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类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玉兰园为例

2021-07-19金爱芳

园林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类玉兰景观

金爱芳

植物专类园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其在园林中应用日益广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将设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较少。通过剖析专类园的空间营造和植物配置要点,并以2021年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玉兰园的营建为例,重点研究专类园的空间关系、树种选择、造景手法等设计元素。玉兰园涵盖了上海地区玉兰种类的地域资源,设计不仅注重临时效果,还考虑到其为园区长期保留的专类园之一,分析研究花博会玉兰园,对专类园设计与营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玉兰园;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空间营造;植物配置

植物专类园是收集和保存植物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迁地保护和驯化野生种植物的园区,同时作为研究专科、专属植物的重要保护基地,是展示地区或城市的植物地域性、植物科研前沿性和园林造诣艺术性的重要场所[1]。目前,专类园已不再局限于植物园中,逐步出现在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校园绿地、街头绿地中,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4],但系统性的专类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设计往往处于割裂状态[5],而将两者紧密对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却鲜见研究。文章对专类园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以第十届花博会玉兰园为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在项目中灵活运用设计策略,以期为专类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1 专类园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1.1 空间设计

(1)开与合。合是指植物空间向内聚拢,形成密闭型景观空间,给人安静、私密的景观感受;开是指植物空间向外发散,形成开敞型景观空间,给人通透、疏朗的景观感受[6]。

(2)主与从。在植物景观空间中,为突显主题植物,一是可将主题植物种植的面积或是空间加大,使其明显大于其他空间;二是可将主题植物置于视线焦点处,突显其景观地位,或突出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以使其成为布局空间里的重点[7]。

(3)藏与露。露则浅、藏则深,是传统园林中应用较多的造园艺术手法之一,是指美好的景观往往采用欲扬先抑、欲露而藏的手法,使其隐于山石、树梢之间,或藏于偏僻深幽之处,似有非无、若隐若现,营造朦胧之美[8]。藏而实则形成障景,用以分隔空间;藏而露则形成透景,用以空间的遮挡,却又渗漏。

(4)疏与密。有张有弛、交织穿插是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重要方法之一。若植物空间的内容繁多,空间显得拥挤、闭塞,给人压抑、无序感;若植物空间的内容稀疏,空间显得平淡、空旷,给人无力、茫然感。好的空间布局应是将疏密两者结合起来,巧妙运用疏密关系的变化,形成有节奏和韵律感的植物景观序列[9]。

(5)虚与实。对于植物景观来说,虚即是景观空间,实则是造景的植物形体,而空间的大小、曲折变化又是由造景植物的形体所形成的[10-11]。在植物景观中,即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一个景观立面可以划分为多个虚实景观段落,有的段落以实为主,而有的段落以虚为主,且随着植物季相景观的变化,虚实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1.2 植物配置原则

(1)适地适树。专类植物种类繁多,它们的生态习性以及对不同地域的适应性可能千差万别,保证植物的存活和生长良好才能发挥出专类园作为种质资源库的价值。如杜鹃专类园,需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而高山杜鹃与其他种类的适合生境并不相同。因此在设计中,尽可能营造与植物原生条件相似的生境并进行对应的养护管理,部分物种可以采用盆栽的方式进行展示。

(2)主题明确。专类植物景观要求主题突出、种类丰富,根据科、属、种的分类定向收集种类,往往强调收集同属不同种以及不同品种、变种的植物资源。同时,充分挖掘该种类的生活型,尽可能覆盖乔、灌、草三种类别以及各类运用形式,并大量应用当地的特色种类。如北方地区大量运用的丁香专类园,乔木通常采用暴马丁香、欧洲白丁香;灌木有华北紫丁香、红丁香、波斯丁香等;小叶丁香可修剪成绿篱或球形,但色彩鲜艳的地被花卉应谨慎使用,以免喧宾夺主。还可以通过景墙、景石等园林小品以及铺装等突出专类植物文化,点出主题。

(3)四季景观。专类植物花期较为集中,群体花期通常为一个月左右,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专类植物的观赏序列,科学搭配。为延长专类园的观赏时间,尤其是工期较紧的展园,有必要栽植其他类别的花卉作为补充。很多专类植物如牡丹、梅花、海棠等,为落叶种类,其专类园需搭配一定数量的常绿树种作为背景树或园林地被,保证冬季景观。乔木树种下也可播种一二年生草花,如二月兰、蓝香荠等进行补充,成本低而见效快。

(4)植物层次。根据地上部分的高度可以给植物群落划分层次,专类园的群落层次一般为乔、灌、草三层,若专类植物高大,则乔木也可进一步划分为大乔木和小乔木两层。场地周围的植被和构筑物在设计中需要进行考虑,必要时对其进行遮挡或借景,且需要形成自然变化的天际线。林缘线对专类园的整体景观也有影响,且根据天然植被的研究[12],林缘的物种多样性往往最为丰富。

(5)色彩搭配。色彩是观赏者对园林景观的直观感受。专类植物的种或品种色彩多样,各具观赏特性,如花色、叶色以及树皮等,给园林增添趣味。可以按照色系给专类植物进行划分和搭配,营造色调协调的景观。同时,色彩不宜过多,超过7种颜色时,景观的美感度会随之下降[13]。

1.3 种植手法

(1)孤植与点植。如果空间较大,具有优美株形(如帚桃)、花量繁密等具有观赏特性以及珍稀奇异的专类植物(如金花茶),可在空间转折点、景观节点处孤植与点植,能充分展示单株植物的形体美,独立成景。

(2)对植。对植形成均衡对称的艺术效果,并作为配景,引导视线向林下焦点集中,如竹类专类园中,毛竹列植构成幽径,烘托终点的主景。专类园的对植也可采用体量相似的不同种类,有利于人们识别区分种类,达到专类园科普教育的功能。

(3)列植。多株树木列植表达着方向性和运动感,线性组合引导视线[14]。成列种植还可形成树阵,在自然式和规则式园林中都有较多运用。列植需要专类植物具有较高的分枝点,灌木列植则可形成树篱或花篱,遮挡视线。

(4)纯林。在设计区域生长良好的单一种类可以大量种植,突出植物的群体景观,形成壮丽的花海景观,如牡丹花海、紫藤萝瀑布等,在观赏期能吸引大量游客。

(5)混植成带。专类植物之间可以混植成带或片,成为拟自然的混交林。带状种植适合道路、广场等,乔木树种的株型等需要整体划一,具有仪式感。种植成林则需要考虑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这类种植在专类园运用较少,可作为背景林或防护林,隔离空间。而单一种植并进行镶嵌组团应用广泛,可以按照花期、花色、分类等划分区域再组合。

2 花博会玉兰园植物景观设计

玉兰属植物(简称玉兰类)具有花形硕大、花色繁多、花香宜人、适应能力强、抗污染等特点,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早春观花树种[15-16],并且玉兰属中的白玉兰还被定为上海市市花。玉兰专类园针对玉兰类不同种及品种进行收集,运用园林景观造景手法及植物配置艺术,按照生态性、科学性及艺术性等原则营建成集游览观赏、科学普及、研究合一的公共场所[17]。玉兰园的建设对推动玉兰的研究、生产与园林应用等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1 项目概况

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选址于上海市崇明区东平镇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此次花博会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2日开幕,为期42天。以生态办博、创新办博、勤俭办博为原则,强调低碳环保、持续发展。花博园区包括花博园主展区和西南拓展区南北两个地块,总用地面积316.51 hm2。规划结构上,以绿为底,以水为带,以花为题,构建“一心、一轴、三区、六馆、六园”的规划格局,建设“一主五辅”6个展馆(图1)。

1. 花博园区总平面图

玉兰园占地4.6 hm2,位于园区西侧,是全园规模较大的专类园之一(图2),其西侧为园区入口,南侧为紧临外环路,东北侧临玉兰湖,具有承载花博园上海地域特色的重要功能,是花博园区长期保留的专类园。本项目主要考虑玉兰的文化融入,并兼顾花博会开展期间及博后的观赏效果。以文化脉络为线索,将玉兰园分为晓花开、赋花意、凝花魂3个层次的景观结构(图3),并依据景观主题设计了玉兰坠露、木笔画屏、织锦花谷等节点,多角度对玉兰进行景观阐述。

2. 玉兰园方案总平面

3. 玉兰园景观结构

2.2 植物空间设计

在玉兰园空间的营造上,充分考虑了空间关系的开与合、主与从、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图4)。

4. 玉兰园上木空间平面图

(1)开与合。玉兰园东北两面临水,在临水花道(图5)处,先以合进行视线围合,再采用开敞的布局方式,则水面平静无遮挡,滨水景观尽收眼底,形成了开与合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布局。在织锦花谷处,中间为开敞空间,外围则以杉类、玉兰、马褂木等大乔木进行围合,以遮挡视线。

5. 临水花道

(2)主与从。在暖阳滴翠南侧(图6)处,玉兰点植于四面围合的草坪中央,聚焦游人视线,成为空间主景,体现玉兰的树姿、花型、花色,空间简单纯净;在朝露广场处,道路两侧的玉兰植物组团为背景,烘托广场中央孤植的特选红玉兰;在玉兰坠露、织锦花谷景点,玉兰亦作为配景突显主题花境、景墙及花谷,显得内敛、含蓄,又使景观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6. 暖阳滴翠南侧

(3)藏与露。玉兰亭(图7)处采用藏与露的手法,西侧以玉兰林带形成障景,将其与后面的滨水开敞空间分隔开来,而东侧结合广场点植,可通过玉兰优美的树梢形成透景,观赏玉兰亭,增添空间的意趣之美。

7. 玉兰亭

(4)疏与密。暖阳滴翠北侧(图8),结合旁边密植林带,在草坪上进行玉兰疏植,给人宁静感;在外围玉兰林阴处,采用密植的手法,进行空间的遮挡与分割,形成玉兰园的背景;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为避免单调,不同品种玉兰交替种植,疏密结合,形成有节奏的景观花道。

8. 暖阳滴翠北侧

(5)虚与实。在玉兰园中,玉兰与玉兰湖水景的结合,玉兰为实,水体为虚,形成疏影横斜的美感;玉兰与入口景墙的结合,玉兰为虚,景墙为实;玉兰与花谷的结合,花谷非花期时玉兰为实、花谷为虚,花谷盛花期时则是玉兰为虚、花谷为实(图9)。

9. 织锦花谷

2.3 植物配植

2.3.1 玉兰品种选择

玉兰品种选择注重观赏性和种类丰富性。按花色可将玉兰分为白色、红色、浅粉、紫红、黄色等多种颜色;按花期可分为春花、春夏花种类;按形态可分为大乔木、小乔木、灌木类。在玉兰园内共选择玉兰种及品种17个(表1)。

表1 园区玉兰品种的观赏特性

2.3.2 玉兰品种间的配置

运用不同色彩的玉兰品种进行搭配,形成白粉色系、白黄色系、黄紫色系、红粉色系、红黄色系等多种配色方案,营造不同色彩的景观;将春花与春夏花的玉兰品种搭配使用,延长玉兰园的整体观赏期;大乔木的玉兰品种为上层,小乔木、灌木玉兰品种为中层,营造花开繁盛、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大部分玉兰类都为落叶,其中广玉兰为常绿,可作为常绿骨架与白玉兰、望春玉兰等搭配使用,兼顾冬季景观。

2.3.3 玉兰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结合玉兰的观赏特点与季相特征,选择同科的乐昌含笑、深山含笑以及香樟等常绿乔木作为背景树,结合同为木兰科的常绿小乔木含笑、紫花含笑、新含笑及灌木球,同时搭配落叶大乔木,如杂交马褂木、金叶马褂木、花叶马褂木及场地原有的杉类、水边乌桕等,有效控制季相景观的丰富性。如此配置,既构建了丰富的植物景观,又可以直观地对植物进行辨别,寓教于乐。在下层地被的选择上,选择茶梅、大吴风草、矮生百子莲、红花檵木等常绿地被,以弥补大部分玉兰品种落叶的季相特征,丰富冬季景观。

2.3.4 展期植物配置

花博会展期大部分玉兰品种正处于营养期,仅少部分春夏花品种为开花期。为了保持展期效果,在设计中增加了春夏花玉兰品种的应用,如紫玉兰、‘红吉星’玉兰、‘红笑星’玉兰、‘紫脉’玉兰;还增加了前沿开花地被的应用,如金丝桃、粉花绣线菊、美丽月见草、细裂美女樱;在主入口区、道路交叉口、玉兰亭边等视线焦点处增加以夏季景观为主的宿根花卉花境的应用,营造精致细腻的节点景观(图10)。同时,结合玉兰花纹铺装及玉兰团扇、玉兰镜廊等,种植姿态优美或是正值花期的品种,从多方面丰富玉兰园景观。

10. 道路交叉口花境

11. 玉兰花道

2.4 种植分析

2.4.1 孤植与点植——构建点景与对景的主题景观

在空间的转折点上(入口处、路口节点、对景节点)通过孤植手法构建点状树木,形成覆盖空间或视觉焦点来过渡、转折与联系景观片区与空间;在点景植物的构成上,树形高大、冠幅开阔的落叶乔木(白玉兰、望春玉兰等)辅以灌木球、花境、景石等,构成极具有吸引力的造景节点;同时选择规格较大、树形良好的白玉兰,进行三五点植,配合纯净草坪和植物主题标识,突显玉兰园的植物特色。

2.4.2 混植成带——主题玉兰花道的展现

围绕线性园路,在望春玉兰、‘紫脉’玉兰、‘红脉’玉兰、‘紫霞’玉兰、‘丹馨’玉兰等大乔木下配植‘红吉星’玉兰、‘红笑星’玉兰、紫玉兰等品种,形成一条疏密有致、有开有合、色彩变幻的玉兰花道,营造暗香涌动、繁花似锦之景。

2.4.3 林带组团——品种特色的展现

在重点区域以外,进行单一品种的纯林种植(图12),以草坡、高大常绿乔木为背景空间,辅以地被或草坪,对特色品种单独展示,如‘飞黄’玉兰、‘紫霞’玉兰、‘娇红1号’玉兰等。除纯林以外,还进行玉兰品种的混植,形成混交林带(图13),将不同玉兰品种特色进行对比展示。

12. 纯林种植

13. 混交林带

3结语

玉兰类植物作为中国传统的观花树种,在园林中大量应用。在玉兰园空间的营造上,充分考虑了空间关系的开与合、主与从、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在植物配植方面,首先选取了花色、花期、形态三个方面对各类玉兰品种进行观赏适宜性分析,以此来选择玉兰品种及搭配植物,并充分考虑了花博会展期的即时效果。在造景手法方面,通过孤植和点植增加玉兰园的亮点,通过各类玉兰混交、穿插构成的串联带状空间,形成花道景观;通过纯林组团的形式,在基本骨架确立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特色品种进行展示。设计将专类园设计要点在玉兰专类园中灵活运用,充分发挥,以此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猜你喜欢

专类玉兰景观
景观别墅
美国南部植物园专类园主题设计∗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国内首个汽车再制造专类展“亚洲再制造展览会”在广州举办
专类植物园中植物景观营造分析——以南昌滨江月季园为例
植物专类园建设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