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进一步培训和壮大经纪人队伍,逐渐形成开放度较高、辐射力较强、运作较规范的新型市场体系;二是加强交易市场的仓储、运输和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业态。
参考文献
[1] 姚秋菊,魏国强,张晓伟. 河南省大蒜出口情况与国际市场分析[J]. 中国瓜菜,2007,20(5): 54-56.
[2] 苏鹤.河南省大蒜产销形势分析及建议[J].河南农业,2018(1): 14-15.
[3] 姚秋菊,常晓轲,王志勇,等.河南省大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瓜菜,2018,31(11): 53-55.
[4] 艾秀丽. 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 313-314.
[5] 朱佩. 开封市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7): 106-107.
[6] 陈腾飞.山东全程机械化“蒜”是突破了[J]. 当代农机,2018,24(7): 15-16.
[7] 曾凡娇,李韬. 中牟县大蒜生产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J]. 河南农业,2014(8): 46-47.
[8] 马招弟,丁天娇. 中国大蒜出口贸易现状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 64.
[9] 徐会苹. 河南大蒜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09(5): 107-110.
[10] 赵玉国. 拓展大蒜国际市场做大做强河南大蒜产业[J]. 当代经济,2008(8): 110-112.
[11] 陈刚,徐晓霞,王红英.苍山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0(5): 29-30.
[12] 邵秀丽,张曙光,张慎璞,等. 中牟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J]. 中国瓜菜,2017,30(6): 35-37.
[13] 程志强,闫娜,吴占清,等. 大蒜套种制种薄皮甜瓜一年两熟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9,32(10): 90-91.
[14] 付成高,金宝伟,赵桂民.苍山大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0,4(4): 38-40.
[15] 孙斌,袁水霞,王青林,等. 中牟县大蒜产业现状调查研究[J].长江蔬菜,2016(20):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