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肺炎11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1-07-19徐欢朱晓维朱星星
徐欢 朱晓维 朱星星
鹦鹉热肺炎不常见,其发病率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1]。因实验室条件的局限性,常规的检测方法缺乏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缺少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迄今为止,国内对鹦鹉热肺炎报道较少,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认识不足。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鹦鹉热肺炎被临床确诊。本文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鹦鹉热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旨在提高对鹦鹉热肺炎的认识及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44~74(64.81±7.95)岁;住院时间 10~30(16±5.86)d;有明确禽类接触史6例。11例患者中,重症肺炎5例,其中行气管插管3例,行人工肺体外循环治疗1例。确诊方式:11例患者均行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液送检华大基因行mNGS提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数为9~2 685个。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次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WBC均在正常范围,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主;可伴有Hb下降,降钙素原、CRP升高;所有患者均出现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11例患者均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10例表现为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可见磨玻璃影、叶间裂牵拉、小叶间隔增厚;单侧肺累及8例,双侧肺累及3例;11例患者中9例出现胸腔积液。并发心肌炎2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1例,肠梗阻1例,感染性休克1例。治疗和转归:7例患者予以喹诺酮类联合四环素类药物治疗,3例单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1例予以四环素续贯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3例患者后期未复查肺部CT,6例患者肺部CT检查见遗留纤维条索影,1例患者肺部CT检查见局部支气管扩张,1例患者肺部病变完全吸收。11例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见表1~3。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图1 患者,男,72岁。因“畏寒、发热2 d,呕吐1 d”于2019年6月24日入院,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鹦鹉热肺炎(a:入院第1天肺部CT检查提示左上肺炎;b-c:入院第4天病情加重,复查肺部CT,可见左上肺大片实变影,伴周围磨玻璃渗出病灶,病变累及右上肺,当日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d:入院第11天,患者病情好转,脱机拔管,肺部CT检查提示左上肺实变影,较前吸收,见支气管充气征;e-f:入院第23天出院,病程第78天随访复查肺部CT,肺部病变完全吸收)
表1 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
2 讨论
鹦鹉热肺炎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多因通过吸入受感染鸟类排泄物中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气溶胶所引起,偶有人际间传播的报道[2]。研究显示,其病死率为1.44%,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3],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4]。
目前鹦鹉热肺炎发病机制不明。Chu等[5]研究报道可能与巨噬细胞功能下调有关。鹦鹉热衣原体多肽膜蛋白D通过激活Th2免疫应答和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降低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导致鹦鹉热衣原体的免疫逃逸[5]。
鹦鹉热肺炎潜伏期为5~14 d,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从轻微症状到急危重症不等,轻症以上呼吸道感染和流感样症状多见[6],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11例患者中,从发病到住院中位时间为5 d,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中5例患者早期无呼吸道症状,以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入院,后期才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临床上容易漏诊、误诊为其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表2 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
11例患者入院时WBC均正常,但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以Fib、D-二聚体升高为主。周瑜等[7]报道,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异常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鹦鹉热肺炎较一般社区获得性肺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鹦鹉热肺炎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以大片实变影伴支气管充气征多见,周围可有毛玻璃样渗出,可合并小叶间隔增厚等间质性改变。张郡等[8]研究报道胸腔积液少见,但在本组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中,81.8%出现了胸腔积液,可能和以下原因相关:(1)病变累及胸膜;(2)感染严重后继发低蛋白血症;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观察鹦鹉热肺炎患者胸腔积液出现情况。
表3 11例鹦鹉热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
鹦鹉热衣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培养、血清学检测和PCR。鹦鹉热衣原体为胞内革兰阴性杆菌,不易培养。血清学检查仅适用于回顾性诊断[9]。PCR仅对感染的急性期敏感[10]。mNGS在诊断临床上罕见病原微生物中具有优势,可作为诊断鹦鹉热肺炎的一种早期、有效的方法[11]。
鹦鹉热肺炎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建议治疗疗程至少10~14 d。孕妇、儿童等人群对四环素类药物存在禁忌时,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2]。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鹦鹉热衣原体有体外活性,也是一种治疗选择,但它们对鹦鹉热衣原体的活性不如四环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因鹦鹉热肺炎临床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病毒性疾病、脑膜炎或肠胃炎。同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即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对于此类患者,早期的病原学诊断和及时有效的精准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临床实践中,实验室难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病原学依据,mNGS是明确病原体,指导治疗的一种早期、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