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树一帜的“舒伯特奏鸣曲式”

2021-07-19刘莎

音乐爱好者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舒伯特奏鸣曲

刘莎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开创性人物,舒伯特(1797—1828)虽然三十一岁就英年早逝了,但依然留给后人一千多首不朽之作。在这些作品中,其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的成就最为卓绝。而在器乐作品创作方面,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贡献也令人赞叹与折服。舒伯特天性害羞又喜欢幻想。在放弃了循规蹈矩的教师工作之后,整日沉醉在浪漫诗篇里的他成了“无业游民”。虽然坦率的个性让他总能得到“舒伯特党”好友的帮助,但生活的拮据与作曲事业的不得志最终为他的命运蒙上一层悲剧色彩。显然,舒伯特与那个时代大部分音乐家相同,生前寂寂无名,贫寒不安,直至身后才被发现,得到颂扬。

舒伯特被人们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但在二十世纪以前,他的名字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在当时的维也纳,贝多芬的英雄主义与音乐哲学思想是人们追崇的风尚,默默无闻的舒伯特追求的音乐表现形式与大众推崇的音乐风格不尽相同。他那歌唱性、幻想性和抒情性的音乐表现手法与当时古典主义严谨规范的写作风格相去甚远。前辈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伟大光环笼罩着舒伯特,使他一直在前辈的阴影之中孤独前行。虽然舒伯特非常推崇贝多芬,也以贝多芬作为创作榜样,然而他的性格却与贝多芬背道而驰。贝多芬本质上是一位“乐观主义者”,他相信幸福的存在,也相信只要天下一家幸福就会实现。即使耳聋的痛苦始终折磨着他,他依然写出了对世界充满爱与信心的《第九交响曲》。而舒伯特恰恰相反,他觉得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过客,对于自己的渴求从不抱任何希望。他的内心深处充满忧郁、悲伤与绝望,只要看他在《冬之旅》中用音乐语汇所渲染的音乐色彩,其悲世的心绪就可见一斑了。

人们熟知的舒伯特艺术歌曲不仅有唯美的声乐旋律线条,更有艺术质量与声乐同等重要的钢琴伴奏。从舒伯特对于钢琴伴奏高超的写作手法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钢琴音乐的重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钢琴奏鸣曲在他的器乐作品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后世钢琴作品创作的深远影响。钢琴奏鸣曲作为舒伯特钢琴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作数量上略次于贝多芬。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初期,舒伯特日益凸显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优美动听的旋律、大小调与混合大小调的交替转换以及具有新意的曲式结构,共同构成了舒伯特已经出版的二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的基本共性。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古典主义奏鸣曲创作风格影响较多的探索时期,例如《E大调钢琴奏鸣曲》(D.157);其后是音乐风格开始转变、体裁更加完整饱满的成熟时期,例如《F小调钢琴奏鸣曲》(D.625);最后为出现浪漫主义早期音乐元素、形象及风格,抒情性突出,节奏变化更为丰富多样的巅峰时期,例如《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这首作品正是在舒伯特去世那一年创作的,当时的他饱受病痛折磨,并且生活窘迫,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自身内心世界与生存环境的矛盾以及现实与梦想的冲突,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具有的独特风格在这一时期被完美展现出来。

让我们从歌唱性的角度来解读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征。舒伯特对于旋律写作的卓越才能使他在艺术歌曲创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确立了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无法被取代的重要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舒伯特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同样展现了其在歌唱性旋律寫作及发展充实音乐织体方面无与伦比的创作能力,很多极具个性、悠远绵长和唯美如诗的旋律,都因其新颖的和声组织、独特的转调设计以及严谨又别具特色的曲式结构被勾勒得动听且迷人。

舒伯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中还留有古典主义风格的遗风,例如作品D.157和D.279,短小精悍且节奏简洁,古典主义风格的歌唱乐句基本出现在第二乐章。这两首作品均遵循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规范,没有跳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奏鸣曲的曲式架构,舒伯特特色的旋律性乐句基本未见。而在其钢琴奏鸣曲D.566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与贝多芬《第二十七首钢琴奏鸣曲》的相似之处,让人联想到舒伯特曾说过“谁还能在贝多芬之后有所作为呢?”这样的话,可见舒伯特既非常崇拜贝多芬,又渴望自己的写作风格走出古典主义的约束并被广泛认可。让人惊喜的是,在舒伯特的作品D.537的第二乐章中,第一次出现了他个性鲜明的歌唱性旋律线条,清新且明快,不断用转调技巧变化旋律的走向与色彩已初步表现出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歌唱性的诠释。这首钢琴奏鸣曲篇幅较短但简洁精练,表现出其摆脱贝多芬等古典主义作曲家创作风格影响和束缚的心理预示。

接下来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前三年里,舒伯特致力于创作歌剧作品,因为歌剧在当时风靡欧洲,舒伯特想通过炙手可热的歌剧作品一举成名,并获得丰厚的财富,以解窘迫生活的燃眉之急。无奈他并未获得成功,但这并不影响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热情。这一时期他的作品D.664广泛流传,舒伯特为第一乐章注入了歌唱性旋律构思的基因,旋律感清朗明快、优美宁静并且流畅自然。此奏鸣曲中尤以行板乐章最为精彩,将舒伯特钢琴鸣曲的歌唱性诠释得淋漓尽致。

最后进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的鼎盛时期,也预示着他终其一生的困顿即将画上句号。这一时期的作品篇幅恢宏,结构严谨,气质严肃而内敛。特别是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虽然乐曲架构是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的基本形式,但在主题出现之后的发展部一定都会出现舒伯特特色的歌唱性旋律。例如作品D.958,这首作品可谓古典主义哲学与浪漫主义美学高度融合的代表作,从中可以看出舒式歌唱性旋律的风格特性已成为解读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的密码之一。

舒伯特最负盛名的便是其音乐中的幻想性,他喜欢运用大调与小调交替转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命运的灵魂拷问。在作品D.958第一乐章中,舒伯特运用这一作曲技法来表现自己终其一生的矛盾与困惑,即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背离,他试图把这解不开的矛盾化作最纯洁高尚的音乐旋律,幻想用大调的纯净与美好排解小调的悲伤情愫,而这首作品的第二乐章则是舒伯特对人生感悟后的思考与对“未知世界”的幻想。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因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基本遵循古典奏鸣曲的创作规则,而被一些专家学者列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范畴。这是舒伯特在歌剧写作连连挫败后回归钢琴作品写作的第一部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慢板乐章的主题旋律音型基本相同,不过在加入几段不同伴奏音型以后却表现了多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时而温暖,时而躁动,时而单纯又时而梦幻。

舒伯特是一位灵感胜过技法的作曲家,在乐思如泉涌之时,这样的伴奏写作手法不乏即兴的痕迹。舒伯特在一封家书中对父亲说道:“我的朋友告诉我,在我手底下的琴键发出像歌唱般的声音。如果是真的,那对我来说便是天大的赞美!我无法忍受那可咒的敲击恶习,即使是出自名家之手,在那种弹奏法下发出来的声音,既不能搔我耳根之痒,更不能感动我的心。”“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于乐音色彩的全部幻想,这“歌唱般的声音”既有作品D.958主题变形出现时厚重饱满的音色幻想,也有作品D.664第一乐章纯净梦幻的音色幻想。在《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中,天使颂歌般的开始部分又似流浪诗人满怀憧憬地踏上坎坷的旅程,这与温暖而悲伤的中段在音色幻想上截然不同,可以说对音色幻想性的写作风格成就了舒伯特炫目斑斓的音乐色彩。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开拓者之一,其音乐作品中的情怀开始逐步替代哲思,总是充溢着真挚的情感。所以提起他的钢琴奏鸣曲,就必然要谈一谈抒情性,这也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特性之一。梳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其乐思一直存有从古典主义规范理性创作中跳脱出来的愿望,从而越来越多的即兴发展,越来越多的舒式旋律线条,越来越多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向往,越来越多不可抗的矛盾冲突在其钢琴奏鸣曲中展现出来。从乐曲组织形式上来看,舒伯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被古典主义风格约束的感觉明显,压抑的情感不难捕捉,例如作品D.537,被后世誉为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中最杰出的作品,虽然第二乐章出现了舒式风格鲜明的旋律线条,但仍没有逃开古典主义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有人说舒伯特的旋律性过于完美,这也许是他无法进一步发挥补充的主要原因。同一旋律的多次重复总给人一种“唠叨”的感觉,我认为舒伯特虽然按照古典主义的曲式规范创作,但其内心对于精神世界自由的向往,使他在乐思方面一直试图突破现实世界的制约。所以舒伯特运用大量的转调和模进,加入了三连音为一拍与四个十六分音符为一拍的两种节奏律动音型的转换,连同大量重复音在不停转调过程中的运用,这些作曲手法都表达了舒伯特不断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情感释放。同时,对和弦的模进上行或下行的写作技巧使音乐感觉增强了追逐的冲动,这是舒伯特对于命运与世界不停追问的感性抒发。直到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这些抒情性作曲技法被始终贯穿于古典主义曲式之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的抒情性风格特性。

肖邦被人们称为“钢琴诗人”,因其钢琴音乐风格中具有浪漫的诗性气质而得名,但这里我更想谈一谈舒伯特。舒伯特是一位非常喜爱诗歌的作曲家,他生前最喜欢的诗人是歌德,他的“舒伯特党”也不乏一些诗人好友,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借诗抒怀,并且凭乐抒情。如果试着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旋律之上加入诗歌作为歌词,那么这些旋律必然都将成为可以唱的诗,这正是诗歌的完整含义。对于诗歌,他通过钢琴奏鸣曲抒发诗情的乐句创作也毫不逊色,如D.537的第二乐章和D.958的第二乐章。由此看见,舒伯特非常擅长通过独特的音乐语汇技法与诗性的乐句来抒情。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舒伯特钢琴奏鸣曲音乐的民族性风格特性。舒伯特不仅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吸收民族歌曲和乡村舞蹈的音乐元素作为创作灵感,在其钢琴奏鸣曲中也同样有着民族性的创作身影。例如作品D.958的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这两个乐章都具有鲜明的德奥民族舞蹈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这种民族舞蹈音乐元素多用于旋律明亮欢快、节奏以三拍子为主的钢琴奏鸣曲中。舒伯特把自己民族的音乐元素加以采纳、吸收、融合再创作,使他的钢琴奏鸣曲音乐不曾表现空洞的华丽,而总是充满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了舒伯特质朴又纯真的性情特点。确实,只有热爱祖国和民族的音乐家,才会拥有丰沛而真挚的情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传世之作。

舒伯特曾说:“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与我的悲哀所带来的产物。我在最痛苦的时候创作的音乐,却似乎是世人最喜欢的作品!”我认为,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就乐思和乐曲结构明晰来说,他可能不及莫扎特;就音乐的哲学性和乐曲规模来说,他可能不如贝多芬;就情感表达的直接力来说,他可能亦不及舒曼。但即便这样,舒伯特音乐作品中的诗性与音乐驱动下的暗示力却是他人所不能超越的。在钢琴奏鸣曲中,舒伯特始终把对现实世界的悲观心绪与对理想世界的梦幻情愫形成的冲突与矛盾作为主要情感线索,通过他擅长的歌唱性、幻想性、抒情性与民族性的独特音乐语汇,创作出了独具风格的“舒伯特奏鸣曲式”。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舒伯特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春天的奏鸣曲
向古典主义致敬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