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音乐梦幻世界”
2021-07-19孔维宇
孔维宇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一词源于美术领域。1 8 7 4年,以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为首的新派画家们因对旧派艺术家的嘲讽感到不满,而将自己画派的风格称作“印象主义”。这一画派对传统的绘画题材和创作方法并不感兴趣,他们强调走出画室,身处大自然中作画,以捕捉阳光下千变万化的色彩,表达瞬间即逝的感觉和印象。法国作曲家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十一岁便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大胆的革新精神。他在意大利深造结束回到巴黎后,与这些画家有着广泛的接触,深受他们的影响,将绘画中的这种风格倾向体现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德彪西的音乐擅长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的配器,通过对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描绘,来突出主观的直觉印象和瞬间感受,音乐常常具有朦胧、飘忽不定、空幻、幽静的特色和气质,形成了德彪西式的“音乐梦幻世界”。
德彪西一生的創作,涉及钢琴音乐、管弦乐、室内乐、艺术歌曲、歌剧等。由于德彪西音乐创作中独特的音色、和声、色彩魅力,他的很多作品也被其他音乐家改编为管弦乐版本。
由古斯塔夫·克洛兹(Gustave Cloez)和安德烈·卡普莱(Andre Caplet)改编的管弦乐版本《贝加莫组曲》(Suite Bergamasque)凭借着配器的多样性,在不失意境的同时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感和表现力。该作品是德彪西早期带有风格探索性质的作品,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前奏曲》(Prélude)、《小步舞曲》(Menuet)、《月光》(Clair de lune)以及《帕斯比叶舞曲》(Passepied)。
第一首《前奏曲》以“圣咏”式伴奏的出现,颇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四部合唱的影子,给人以庄严、高贵、神秘之感。五声性的调式色彩和双调式的出现,又增添了梦幻神秘之感和东方情调。第二首《小步舞曲》是一种源于法国乡村舞蹈的三拍子舞曲,十七世纪后逐渐进入宫廷。木管声部演奏的快速音型在弦乐的衬托下增添了跳跃灵动的特点,区别于古典优雅式小步舞曲的三拍子,同时又富有多种色彩和情绪转变,使这首作品充满趣味。同时,片段式运用的五声音阶使它让人感到清新质朴的东方美感。组曲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第三首《月光》,它的灵感来源于法国诗人魏伦的诗作。乐曲是带尾声的三部曲式。第一段为降D大调,平静充满魅力。第一段的第一部分意境朦胧,第二部分音响逐渐充实,仿佛月光之下层层叠障的树影。第二段的第一部分如闪烁在湖面之上的微微波光,迷幻且富有诗意;第二部分如从容月色,水面泛起涟漪,渐行渐远。再现段和尾声是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部分衍生、变化形成的不完全再现。整首管弦作品正如诗歌所描述的那般,好似一幅光影变幻的风景画,使人迷醉于梦幻般的意境之中。第四首《帕斯比叶舞曲》与原本的法国古老的三拍子快速小步舞曲不同,德彪西的这部作品为四拍子,节奏律动鲜明。同时,旋律中的三度进行也渲染出了东方韵味。
《小组曲》(Petite suite)是德彪西早期作品之一,完成于1888年至1889年,被看作其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向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过渡时期的作品之一。后经由亨利·布瑟(Henri Busser)改编为管弦乐曲,别具特色。
第一首《泛舟》(E n bateau)为6/8拍的G大调小行板。全曲描绘了水面泛舟的奇妙旅行画面。精致的竖琴分解和弦伴奏声部上方流动着长笛奏出的旋律,其波动象征着水面泛起涟漪,给人以宁静之感,赏之波澜不惊。中间乐段增添了活泼的气氛。第二首《行列》(Cortège)为4/4拍的E大调中板。曲中的一大特点是有着优美的摇摆节奏,并以管乐的吹奏不时予以渲染,有些地方则运用声部的重叠增添气氛,一些转调也处理得很出色。此外,打击乐器的灵活使用也增强了画面感,庄严与诙谐兼具,好似闹市中的肃穆队列。第三首《小步舞曲》(Menuet)为3/4拍的G大调中板。此曲一开始以精灵般的“笛音与号声”作为暗示,乐曲运用力度从P减弱到PPPP的变化,使全曲魔术般的变幻消失在结束处,暗示着德彪西在他奇异的音乐幻梦世界里已经寻找到了归宿。第四首《芭蕾舞曲》(Ballet)描绘的是欧洲宫廷的舞蹈之一,充满华丽色彩,是组曲中情绪变化最为丰富的。速度、力度、织体的复杂变化象征着舞者伴随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的隆重场面。最后的戛然而止,令人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