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变化及与脱水、酸中毒的相关性

2021-07-19陈建州吴云刚宋雨莲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酸中毒感染性中度

陈建州,吴云刚,宋雨莲

(南阳南石医院 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造成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通过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细胞损伤,造成腹泻[1]。相关资料显示,RV感染者多为6~24个月的婴幼儿,其发生率逐年升高,发生后常伴有低热、呕吐及水状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大量酮体产生,致使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现象,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风险,威胁患儿生命健康[2-3]。故提高小儿RV感染性腹泻的防治至关重要。文献指出,小儿RV感染性腹泻多影响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水平,可造成CK、CK-MB异常表达,引起脱水、酸中毒[4-5]。但目前,临床对CK、CK-MB与脱水和酸中毒之间的关系争议较大。本研究探讨小儿RV感染性腹泻CK、CK-MB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脱水、酸中毒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24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阳性组,124例非RV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阴性组。阳性组男128例,女112例,年龄6~29个月,平均(12.68±3.80)个月。阴性组男65例,女59例,年龄5~28个月,平均(12.24±3.39)个月。另选取68名同期于南阳南石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包括男36例,女32例,年龄6~30个月,平均(12.95±3.48)个月。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RV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6];②年龄5~30个月;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③有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④心肌类疾病、呼吸衰竭或者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1.3 治疗方法待患儿入院时,测量其体温,检测尿液、粪便,积极采取补液、应用电解质稳定剂等措施,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

1.4.1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脱水程度和酸中毒情况 根据精神、口渴程度、皮肤弹性、口唇黏膜、前囟和眼窝凹陷、尿量、酸中毒以及失水占体质量的百分比判断患儿的脱水程度,并将RV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及重度脱水组。采用血气分析仪(美国,NOVOCCX型)分析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酸中毒程度,并按酸中毒程度将RV感染性腹泻患儿分为无酸中毒组、轻度酸中毒组、中度酸中毒组及重度酸中毒组。

1.4.2CK、CK-MB水平 于入院后第2天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2 mL,以转速3 0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5 cm,分离血清。取上层血清置于无菌EP管中,使用罗氏PP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CK、CK-MB水平(试剂均由上海远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36个月婴幼儿的CK、CK-MB正常范围:CK为24~229 U·L-1,CK-MB为0~25 U·L-1(1 U=16.67 nkat)。

2 结果

2.1 RV感染性腹泻患儿脱水程度与酸中毒情况在24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无脱水、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及重度脱水的患儿分别有23例(9.58%)、156例(65.00%)、50例(20.83%)、11例(4.58%),无酸中毒、轻度酸中毒、中度酸中毒及重度酸中毒的患儿分别有26例(10.83%)、166例(69.17%)、42例(17.50%)、6例(2.50%)。

2.2 阳性组、阴性组、对照组CK、CK-MB水平比较3组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CK、CK-MB水平高于阴性组和对照组,阴性组CK、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3组患儿CK、CK-MB水平比较

2.3 不同程度脱水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CK、CK-MB水平比较4组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脱水组CK、CK-MB水平高于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和中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CK、CK-MB水平高于无脱水组和轻度脱水组,轻度脱水组CK、CK-MB水平高于无脱水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脱水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CK、CK-MB水平比较

2.4 不同酸中毒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CK、CK-MB水平比较4组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酸中毒组CK、CK-MB水平高于无酸中毒组、轻度酸中毒组和中度酸中毒组,中度酸中毒组CK、CK-MB水平高于无酸中毒组和轻度酸中毒组,轻度酸中毒组CK、CK-MB水平高于无酸中毒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酸中毒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CK、CK-MB水平比较

2.5 CK、CK-MB水平与脱水程度、酸中毒程度的相关性CK、CK-MB水平与脱水程度均呈正相关(r=0.856、0.787,P<0.001)。CK、CK-MB水平与酸中毒程度均呈正相关(r=0.454、0.384,P<0.001)。

3 讨论

RV感染多见于5~24个月的婴幼儿,发生后常伴有低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失衡[7]。目前,临床关于RV感染导致腹泻的致病机理尚无明确定论。RV对细胞表面受体具有识别作用,其不仅可感染小肠上皮细胞,而且可有效对病毒蛋白进行合成,降低上皮细胞对水分及钠的吸收程度,从而造成婴幼儿体内碳水化合物吸收障碍,引发渗透性腹泻[8-9]。另有研究认为,RV导致的腹泻主要与病毒结构有关,其非结构蛋白NSP4可促进胞内Ca2+聚集,加快细胞凋亡速度,并在Cl-外流的同时阻碍了细胞对Na+的吸收,从而引发腹泻[10]。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RV不仅可感染胃肠道,而且会严重损害婴幼儿的心脏[11-12]。梅长鸣等[13]通过研究指出,RV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心肌受损者可达80%,心肌酶水平高于健康儿童,CK、CK-MB水平在RV阳性与阴性腹泻患儿中的表达差异显著。这表明CK、CK-MB在RV感染性腹泻中的特异性改变。在本研究中,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CK、CK-MB水平高于非RV感染性腹泻患儿及健康婴幼儿,与上述研究结论[13]相符。这提示心肌酶的变化可作为评估RV感染性腹泻患儿病情的指标。

RV可引起患儿心肌损伤。其致病原因主要为:RV可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对深层淋巴细胞膜产生侵犯,导致病毒血症。感染RV后,婴幼儿多次腹泻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及酸中毒,进一步引起体内循环障碍,使得组织代谢异常及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损伤[14]。CK是心肌酶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存在于心脏、肌肉中,与肌肉收缩、细胞内部运转及ATP再生具有直接关系。相关资料显示,CK在健康儿童中的水平极低,在心肌受损婴幼儿中,其活力提升迅速,因此水平迅速升高[15]。CK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当心肌细胞受损后,心肌酶在外循环中释放,CK水平明显升高。CK-MB为CK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受损后,CK-MB水平迅速升高。尚建云[16]对RV感染性腹泻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脱水及酸中毒患儿的CK、CK-M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CK、CK-MB水平均可随着患儿脱水、酸中毒程度的加深而升高。陈方等[17]发现脱水、酸中毒是RV感染造成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CK、CK-MB水平在不同程度脱水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及不同程度酸中毒的RV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CK、CK-MB水平与脱水和酸中毒程度均呈正相关。这表明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脱水程度及酸中毒程度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脱水导致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得电解质紊乱,造成机体内部环境异常,发生缺血缺氧,促进了自由基的生成,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血清CK、CK-MB水平与脱水、酸中毒的关系显著,其水平可随着脱水和酸中毒程度的加深而升高。通过脱水、酸中毒程度可以预测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心肌损伤程度,这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酸中毒感染性中度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思考心电图之177》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
小米手表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FDA警告: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