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统媒体记者向融媒体记者转型的几点思考

2021-07-19吴春萍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传统媒体受众

吴春萍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如何从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是各县市建设融媒体中心进行媒体整合面临的共同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在县级媒体工作近20年的从业人员,从自身面临的媒体融合之变的真切感受出发,阐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向融媒体记者转型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新媒体业务学习,

为融合转型练好内功

何谓融媒体记者?其核心能力是什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史蒂芬·奎恩博士提出的“全能记者”最为接近。奎恩把新闻记者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报道;其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网站写稿,提供短视频和博客新闻;最后,能够为报纸撰写深度报道,为电视做纪录片。若想成为以上三个层次的融媒体记者,传统媒体记者必须积极加强对理论知识和新媒体业务知识的学习,为融合转型练好内功,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熟练掌握当下传播广泛的微博、抖音、网络直播等平台的使用方法,提高新闻采访效率和质量。

在2019年奎屯市成立融媒体中心之前,实际上已经把原有的广播、电视、新媒体公众号进行了整合,但那个阶段,广播电视是一个平台,新媒体公众号是另外一个平台,一套班子,两队人马,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从2020年开始,所有的采编人员进行重组,要求主力军进入主阵地,即把最优最强的力量配置到新媒体生产线,包括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和各种媒体号。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传统的纸媒记者和广播电视记者无法很快适应“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传播发布”的融媒体运行流程,无法生产出符合融合传播需要的融媒体作品。因此,学习新知识,应用新技术,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成为新闻记者转型的必由之路。

奎屯市融媒体中心在融合传播平台搭建好后,立即在新闻记者和编辑中开展“自学互比双提升”活动,每天的“早派工”和“晚汇报”会议,各岗位人员轮流上台交流工作经验;每周部室上小课,大家互学新媒体设备操作技术;每月中心上大课,邀请专家线上授课,培养提笔能写、开口能讲、举机能拍的融媒体采编队伍。拥有丰富电视采编经验的老记者对融合发展的感受很深,他们感叹以前扛着摄像机,采访后只需要粗剪粗编发给制作人员,就能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播发,现在作为融媒体记者,一部手机、一个稳拍器,又先进又轻快,通过手机剪辑软件还能剪辑出像样的短片,而且在最快的时间里,自己的作品以不同形式在多个渠道播发,影响力和点击量显而易见。这样的变化让他们感觉自己的工作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对记者这份职业也更热爱了。如今,在奎屯市融媒体中心的采编部门,新闻记者都普遍形成共识,融合传播需要“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融媒体记者就是既能玩转文字,还能掌握P图技巧,拿起摄像机或者照相机能拍出适合视频播出的画面,关键时刻还能出镜做直播,也可以作深度专题、搞策划的“杂家”。

转变固化的传统思维,

找准融媒体记者定位

在传统媒体业态中,县级媒体记者的工作职责较为单一,他们或者是为报纸提供文字新闻或图片新闻,为文字编辑、文字校对提供新闻稿件;或者是与出镜记者以及摄像记者协调配合,根据新闻线索或采访指令完成新闻采访任务。进入融媒体时代后,从传统媒体转移到融媒传播新业态下的新闻记者受到工作惯性的影响,进行新闻报道时仍常从官方立场入手,这就使得其报道的新闻内容不够平易近人,而且缺乏感染力,难以与当前主流的新闻传播新业态合拍,对受众的吸引力也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新闻记者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变,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制作、传播要求,影响了新闻传播方式的持续创新和优化。

奎屯市融媒体中心创立之初,许多记者编辑还没有完成角色和思想的转变。他们总是认为刷微博、微信,看抖音、火山小视频是当下的快餐文化,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不如报纸和广播电视的深度报道,能给社会和历史留下深刻的印记。而且很多都是未经过艺术加工的社会生活原生态,充满俚俗之气。然而新媒体流量能够吸引受众关注度,广大受众获取信息的路径不断拓宽,他们不再局限于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上获知信息,而是通过新闻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平台,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媒体,获取更多海量信息。整个过程中,受众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甚至也可以成为自媒体,对新闻和新闻背后的细节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这种传播方式既体现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的地位,使受众自感拥有获取真实信息的权利,他们对这种新闻传播形式青睐有加,依赖度也随之增强。

传统媒体记者认清了上述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后,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开始勇敢地接受新技术、新事物,并乐于参与其中,接纳网络新技术、传播新业态的心态也更加积极主动。他们有了“融”的思想,接到新闻采访指令,会考虑先拍短视频,优先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播发出去,还会拍摄高清图片,简单配文满足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他们有了“服务”的意识,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受众,从“我说你听、我拍你看、我写你读”的模式中走出来,将广大受众当做服务对象,对原有的新闻报道策略进行创新,为受众提供“对路子”“合胃口”的新闻报道作品,满足其多样化的新闻信息需求,增强收听收视率和点击量,进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融媒体中心提出的“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建设理念。

生产优质融媒产品,

打造综合性传媒人才

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业的变革和发展,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应当注意增强自身的全媒体素质,熟知不同媒体平台的新闻采编技巧,创作出优质的融媒产品,这样才能成长为综合性的传媒人才,成功实现转型。

奎屯市融媒体中心在二次改革中彻底打破按媒体属性设立部门的建制,将原来的广播电视采编部、新媒体部改革,设立了指挥调度中心、新闻采访中心、编辑制作中心等部门,记者全部合并至采访中心成为全媒体记者,电视编辑和新媒体编辑整合到编辑制作中心,全力主攻客户端和短视频。新闻资源由各传媒共享,实行“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生产格局。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号、抖音号、头条号等在内的主力新媒体产品,并与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平台齐头并进。

在生产优质融媒作品方面,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采编人才队伍、权威的信息渠道、规范的采编流程,具备较强新闻采访报道能力。奎屯市融媒体中心把城市社区作为发掘新闻的“富矿”,把年轻记者派到各社区,让他们扎根基层、深入实际,靠近最基层的百姓生活圈,到了现场,心里才能有感动,才有发现新闻的触感,从而锤炼新闻记者“四力”之脚力,以最鲜活的素材,作最接地气的报道,真正打通新闻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红管家”管出平安好社区》《他是居民的“百事通”“快递员”和“小蜜蜂”》《“小喇叭+顺口溜”發挥防疫宣传大作用》等都是让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作品,在抖音、微信、头条号上广泛传播,获得了不俗的点击率。通过“改头换面”的创新形式让内容变得丰富、鲜明、轻松,不得不说,这是传统媒体记者变身融媒体记者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随着媒体融合速度的逐步加快,新闻记者也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新闻记者只有通过角色转型、重新定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只有实现思维与观念的创新,才能改进新闻制作与传播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在媒体融合中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新闻理想。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背景下,愿所有的新闻记者都能以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人文的温度、文字的精度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引领导向、推动进步,用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报道凝心聚力、鼓舞斗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传统媒体受众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我是新闻记者
公示
公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