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彩观念的诞生”问学课堂的建构

2021-07-19邢瑾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构小学数学

【摘 要】在问学课堂中,问即为学,常常会有“精彩观念的诞生”。建构问学课堂,要具体把握问什么、怎么问、问何处、问效果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要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守护学生问的天性,用问驱动学生的学,通过建构问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学课堂;精彩观念;建构

【作者简介】邢瑾,高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十佳辅导员。

问学课堂是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的新尝试。问学课堂是主体性、思辨性、质疑性、批判性的课堂。其不仅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更要着眼于学生的问。建构问学课堂,要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守护学生问的天性,用问驱动、引领学生的学。在问学课堂上,常常会有“精彩观念的诞生”[1]。通过学生有效的问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什么

问学是由问和学组成的。问学,顾名思义就是以问促学、因问导学、先问后学。问是学的基础和驱动,而学是问的深化、延续和拓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由问学到学问的过程。问是一种求解的愿望和需求,是打开学生数学学习殿堂的金钥匙,也是学生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学生是喜欢提问的,因为提问是学生的一种天性。因此,问学课堂的建构要符合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发展。建构问学课堂,首先要知道学生喜欢问什么。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一般是问一些知识性、技能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或许有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却不能从根本上启迪学生思考。问学,不仅要问知,而且要问源、问流、问法。这样的问学才是高阶的问学。问学课堂,以问为载体,以学为核心,将问与学交织在一起,从而让问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圆的周长”知识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动手画圆,深刻认识到半径或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从而认识到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接着,教师在圆外画一个外切正方形,在圆内画一个内接正六边形,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圆的直径与外切正方形的边长、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及圆的周长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在运用滚圆法、绕圆法等探究出圆的周长后,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总是在3倍左右,但却不是3倍。据此,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总是趋向于一个数但又不等于这个数?测量圆的周长的误差是否可以消除,为什么?怎样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这样的问学,不仅着眼于事实性的数学知识,也着眼于过程性、方法性和思想性的数学知识。

问学课堂,是以问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问,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只有当学生拥有了问的自觉意识时,学生的个体学习才算真正开始。问学,不仅成就了课堂的精彩,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问学,真正引领学生向着数学学习更深处漫溯。问学,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更是一种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怎么问

如上所述,问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生发了课堂精彩。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在学生提问时,教师要不呵斥、不打断、不敷衍[2]。通过问学,让学生掌握问的方法,生成问的智慧。怎么问不仅包括问的方式,还包括问的对象——向谁问,问的时间——何时问,等等。只有引导学生掌握了问的方法,才能真正提升问的效能。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时,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分别测量三角形中各个内角的度数,再将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在研究过程中,有学生为了测量方便,将三角形分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测量。经过测量,学生发现分别测量各个内角比较麻烦,于是有学生提出问题:“能否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置一起测量?”由此引发了学生对折角法、撕角法的探索。当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有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有逆向性问题:“内角和是180°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吗?”有扩散性问题:“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六边形呢?”有归纳性问题:“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还有类推性问题:“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呢?”等等。这样的问题,已经完全超越了本节课的学习范畴,学生走进了角的研究核心地带。从内角和到外角和,从三角形到四边形再拓展到五边形、六边形、n邊形等,学生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研究的品质不断提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变换视角进行提问,而且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地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问学课堂的建构实践中,怎样提问不仅是技术性问题,也是艺术性问题。通过类比性、逆向性、归纳性等问题,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催生学生想象。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守护学生问的天性,优化学生问的品质,从而让问学相生,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三、问何处

问学课堂真正将问、学的权利赋予学生,还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问什么、怎样问,更要引导学生切中要点地问。如引导学生在新知疑难处、认知模糊处、知识联结处、思维发散处提问。通过学生积极地问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体验学习。

问学课堂,要以问导学、以问启学、以问延学,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更深远[3]。通过问学,可以厘清、深化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比如教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体积”内容时,在引导学生将圆柱学具解开、将一个个“小楔形”材料相互穿插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深入比较。学生通过比较提出了问题:“由圆柱展开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在学生进行简单比较之后,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比较,于是学生又提出了新的问题:“由圆柱展开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侧面积与圆柱体的侧面积、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分别是怎样的关系?如果这个长方体按照不同的方向摆放,它的长、宽、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通过深入地比较、反思,学生深刻认识到,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其体积保持不变,但表面积发生了变化。学生边问边学、边学边问,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省,并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自我矫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力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

在学生遇到学习重难点、疑难点时,教师要放慢教学的脚步,引导学生审视、打量。问学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问的权力,理解学生问的意图,发掘学生问的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会问、能问、善问,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生发精彩。

四、问效果

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以学为核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引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达到用问题引导、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在问学课堂中,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问什么、怎样问、问何处,更要关注学生问的效果、问的效能等[4]。问学课堂,是有着情感温度、思维深度和生长力度的课堂。在问学课堂上,问与学和谐共生,充实着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实发生、深度发生。

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行程问题之相遇问题时,许多教师总是就题论题,学生的数学学习显得非常枯燥,因此很少提问。笔者在教学中,对简单的相遇问题进行了情境加工和包装,从而让数学问题具有一种情境性、趣味性。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从而能够不断地问学。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分别向家中走去。其中,甲的家在学校的东边,乙的家在学校的西边。甲每分钟行走60米,乙每分钟行走55米。4分钟后,甲、乙两人相距多少米?”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都是信心满满地将甲、乙两人的家放在同一条直线上考量。当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甲、乙的家时,学生发现这一题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纷纷提出了各种情境性问题,这些问题既充盈着温度,又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比如“如果甲、乙两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会怎样呢?”同时,学生主动变换情境,“如果不是相背而行会怎样呢?”“如果不是同时出发会怎样呢?”“如果甲先行走又会怎样呢?”通过积极地问学,学生建构了系列化的相遇问题情境,这些情境都是学生经验的反映。通过积极地问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盎然。

在问学课堂中,问即为学。问、学不仅是过程,也是目的。在问学课堂上,常常会有“精彩观念的诞生”。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問,投入地学,从而让问与学能够统一发生在学生身上。在问学课堂上,不仅学生要问学,教师也要问学,教师要基于学生具体学情、紧扣教学目标展开问学。通过师生的共同问学,让师生、生生之间教学相长。真实地发问、真实地思考,让问学成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能历练学生的学习能力,砥砺学生的学习智慧,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2]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3]盛小青.数学新定义问题的类型及教学实施[J].教学与管理,2021(4):61-63.

[4]姬梁飞.数学问题解决素养的生成与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1(1):40-42.

(责任编辑:罗小荧)

猜你喜欢

建构小学数学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