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陶塑艺术中叙事性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
2021-07-17白宗刚
黄 茹 白宗刚
(1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2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1 叙事性设计方法
在设计中运用叙事学研究方法,通过符号元素表达叙事主题,采用不同的叙事风格和设计手法,建立人与物、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流和情感联系,以设计理念的形式使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从而获得情感体检[1]。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与社会文化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性,运用叙事性方法来设计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
强调产品的设计要传递出对生活的思考,对历史文化的传达,用最简洁的形态,并且通过实用及适用来表达形态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脉络的梳理,传承历史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重视器物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演绎,以叙事性设计的方法赋予传统新的面貌。
1.1 叙事主题
通过对叙事内容的提炼与升华,使叙事主题更加突出,结合历史语境和文化特征,提炼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来表达叙事主题,讲述历史文化故事,挖掘产品本身的历史背景及它的文化内涵,解读产品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语义表达与产品的完美融合,更能提升产品的价值。
1.2 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是设计的表现形式,看似普通的产品设计,背后都叙事着一个完整的文化图式,这个图式记录了我们祖先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引导着我们沿着这个叙事性方法,发现其背后的本质与规律,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构建出叙事性设计方法的路径与方法。
1.3 叙事情境
叙事情境的建立能产生个体对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产品依附于一定形式的隐喻或寓意,通过赏析和使用过程中感受到,形态、色彩、纹样和标识等形式,所显露出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象征或代表了内在情怀和设计理念。叙事情境的建立能引导用户将它放在相应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这样人们才会有更为贴切的认知[2]。
2 传统陶塑艺术的叙事性
中国传统陶塑具有艺术性、人文性、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按造型主要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建筑模型等,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内容来表现一个特定的主题,叙事内容趋向于反应社会现实。
回望历史,用叙事性语言来分析和解读中国传统陶塑艺术作品,从叙事的题材、风格、手法和故事情节上,深入剖析形象的内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现文物与文化内涵的整合,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陶塑艺术的文化价值,阐释陶塑艺术中叙事性设计手法的表现。
2.1 符号元素——叙事主题
陶塑艺术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社会的人类已开始用黏土塑造某些形象,富有艺术创造力,他们不仅把生活中接触到的鱼、鸟、鹿、蛙等形象描绘于彩陶上,还把鸟头、壁虎和人面塑像作为符号元素来装饰陶器,更有个别的器物直接仿照猛禽的形象来塑造。如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的彩陶瓶,那肃穆的面容,把我们带到了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见图1)。
图1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Fig.1 Painted pottery vase with head-shaped mouth
这件陶瓶所展现的是一位落落大方的女神形象,体现了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它是先民对现实生活细致观察后进行的艺术再现[3]。它把人的符号元素融于器物上,惟妙惟肖,成为一件将人物陶塑与器皿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这种神像的塑造,既反映出女性与日常生活和制作陶器的密切关系,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敬重之心,妇女作为社会的主宰者,人类生命繁衍的主要承担者所具有的力量。人与神作为叙事题材互相呼应,彼此渲染,赋予人们无穷的精神力量。
其中出土于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的骑驼乐舞三彩俑,塑造的人物与骆驼的造型优美,巧妙的比例关系,鲜明的釉色装饰,属唐三彩中的精品(见图2)。骆驼塑造的昂首挺立,背上伏载5个汉、胡成年男子。中间一个胡人身着绿袍,右臂曲于胸前,左手甩袖于腰间,正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神情专注、姿态各异,他们手中的乐器仅残留下一把琵琶。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五个成年人在骆驼背上悠闲地奏乐起舞,牵引着人们的思绪穿越时空,飞向一千多年前的唐都长安,感悟繁华之所在。可联想到当年中亚胡商带领驼队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丝路行人凭着无比坚强的意志、勇气与艰苦自然环境博弈,悠悠的驼铃昭示着丝路的繁荣生机,这与唐代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绵延的驼蹄印迹,印证着丝绸之路的延续与艰辛,出土的大量文物默默诉说着这条道路的历史和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故事,给世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思索。因此,三彩骆驼成为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繁荣的象征性符号[4]。
图2 骑驼乐舞三彩俑Fig.2 Tri-colored figurines of dancing on camels
2.2 表现形式——叙事结构
陶塑艺术是集中反映物质文化、社会关系文化、精神文化、风俗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叙事结构体现在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上。随着形式语言及审美特征的不断发展,表现形式有所改变,经历了由写实风格到注重神韵动态的写意风格的转变,表现为一种带有内容倾向的表现形式,或者是有意味的形式。多注重动态、精神状态的表现,对细节的刻画采用概括性手法,写实性减弱,注重神韵的表现,对其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使整体造型简洁明快更加生动,强调表现形象塑造的神韵和写意的特征[5]。在陶塑艺术表现形式上,材质的表现可分为素胎陶塑、彩绘陶塑和彩釉陶塑。造型上采用模塑结合,模制和捏塑相结合的成型方法,提高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完全模样的作品;线条与形体的结合,其中乐舞俑的整体造型是由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它展现的是瞬间的动作,整个形体的动势所产生一条无形的线,它并不是刻画在形体上的,而是蕴藏在形体的运动之中,体现了创作者对于生活中瞬间的观察和记录。还有一种是刻画在形体上的线条,自然流畅、疏密有致、层次清晰,与形体完美结合,使这个作品充满韵律美与节奏感,线条在形体上的运用深层次的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随着彩绘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陶塑装饰不断丰富,由最初的素胎陶塑发展到彩绘陶塑和彩釉陶塑。在对中国传统陶塑艺术的探索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关于客观形象的塑造存在神似与形似的关系处理,以形写神,通过外在形态来表现神态,追求神韵。
2.3 故事描绘——叙事情境
中国传统陶塑艺术注重故事描绘的情境,重视形象的动态、神情的刻画,通常多以故事描绘的形式来表现历史文化。描绘的每一件陶塑作品都极富表现力,是构成叙事情境的要素,共同诉说着事件的来龙去脉,精彩纷呈。就地下出土陶俑所见,多为军阵场面,整个军阵,严整统一,富于变化,肃穆静立,而寓有动意。有的巍然挺立,刚毅勇猛,有的容颜开朗,机智英发,有的虎背熊腰,威武雄壮,有的须鬓开张,气度盎然。有对安静坦荡而似又有些稚气的淳朴后生的描写,也有对勇敢而又有必胜信念的中年战士的刻画。不仅可以看到浓眉大眼,阔口宽腮,面对强敌而奋不顾身的勇士形象,也可以发现高冠披甲,身佩长剑,正在凝神沉思的指挥者的成功塑像。这些陶塑形象生动,气势雄伟,表现了当时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生动的再现了战时场景和军阵编制[6](见图3)。富有生活情境的陶塑艺术作品,反映追求生活享乐,具有强烈戏剧性情节的形象塑造的朴实纯真,栩栩如生。四川彭山出土的持铲执箕俑,其嘴角微微上翘,显示出人物的内在情感,粗壮的双腿,造型稳定的人物状态,表现了质朴乐观、勤劳善良的人物形象。水田劳动俑,俨然是一幅田园劳动的风俗画。它把江南的水田和农妇辛勤耕耘的场景,生动地再现在人们面前(见图4)。
图3 战时场景Fig.3 Battle scenes
图4 劳作场景Fig.4 Figurines with a shovel and a fork
3 叙事性设计方法在陶瓷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3.1 叙事主题
以大唐玄奘法师西去天竺求取经法为蓝本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外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其叙事题材是从宗教演变而来,它的内容所叙述的是唐代玄奘从中国前往西天取经的经过。故事中人物的坚强勇敢、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畏邪恶势力,勇于抗争的精神,富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塑造形象的文化精神。
故事里的主人翁玄奘法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去天竺取经,也确有其事。在古代文物上的记载,宋代曾出现以“西游记”故事为装饰题材的磁州窑瓷枕,其中一个瓷枕上面装饰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三个人的形象,而另一个瓷枕上则装饰有完整的四个人的形象。通过文物我们可以发现,“西游记”故事在民间有个演变的过程,在南宋时就形成了故事[7]。
3.2 叙事结构
在“梦回西游”文创产品设计叙事研究过程中,对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的形象进行抽象概括,提取符号化元素,以陶瓷材质为载体,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功能(见图5)。该叙事性陶瓷文创产品是针对“西游记”所反映和批判的社会现实,以及妖魔神佛的设计,在设计叙事要素上,以师徒四人的形象为主题造型,提取人物形象特点进行视觉化处理,以红黑白为釉色形成对比,并赋予其不同的使用功能,有手机架、笔架、饰品挂、磁力吸等。作品设计风格简洁,功能搭配合理,适合现代办公环境的特点,具有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结合(见图6)。
图5 “梦回西游”陶塑文创产品 笔者设计
图6 “梦回西游”陶塑文创产品使用方式 笔者设计
3.3 叙事情境
在叙事的情节上,故事描绘了从中国到印度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横亘着,而且还有一望无垠的沙漠和险峻难涉的高山大水。在那交通尚未通达的唐朝,要完成这种旅行,实在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因此,当时的人们对于玄奘法师的冒险大感惊异,对于他旅行的见闻经过,年深月久,辗转传诵,逐渐加上了神秘的成分,并且配合上了一些想象中的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八十一难的虚构事件,将他的旅行神话,遂成为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西游记故事。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陶塑艺术叙事性研究,用叙事的视角来解读和分析中国传统陶塑艺术作品,从叙事的题材、风格、手法和故事情节上,深入剖析形象的内涵,使陶塑造型形态的表现效果和文化内涵表达更丰富。通过感受、分析陶塑的造型语言特征和表现手法,结合所处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为人们更好的了解陶瓷文化发展史提供了路径,同时通过运用叙事性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文化价值,为更好地继承、发展和运用叙事性研究方法进行陶瓷文创设计提供文脉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