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沈阳古城,邂逅燕东胜景
2021-07-19渝文
渝文
沈阳是东北第一大城,也是辽宁的省会,位于东北浑河(旧称渖水)之北,所谓“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所以叫作沈阳。这里曾经是满族的龙兴之地,1657 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民国后于1929 年又改回沈阳。
沈阳的名胜古迹不少,以大帅府、沈阳故宫博物院及北陵公园最负盛名。距沈阳不远的本溪水洞风光壮美、宛若仙境,也不失为体验自然之美的好去处。
大帅府/ 一探张作霖故居
沈阳老城区的大街呈井字形,沈阳故宫博物院位于井字的中心,而大帅府就在故宫博物院的后面。
这里曾经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与其子张学良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张氏府邸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 年),总占地3.6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 万平方米,包括老院、新院以及其他附属的院落。小青楼是老院的主建筑,新院的主建筑叫作大青楼。
大青楼内
张氏两代居住的建筑都叫“青楼”,张作霖住的是小青楼,张学良则住在大青楼。青楼(用青砖建成而得名)两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显贵之家”,而非民间通俗的“青楼”。
故宮大政殿
进了大门,走过张学良的站像,就到了旧院—— 一个典型的三进四合院。主建筑小青楼建于1918 年,是栋中西合璧式的小楼,也是张作霖办公及其妻妾居住的地方。第一进院子是张作霖办公的地方,院门口挂着张作霖手书的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匾额,这表明“虽然我读书不多,但是心胸坦荡”。房间内有张作霖的坐像,个子矮小,但是面目清秀,并不像老家传说中红胡子的样子。第二进院子是大太太與三个姨太太居住的地方,得宠的五姨太则独自住在第三进院落。
旧院的后面是新院,也叫少帅府,是张学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主建筑大青楼建于1920 年前后,面积约2460 平方米,是一座十分西化的大楼,外墙上全是西式的雕塑,建筑材料据说许多来自欧洲,看起来十分辉煌。
楼内的房间很多,除了办公的地方,就是其原配夫人于凤至居住过的房间。此外楼上还有一间展示张学良生活的纪念室,里面有许多他晚年生活的照片。比较特殊的是张学良早年的红粉知己和晚年的伴侣赵四小姐并不住在大青楼,而是住在张家大院外边,另外一所小院子里的一栋小楼房。出了大帅府,对街是建成于2006 年的沈阳金融博物馆,这里原是张氏银行的旧址。张氏银行的正式名字是沈阳边业银行,只因张氏家族占了95% 以上的股份,所以才被称为“张氏银行”。
走进博物馆的第一层大厅(据说厅内的设计仍然是当年银行的模样),只见到处都聚集着人,有些在柜台上交涉,有些坐在柜台外谈论,无论是顾客或是工作人员的衣着与表情,都像是20 世纪30 年代的人物在进行业务。但再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些都不是真人而是蜡像,可见制作多么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对这些艺术家的杰作,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沈阳故宫/ 充满满蒙汉特色
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位于沈阳沈河明清旧城中心,始建于1625 年,是满清入关前的皇宫。1636 年皇太极在这座宫殿中登基称帝(入关前顺治皇帝也是在此登基),这里也是他与其后妃曾经居住的地方。这座皇宫在面积上与北京故宫相比虽然小了许多,但是风格独特,充满了满蒙汉的建筑特色。
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相比,至少有三个不同之处:房顶所用的瓦不是黄琉璃瓦,而是绿剪边黄琉璃瓦,以示不忘大草原;其二是宫高于殿(与北京故宫恰好相反);其三是宫殿名字左满右汉,而北京故宫则是左汉右满。当然,最大特征是非常简朴。
宫内依照建造次序的早晚,分成东路、中路及西路三个部分。东路建于努尔哈赤时代,中路建于皇太极时代,西路则建于乾隆时代。
北陵公园
穿过大清门就进入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代的中路建筑,这里的主要建筑包括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关雎宫、永福宫等。崇政殿是皇太极处理公事、接见使臣的地方,也是顺治登基的场所,面积不大,设施也十分简朴,除了盘龙柱后的皇帝宝座、两个大香炉及宝座上方墙上挂的乾隆所书之“正大光明”四字的匾额比较引人注目外,其他装饰都比较简单。
凤凰楼是一座三层建筑,也是当年盛京最高的建筑。从门前的牌子可以清楚看到左满右汉的形式,这里是皇太极举行军事会议及接待外宾的地方。
绕过凤凰楼就是皇后和妃子居住的院子, 这里有清宁宫、关雎宫及永福宫等。 满人的习惯是喜欢居住在比较高的地方, 所以后宫的房屋都建在高台上, 形成了宫高殿低的局面。 皇后所居住的清宁宫是建在高3.8 米的台基上的万字炕口袋房( 满族典型的房屋设计,一般是3 间或5 间,坐北朝南,形如口袋而得名),其特点是房内多炕,房门不开在正中, 而是偏向右边。正房内设有四个炕, 内部设施很简单, 比较吸引人的是一个满式的婴儿摇篮,这种摇篮在庄妃(顺治的母亲, 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居住的永福宫内也有一个, 据说是顺治用过的摇篮。
东路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的建筑是宫内最早的建筑,仍然富有草原民族的风格,仿照八旗行军帐殿的格式而布局的大政殿和十王亭都非常特殊。大政殿是一座建在大青石台基上的八角亭子式建筑,里面设有宝座。在清朝入关前,这里是皇帝登基、朝贺等重要庆典举行的地方。十王亭是大政殿前面的大院子里的十个亭子式建筑,这里是左右翼王及八旗旗主办公的地方。
出了宫殿部分再往前走是西路,这里的建筑物大多建于乾隆时代,其中最有名的是藏有四库全书的文渊阁。
北陵公园/ 葬着皇太极与妃
离开沈阳故宫,我们乘车前往沈阳最大的公园——北陵公园,这里是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以及宸妃等数位妃子陵墓所在的昭陵。昭陵又叫北陵,因处于沈阳古城之北而得名,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 年,皇太极去世的一年),后曾多次增修增建,民国十六年(1927 年)又以陵寝为中心,将整个陵园扩建成北陵公园。公园占地332 万平方米,分成陵寝、陵前及陵后3个部分,陵寝又称宝城。
公园大门前是一个不小的广场,我们到达时,只见一片灿烂的花海。花匠把红、粉红、黄、紫、金黄等不同颜色的盆花以各种不同的图案排列在一起,显得门前缤纷夺目。这种设计的可贵处在于景观可以隨着不同的季节更换,十分巧妙。公园内参天的古树,配上大片的湖水和潺潺的溪流,景色相当宜人。我们步行了大约30 分钟,来到了昭陵的正门——大红门,由这里检票进入四周城墙围绕的昭陵。门内由南向北,两侧排列着碑楼、华表、擎天柱,以及成对的狮、獬豸、麒麟、马、骆驼、象等石雕。
再往前走,过了红色的隆恩门,是宫殿式的隆恩殿与配殿等建筑。隆恩殿的周围有许多非常精美的石雕,最吸引人的是吃奶的小狮子,姿态可爱极了,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石雕动物造型。
宝城(又叫宝顶)四周建有相当宽的围墙,地宫位于围墙内的最北端,地宫的上面是一座隆起的圆形陵山。我们顺着围墙旁边的阶梯爬上宽阔的围墙,站在这里除了可以看清楚整个陵山的面貌,还可以远眺附近一带的宫阙建筑。这座陵山与其他的坟头不同,除了顶尖上长了一棵不小的树外,其余全是光秃秃,呈现了一幅相当特别的画面。陵山下地宫的琉璃门紧闭,据说至今尚未打开过。
本溪水洞/ 最长的地下暗河
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中国著名的钢铁城市。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郊山区的太子河畔,有“燕东胜景”之称的本溪风景区,距离本溪市中心26 公里。从沈阳去车程约2小时。
陵山顶端
本溪水洞是一个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石灰岩充水溶洞,里面的暗河长达2800 米。水洞面积约4 万平方米,分成旱、水两个部分,于1983年开始对外开放。
我们从半月形的洞口进入,先经过一个高、宽各约20 米的大厅,也就是旱洞的部分,立刻感到十分凉爽舒服。据说整个水洞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0℃左右。顺着曲折与不平整的路面走到停船的码头,每只船大约可乘10 人。船开后,只觉凉风习习,空气非常新鲜。
水洞中洞中有洞,且大小高低都不相同,最宽阔的地方宽达50 米,高38 米。河道相当弯曲,水面也高低不一,再加上石柱与凸出水面的大石块,所以船行其中相当不易,好在驾驶全是熟手。洞的四周有彩色灯光照射,四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其中尤以绿色为多。
曲折蜿蜒的河道,加上来自太子河的水清澈见底,景色的确不凡。船驶在这有“九曲银河”之称的河道中,五光十色的水面,映着洞顶奇形怪状的石钟乳及岸上千奇百怪的石笋,真像进了仙境。
离开水洞,我们搭乘电动车到附近本溪地质博物馆参观。本溪地质博物馆坐落在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建成于2006 年。馆内除陈列了本溪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还收藏了许多世界各地的珍稀岩石和矿石。灯光与排列都做得相当不错,可惜许多展品的说明没有做得十全十美,而且有许多错误,尤其是外文文字方面。
本溪水洞
回到沈阳已是晚饭时间,导游说,在离开沈阳前必须去一趟著名的东泽老边饺子馆,才不虚此行。老边饺子自1829 年从河北省河间府任邱县边家庄,名叫边福的人到沈阳谋生开设边家饺子馆以来,在沈阳已有192 年的历史,因为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已成为沈阳最著名的餐点。
老边饺子的特征是,皮薄馅大、鲜香味美、浓郁醇厚、松散易嚼。经历了长期的改善,如今老边饺子不但馅和皮变化多端,而且烹制的方法也从传统的煎、蒸、煮发展到了烤、炸与烙。
这里饺子的确名不虚传,味道非常鲜美,比起之前品尝的西安饺子宴,还要胜出不少。
(编辑 王 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