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篆书法创作篆法研究

2021-07-19郭钱

艺术品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上海古籍出版社平山铭文

郭钱

一、选取“平山三器”铭文

“平山三器”铭文是中山王墓出土文物铭文最多的青铜器,共有1123 字铭文,不仅弥补了文献中关于中山国历史的记录,而且为书法艺术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样式。“平山三器”铭文遒劲优美的风格受到广大书法家的喜爱,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字数最多的“平山三器”铭文是书法创作中取法的主要载体,不仅仅只是风格,还包括其篆法的运用。

二、“平山三器”铭文之外的中山国文字

根据张守中先生编纂的《中山王厝器文字编》一书记载,中山王厝墓出土文物中共计铭文2458 字,其中“平山三器”铭文1123 字,兆域图484 字,其余中山玉器墨书、铁器、木器、铜器文字共计851 字。

1974 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调查一处战国时期古城,发掘战国墓三十座,在遭到破坏的厝墓椁室中发现了一块兆域图。2该兆域图是由中山王厝委托相邦司马赒所制,规划陵墓各区域大小的标准已经确定,可按此标准来实施。铜版共制作有两件,一件收藏于府库。虽然兆域图在出土时已严重变形,但图上的484 字仍然可以识读,并且经过技术的修复,我们可以清晰地在复原图上看到文字的写法。所以,在进行中山篆的书法创作时,也可以用兆域图中的文字书写。

“平山三器”与兆域图皆为铸造,而玉器与木器上的文字则是墨迹,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的看到中山国文字的字法,从而拓展了创作时篆法的使用。从这些墨迹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其风格还是十分厚重的,玉器中“吉少(小)玉麻(靡)不卑”36 字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其用笔特征,即藏锋起笔,收笔或圆或尖,含蓄内敛。木条上“左”“宝重郭(椁)石”“左”4六字则比玉器更加厚实,笔画甚至粘连在一起。斧钺“天子建邦,中山侯稳乍(作)兹军(金+瓜),以敬(警)氒(厥)众”516 字与“平山三器”均为契刻,然斧钺文字却不似“三器”装饰性强,文字修长,相反,更为敦实稳重,圆笔更为常见,尖笔也十分内敛。

三、晋系文字

晋系文字内涵相当之广泛,不但韩、赵、魏三国属于这一系,而且中山国、东周、西周、郑、卫等小国文字也都属于这一系。6因中山国与韩、赵、魏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山国的文字也融入了晋系文字的一些构字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中山国文字的书法创作中,也可以选取晋系文字的篆法。

《骉羌钟》是1928 年出土于洛阳金村东周晋国韩氏大墓的一套编钟,7其中,十二枚为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另外两枚为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所得,现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骉羌钟》铭文共65 字,中山国文字与其字形的构造极其相似,如表格1 中所列举的“长”“征”“城”“铭”“赏”五字,《骉羌钟》和“平山三器”铭文的造字之法都是相同的,就连“城”字中起装饰性的“●”也都存在。《骉羌钟》中“长”字右上角为向上的折角,而“平山三器”中则为平直的横画。“平山三器”中的“城”字比《骉羌钟》中的“城”字多了一个短的装饰性笔画,这是中山国文字的一大特色。“平山三器”中“赏”字的“贝”没有两条竖画,更加接近于早期的写法。

表1 《骉羌钟》与“平山三器”铭文对比

《赵孟疥壶》又称作《禺邗王壶》,出土于河南辉县,8为春秋后期晋国赵氏的一件青铜器,铭文仅有19 字,共有两件。先为英国人客尔兄弟所收藏,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如表格2《赵孟疥壶》中的“为”“以”“祠”三字均与“平山三器”的字形相一致,只是更加飘逸潇洒。“平山三器”中“祠”字的“示”字旁比《赵孟疥壶》中的多一条短横画,然而《赵孟疥壶》中的这种写法在“平山三器”中也较为常见。

表2 《赵孟疥壶》与“平山三器”铭文对比

《梁十九年鼎》是战国时期魏惠王时期的一件铜器,9刻有铭文35字。如表格3《梁十九年亡智鼎》中的“庶”“年”“穆”“于”“不”五字与“平山三器”中对应字的写法完全相同,风格特点也一致,而“省”字中的“●”在“平山三器”中变成了一条长横。

表3 《梁十九年无智鼎》与“平山三器”铭文对比

《少虡剑》又称作《吉日壬午剑》,是春秋晚期晋国的一件兵器,已知具有相同铭文的剑有3 柄。1923 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两面错金铭文共20 字,法国藏有同样的一柄,1991 年在山西原平又曾发现一柄。如表格4《少虡剑》中“吉”“之”“用”三字均与《平山三器》相同,而《平山三器》“乍”字比《少虡剑》多了一个“言”字旁,并且线条呈曲线形,而《少虡剑》则更加笔直。

表4 《少虡剑》与“平山三器”铭文对比

《杕氏壶》是春秋晚期燕国的著名铜器,现藏于德国国家博物馆。如表格5 中《杕氏壶》中的“氏”“家”“福”三字皆与“平山三器”的构字方法一致,风格也极其相似,而有些字也并不完全相同。“平山三器”是中山王为祭拜先王、展示国威而铸造的,因此,比《杕氏壶》中的字更加具有威严和装饰性。

表5 《杕氏壶》与“平山三器”铭文对比

在中国书法史上,中山国文字被划分到大篆的体系当中,其修长秀美的风格吸引了很多书家。随着展览目的性和功利性的加强,在一些展览当中中山篆的作品比较常见。但是这些书家对于中山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张守中先生《中山王器文字编》一书中共记载中山国文字2458 字,“平山三器”铭文只有1123 字,其中还包括重文部分,对于书法创作来说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书者往往会选取以下几种篆法来进行书法创作:

第一,选取秦小篆当中的篆法。

第二,采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写法。

第三,采用清代书家作品当中的一些篆法。

第四,根据已有铭文的偏旁部首来进行组合拼凑。

笔者认为,中山国文字属于战国古文字系统,与秦小篆以后的文字分属于两个系统。因此,上述四种篆法都是不建议使用的。许多书家对中山篆篆法的使用不加考究,使用一些不符合中山国文字的篆字,还有胡乱拼凑的造字方法,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根据对中山国的历史研究,以及古文字的构成分析,在中山国文字书法创作中,应该优先使用中山国现有文字,进而使用晋系文字来进行创作。

注释

1 马歌东.马氏中山篆书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第10页。

2 莫阳.中山王的理想:兆域图铜版研究[J],2016.1.第045页。

3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62页。

4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62页。

5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61页。

6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31页。

7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32页。

8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38页。

9 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第150页。

猜你喜欢

上海古籍出版社平山铭文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大美平山
邻父伐树
登楼
丰乐亭游春(其三)
你来过平山吗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