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莲灯壶”的造型设计和文化韵味*

2021-07-17储彩琴

陶瓷 2021年6期
关键词:宜兴韵味紫砂壶

储彩琴

(储彩琴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梅尧臣的千古名句,让我们了解到在北宋的时候,紫砂已经是在文人阶层已经使用,尽管在今天出土的紫砂文物之中,最早的还是明代的吴经提梁,但是可以推断出,紫砂壶的诞生和煮茶方式逐渐演化成为冲泡茶叶具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们古人在刚开始喝茶的时候,是通过煮的方式,所以容器多设计成为提梁的形态,“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宋代大学士、大文豪苏东坡也非常的喜欢紫砂,在他晚年的时候,曾经在阳羡,也就是今天的宜兴买田置业,准备安享余生,苏东坡根据煮水石铫的形态,采用紫砂泥料设计而成的“东坡提梁壶”成为了宜兴紫砂的代表之一,在今天蜀山南麓的东坡书院里面,巨大的东坡提梁壶屹立不倒,吸引了许多的紫砂壶友前来观光欣赏,同时也是紫砂匠人们陶冶情操和揣摩学习的好地方。

宜兴的紫砂产业自带流量,在东坡先生等文人的推波助澜之下,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和支柱产业,带了许多的就业岗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让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紫砂艺术精品。

1 “莲灯壶”的介绍

这件紫砂作品“莲灯壶”就是在传统紫砂器型的基础之上,把莲花的形态融合进来,凸显出江南的独特韵味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些许的佛教意味,“壶中乾坤大”的论断可以说是非常的中肯。此壶壶身挺拔隽永,形态宛如莲灯一般,壶身简洁的线条勾勒出非常舒适的弧度,明针的处理工艺也颇具功力,每一处细节的过渡都彰显出作者的匠心独运,特别是在壶身,布满了莲花的纹理,不是特别的夸张,但是恰到好处的把莲花的形态和素雅的特征展示出来,壶底置圆足,层次感十足,端庄稳重,壶嘴婉约修长,颇具风范,出水自带弧度,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优雅大气,阔耳形态,端握舒适。此壶的壶盖设计为截盖的处理,收窄的壶口上面,壶盖尖尖的耸立,如同莲花一般,压合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花蕊形态的壶钮,含苞待放,拿捏称手,具有非常大的把玩性。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时候,参考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老壶的器型,经过不断的反复推敲和细致的临摹,最终采用了比较瘦的形态,来凸显出莲花那种高洁、不凡的姿态,同时采用了清灰泥料的色泽,更加的古朴典雅,古韵十足。特别是在壶身的装饰方面,没有过多的色彩的堆叠,而是充分的利用了紫砂泥料的本来肌理,寥寥几刀就把莲花的形态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上面。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莲灯壶”,围绕题材的设计,尽可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莲花的题材综合起来,然后重新的抽象提取元素和构建,使之更多的能够符合我们国人饮茶的习惯和在长期的揣摩把玩的过程之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惊喜,体会到养壶的快乐之所在,同时,这件作品器型优雅,色泽古典,经过泡养之后,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包浆,在搭配莲花形态的若隐若现,把莲花在我们国人心目之中的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形象和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展示的淋漓尽致。

图1 莲灯壶

在紫砂的故里宜兴,是一座上面水秀的江南小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加上全国独有的氿的存在,使得水域面积大量的增加,莲花的种植面积也是非常的大。在夏日的湖边,随处可见“莲叶何田田”的盛景。宜兴人对于莲花的热爱,不仅仅是地域特色的缘由,更重要的还是风土人情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宜兴自古以来就有“书画之乡”的美誉,莲花最为很好的题材,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升华成为了我们精神的寄托。“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这是隋代杜公瞻在“咏同心芙蓉诗”中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莲花的亭亭玉立和卓尔不穷,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莲花那种不同流合污,与世无争的大雅之境。所以在佛教之中,莲花也被看作是神圣植物的存在,莲座是佛祖所用之物,在寺庙的建筑、装饰之中,莲花的形态和纹饰也随处可见。所以以莲花为造型特点的莲灯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之中,有着两层的含义,第一就是在黑暗之中摆放此灯,可以照亮我们的踪迹,第二就是在水中或者佛前供奉此灯,有着对于美好情感的寄托和祝福,同时也希望可以照亮别人,懂得感恩。在宜兴紫砂艺人的工作室之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莲花的靓影,他们把对于莲花的观察和情感都注入到了紫砂壶的创作之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莲花类型的紫砂壶形态。这件紫砂作品“莲灯壶”就是其中的一种莲花设计,采用了非常巧妙隽永的莲灯造型,让我们回想起了儿时的“宝莲灯”,独特的造型,低调的色泽和毫不显山露水的装饰,共同构建起了我们国人心目之中的山水家园和闲情雅致的美好寄托。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很容易的想到了大唐诗仙李太白号“青莲居士”的文化内涵,才能够写出那些光耀千古的绝唱诗篇,让我们回到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之中,在喝茶把玩之间细细品味,那穿越历史而来,一脉相承的文化韵味。

2 结语

在紫砂艺术的发展历程之中,流传最广的就是金沙寺内小书童龚春根据千年银杏树的树瘿形态设计制作而成的一把仿生“树瘿壶”,后世称之为“供春壶”,奉为紫砂鼻祖,在今天依然受到了人们广泛的追捧和喜爱。2005年,紫砂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坚守的技艺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千千万万的紫砂壶友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在后来的岁月之中,我们有幸见证了紫砂艺术新的辉煌,并且将继续的延续下去,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宜兴韵味紫砂壶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