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养阳常按“六穴”

2021-07-19蒲昭和

家庭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夏养阳养阳脾阳

蒲昭和

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到夏至节气,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即此时如能顺应季节,养护好体内的阳气,不仅可散寒通络、益气温阳,还可以固本扶正,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阳气不足生百病”。春夏如不注意养阳,易引起肺气虚,使人抗病力降低,易感冒、发烧等;肾阳虚,易出现怕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等;脾阳不足,寒湿不化,使脾胃受困,出现纳差、腹泻,或肌肉或关节痛等。

“春夏养阳”除了药补和食疗外,选择穴位按摩不失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下面就介绍六个有助调顺阳气的穴位和按摩方法。

百会  位于頭顶正中。用中食二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揉此穴,每次10分钟,或用手指点按100次也可。每日2次。充盈脑中阳气。能缓解头痛、眩晕、精神不振、多梦易醒等症状。

至阳  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用手伸向腰后摸到对侧肩胛骨的最下端,水平位置的脊柱凹陷外即是此穴。用手指点压3~5分钟,或握拳,用中指节骨尖按揉此穴。每次3~5分钟,每日2次。振奋背阳。改善阳气不足引起的背心发冷、怕风、肌肉僵硬等。

中府  在胸部外上方,距胸骨正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用双手中指指腹同时按摩对侧中府穴。每次2~3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宣肺理气。可改善肺阳不足引起的气短、胸闷不舒,且可预防体虚感冒。

神门  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先用左手大拇指掐右侧神门穴,再换右手掐左侧神门。每次3分钟,每日1~2次。鼓动心阳。可治疗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怔忡、咳喘胸闷、形寒肢冷、失眠多梦、下肢水肿等。

中脘  在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将四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该穴。每次3~5分钟,每日3次。温胃养阳。可防治胃阳不足引起的胃脘冷痛、喜温喜按、泛吐清水,或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状。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食中二指并拢,对此穴做环形按摩,配合按揉。两侧穴同时做或轮流按揉均可。每次3分钟,每日2次。温补脾阳、增强体力。可改善脾阳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食少、腹泻、四肢不温、倦怠等症状。

春夏养阳,还应早睡早起,注意精神调摄(戒怒、少生气),多到户外运动,常晒晒太阳,调节饮食,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人体阴阳平衡,使人少生疾病。

猜你喜欢

夏养阳养阳脾阳
春夏养阳勿上火
高温天降温避暑更须“养阳”
重视养阳 身心更健康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被误解的“春夏养阳”
阎小萍教授运用“益脾阳,滋脾阴,健中土”辨治风湿病经验※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夏季也要注意“养阳”
新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浅谈湿困脾阳与脾虚湿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