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2021-07-17郭显鹏

北方经贸 2021年7期
关键词:省市竞争力景区

郭显鹏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

一、引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正朝着更新更大的格局转型升级。中国西部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极具旅游价值。在新的发展时代里,中国西部旅游如何优化发展,明晰各省区市竞争力现状,进而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从国家、省、市等维度和方位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熵权TOPSIS 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或者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如杨晓娜等从企业、政府和公众竞争力三个维度构建了三级评价体系,对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做了实证分析[1]。熊云明等依据资源禀赋、经济贡献度、服务设施、对外开放度、游客满意度构建了评价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8 省市进行了分类、评价。[2]谢爱良等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 个省份的旅游创新竞争力进行动态分析。[3]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理论合理性,评价结果要能客观反映各省域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所以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合理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理。二是层级精炼性,评价体系结构要条理清晰、避免指标重复、指标冗杂以及权重确定不够客观等问题。三是数据可得性,基础数据在通过合适的统计评价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后支持着整个研究过程,在指标层级中,最后一级的指标层涉及数据的可得性。

遵循上述原则,结合前人研究思路,依据区域旅游发展基础和区域旅游实际特征,按照指标简明全面、可操作性强的基本要求,从发展基础、发展运行、发展结果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见图 1、表 1)。

表1 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

图1 区域旅游竞争力构成模型

旅游发展基础包括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发展环境。旅游资源丰富度是区域旅游发展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旅游又是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和城区旅游构成的综合体。以景区、乡村、城区旅游景点数量反映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以红色文化景区数量反映当地特色,以森林覆盖率、星际景区密度、旅客客运周转量反映区域旅游发展环境。

旅游发展运行由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构成,政府管理构成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服务、环境保护、行业监管等各个方面体现着重要作用。以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环保投资额比重、文化事业费比重反映政府管理能力。与旅游业相关的企业主要职责是服务游客,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以星级饭店密度、旅行社数量、线上旅游企业规模指数反映各省域旅游企业的发展规模。

旅游发展结果包含旅游总收入、旅游客流人次和旅游评价。以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GDP、旅游总收入/地区GDP、国际旅游收入反映区域旅游收入,以景区接待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反映旅游客流,以游客服务价值感知指数、游客满意度反映旅游评价。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景区、乡村、城区旅游资源计分方法。每个A 级景区计1 分,AA 级景区计2 分,计分计法4A 和5A景区(排除世界遗产)分别计4 分和5 分,每个世界遗产计6 分。将各级景区和世界遗产得分求和算出景区旅游得分。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中,找到各省域所含美丽休闲乡村数量,每个乡村计四分求和得到乡村旅游得分。在2018 年中国旅游城市排行榜前五十名中,找到西部省域包括的城市,排名前十名的城市计5 分,排十到二十名的城市计4 分,以此类推,求和即为城区旅游得分。然后分别以权重为0.5、0.3、0.2 计算出景区、乡村、城区旅游资源得分。星级景区密度以A级景区为单位计算而得,将A 级景区数与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相除。星级饭店密度同理可得。这种计法虽然简单,但各省市标准统一,可用于横向比较,所以误差对最后评价结果影响不大。

主成分分析是让多个变量经线性变换以减小变量个数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减少后的变量具有数据主体代表性,可用原始变量线性表示,故称之为主成分。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方法,在过程中,将众多的原始评价指标用较少的主成分指标来替换,主成分指标保留了原始评价指标的绝大多数信息,并且每个主成分之间相互独立,这种方法可将复杂问题简易化。[4]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部12 省域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鉴于各原始数据具有不同量纲,数量级差异较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要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保证数据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比较。现运用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思路,把原始数据转换成标准化指标进行比较。[5]标准化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这种计法将原始数据简化到0-1 之间,使得指标数据有相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且保留了原始数据的差异性和可比性。再使用SPSS 软件对西部12 省市18 项数据进行KMO 和球形检验,结果均在标准范围内。通过检验,说明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6]

18 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五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百分比达87.133,已超过85,证明前五个主成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用方差百分比占累积方差百分比的比重作为权重,对表2 中五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分别求得12 个省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表2 各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

上式中,F 表示省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其值越大,说明其省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越强,F1、F2、F3、F4 和F5 表示各主成分得分,利用成分矩阵计算而来。[7][8]

表3 成分矩阵

选择方差解释表中累加百分比大于87 的特征值,将主成分矩阵中的主成分数据依次除以对应特征值的平方根,得到每个主成分系数,再乘以标准化后的变量,最后进行整理得到表4。[9]

(二)聚类分区

综合评价排名结果如表4,聚类结果显示如表5,将西部十二省市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旅游强势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陕西。二是旅游发展区,包括重庆、贵州。三是旅游潜力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四是旅游滞后区,包括宁夏、西藏、青海。

表4 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表5 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聚类分区结果

四、结果分析

(一)省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

由主成分1 可知,18 个指标中有十个指标对省域旅游竞争力产生明显影响。对于西部12 省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上升而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环境设施、政府投入、旅游企业运行的提升十分重要。旅游业属于第三行业服务业范畴,线上旅游企业的便捷性和游客的价值感知对区域旅游竞争力也有一定依赖性。由主成分2 可知,18 个指标中有三个指标对省域旅游竞争力产生明显影响。对西部旅游而言,特色景区的开发、国际旅游吸引以及游客满意度促进了竞争力的提升。但星级景区密度却对竞争力产生了抑制作用,所以旅游景区需要优质均匀地开发。由主成分3 可知,18 个指标中有两个指标对省域旅游竞争力产生明显影响。对西部旅游而言,政府的管理运行不能仅体现在经济的投入,还要做好与旅游相关产业的投入和市场监管。

(二)西部旅游竞争力整体分析

从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来看,西部各省间旅游竞争力差距较大。四川、广西、云南、陕西这四个省份拥有良好的旅游基础资源和经济环境,在政府和企业的协调运行下,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如果缺乏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和运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也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旅游强势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处世界遗产,交通发达、基础建设齐全,城区旅游业发达,发展水平均衡。旅游发展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高密度的星级景区,但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明显不足,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潜力区经济水平一般,旅游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环境良好,客运情况不好,游客较少。旅游滞后区经济水平较低,旅游资源贫乏、环境恶劣、交通欠发达、旅游业发展滞后。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数据显示,我国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问题,可划分为旅游强势、发展、潜力、滞后四种类型。旅游强势区包括四川、广西、云南、陕西。旅游发展区包括重庆、贵州;旅游潜力区包括内蒙古、甘肃、新疆,旅游滞后区包括宁夏、西藏、青海。

关于西部12 省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运行不平衡问题,经过研究,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差异较大,与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例如云南在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但是旅游资源丰富度却低于西部平均水平。新疆旅游发展基础资源丰富,但旅游综合竞争力中,排名却靠后。这些省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运行还有极大提升空间。

(二)对策建议

针对区域差异,要做到区域协同发展。继续保持四川、广西、云南、陕西省域旅游竞争力优势,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多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联合与共享开发,通过借鉴中国东部旅游发展的经验,建立省域间良性互动的旅游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协作发展,实现旅游基础区域互补,促进全域旅游协同发展运行。另一方面,增强核心城市的联系,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专达、区域主城公共交通一卡通、旅客联程联运。推动文化融合联动联创,加快激发城市交通品牌内生动力,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旅游形象。

针对内部不平衡,要做到补短板以促进均衡发展。加强区域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推动相关产业的良好发展运行,助力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西藏、青海地区旅游业发展。一方面,西部省市可制定具体措施,科学评估旅游基础资源的潜力和发展运行的优缺点,发挥优势,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对于西部景区旅游,要做到旅游资源精品开发,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西部特色民风民俗,形成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对于西部城区旅游,可以发展商圈经济,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借助先进的网络营销手段,营造浓郁气氛,激发消费稳步增长。对于西部乡村旅游,靠山吃山的同时也要护山养山,围绕生态保护主题打造特色村落,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去打卡,带动住宿餐饮销售业绩明显增长。补齐发展旅游短板,打造我国西部旅游品牌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省市竞争力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国省市名称重新设计(二)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2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出口省市海关统计
2013年1~12月中国花卉进口省市海关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