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探究
——以宾阳炮龙节为例

2021-07-18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

凌 婕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一、宾阳炮龙节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炮龙节的由来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炮龙节作为宾阳县独有的特色节庆,有着“东方狂欢节”的美誉。每逢正月十一,当地百姓就会以舞炮龙、游彩架、灯酒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庆祝节日,热烈浓郁的节日氛围,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加入到这场充满活力的民俗文化盛宴。2008年6月,宾阳炮龙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炮龙节的历史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说法,可追溯到宋朝皇祐年间狄青与侬智高的昆仑关大战事件。宋朝将领狄青为了平定侬智高引发的战乱,率领大军直赴广西围剿侬军,在狄军征战到宾阳昆仑关时,由于昆仑关地势险峻和侬军的严防死守,屡次攻克不下。于是,狄青便下令宾州城内的士兵和民众张灯结彩,边舞龙边燃放烟花炮竹,在农历正月十一提前过元宵节以麻痹侬军。侬军见此番热闹景象便放松了警惕,狄青趁机率领精兵强将突袭昆仑关并赢得了此次战役大捷,之后乘胜追击,取得了最终胜利。自此之后,宾州民众就认为舞龙是一种吉祥兴旺之举,每年都以舞炮龙的形式来祈求风调雨顺、丁财两旺。节日形式流传演变发展至今,与当地文化共生融合,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现象。

(二)节日形式背后是多元文化的体现

宾阳炮龙节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无关系。而组成炮龙节文化的是集龙文化、儒家宗族文化、庆祝胜利文化、年俗文化、民间信仰文化、移民文化、商埠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一体的综合文化[1]。首先,炮龙节的“龙”文化,呼应了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图腾”信仰,龙作为一种主观存在的“灵兽”,有祛邪、避灾、祈福、祥瑞的作用,这样的文化共鸣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当中。因此,炮龙节的“龙文化”容易深入人心。其次,在龙文化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文化,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缩影。例如,民间信仰中对龙的崇拜,通过炮龙节的“仪式感”把人们祈祷生活吉祥兴旺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人们秉承“心诚则灵”的态度参与到活动中,希望龙的灵气、旺气、福气能够助运,这种美好的寓意给人带来慰藉,同时也是促进人们团结、维护族人关系的纽带。在宾阳,炮龙节是春节里最盛大的节庆活动,炮龙节举行当天,踩高跷、游彩架、灯酒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与舞炮龙活动相得益彰。炮龙所到之处必然鞭炮轰鸣,热闹非凡。这种鲜明、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是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体现。

(三)宾阳炮龙节对于文创设计的意义

宾阳炮龙节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这是一场“土味十足”的地方民俗活动,还富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而这些或主观或客观存在的价值,赋予了文创设计独一无二的“原创力”。文创设计,核心在文化,重点在设计形式的创新。把非遗的文化资源和价值转化为设计要素,是在社会变迁中寻求非遗传承的途径之一,让非遗文化突破原有的表现形式得以延续和再生。文创设计一方面承担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任务,另一方面又承担着让传统文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的角色。在这种双重角色的驱动下,非遗文化和文创设计两者相辅相成,取长补短,使双边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理,宾阳炮龙节作为当地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文化品牌,除了保护和传承炮龙文化,更重要的是发展相关产业,以此达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设计和开发具有炮龙文化基因的文创产品,有助于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独特性,在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宾阳炮龙节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

随着近年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各地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如雨后春笋迅速生长,成为助推旅游经济的一大亮点。宾阳炮龙节自成为当地特色节庆产业以来,相关政府部门为推广炮龙文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炮龙节的文创产品开发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类型单一

无论在宾阳当地还是广西各级博物馆,包括各类电商平台,鲜能找到以炮龙节为设计元素的文创产品。产品仅是明信片、帽子、文化衫、笔筒等这类比较同质化的纪念品(图1)。而这些纪念品大多品质粗糙,仅仅是将炮龙节的标志植入产品当中,无设计、无特色,缺少辨识度。放在当下文创产品百花齐放的市场环境下,既不能体现炮龙文化内涵,又不能吸引消费者关注,更无法创造经济价值。

图1 宾阳炮龙节纪念品

(二)创新与审美的缺失

受到整个炮龙节产业链中文创产品开发环节较为薄弱的影响,真正意义上富于炮龙节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可以说是空缺的。在现有产品类型中,除了质朴的炮龙工艺品外,炮龙节纪念品设计内容流于表面,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缺乏创新。文创产品中所要具备的文化内涵及其材料、形态、质感和功能上的综合设计美感均未得到体现。这样“简单粗造”的炮龙节文化衍生产品,很难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节日内容可能让游客流连忘返,但是他们却难以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纪念品来延续炮龙节所带来的文化心理需求。

(三)缺乏品牌意识

炮龙节作为宾阳独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在打造品牌形象的时候就有了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其品牌形象开发中,并没有很好地将其视觉形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在宾阳炮龙节文化推广过程中,唯一的设计体现只有一个以“龙”为形态的标志设计(图2)。从视觉传播角度分析,这个标志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反映炮龙节独特的个性与设计美感,这对受众从视觉上感知品牌形象到认知品牌形象再到对旅游品牌的认可是不充分的。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品牌规划,导致炮龙节的文创产品没有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意识,品牌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开发和推广势单力薄。因此,炮龙节品牌文化附加值也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价值。

图2 炮龙节标志设计

三、宾阳炮龙节文创产品开发路径

(一)重塑炮龙节视觉识别系统

当前,我国旅游业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行业趋势。视觉识别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视觉识别也成为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宾阳炮龙节现有标志设计中的图形元素与文字内容能履行传递信息的功能,但是缺乏设计美感。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在美学经济引导下的消费市场,受众更愿意通过“美”的表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传播品牌文化的目的。所以,提升炮龙节视觉识别系统是推进炮龙节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重塑炮龙节视觉识别系统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要素,还要把标志传播的格局提升到国际化的高度。因为,有着“东方狂欢节”美誉的炮龙节,其市场定位不仅是面向国内消费者,开拓境外市场吸引外国游客也是长远发展的目标。

(二)打造炮龙节IP形象

IP 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3]。近年来,成功的文旅IP 模式引发的网红效应,给旅游地切实带来了流量和关注度。从国内大热的故宫博物馆IP 到日本熊本县的官方萌物熊本熊IP,抢占了文旅市场的一席之地,也成为文创市场当之无愧的热点话题。打造炮龙节IP 形象,是在文创IP热潮下,主动迎合消费市场需求的举措。以炮龙IP形象为主线,可以衍生出类型丰富的文创产品,从实体产品到数字产品等多种形式。多元化、多样式、多渠道地促进炮龙节文化品牌的传播,提高炮龙节文化资源商业变现的能力,对保护和传承炮龙节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文化元素的转换与时代审美相统一

不同于传统美术、传统技艺这类以具体物质为载体的有形文化遗产,炮龙节是介于物质与非物质中间状态的“民俗文化”,在提炼其文化元素的时候更多的是传达内在的精神力。炮龙节文创产品设计,是把抽象的文化内涵具象化的过程。设计师首先要对炮龙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充分挖掘和解读,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把对文化的理解作为创意设计的目标,通过比拟、谐音、虚构等方法将炮龙节中吉祥美好的寓意,以符号或元素的形式转化到具体产品中,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能够感受到炮龙节文化给人带来的情感共鸣。当文创产品有了文化的灵魂,还需结合时代审美,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中去。所以,炮龙节文创产品的设计要遵循形式美法则,从形态、材质、色彩、图案四个维度去创新产品表现形式。

(四)增加趣味体验

文创产品本质上仍然是产品设计。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实用性这个基本属性是不能忽视的。所谓文化、美感,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手段。实用性是创意设计的基础,任何脱离了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产品都不利于大众化的推广。因此,炮龙节文创产品的形式,只有贴近生活所需才能服务于大众。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炮龙节文创产品融入趣味性的元素,能够让产品更容易地引起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而这个群体也是文创消费的主力军。炮龙节文创产品要做到符合当下人们生活方式,结合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生活现状,产品中轻松有趣的设计元素是必不可少的[4]。从趣味化图形的应用,到产品外形与功能的创意考量,再到文化的意象表达,不同设计方法可以满足炮龙节不同类型文创产品的应用需求,在丰富消费者使用场景的同时,引导消费者与产品产生更多的互动。例如,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自2013年推出了风靡一时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后,成功开启了“萌趣”文创道路,随后的翠玉白菜伞、坠马髻颈枕等产品,都是在日常用品中做趣味文创的典型案例。这对炮龙节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非遗+文创”的结合是对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语境下发展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以广西宾阳炮龙节的文创产品设计为思考点,探讨如何将“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元素复制粘贴,而是从概念形成到设计可实施性,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和挖掘、消费市场现状分析、设计策略等多方面的考量。意在一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成果转化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另一方面为促进当地文旅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