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2021-07-17刘红叶
高 峰,刘红叶
(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兰州730030)
一、引言
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经济水平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结构作为依托,那么对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便成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工作。辽阳市是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业城市,一直以石化和钢铁为主要经济支柱。一方面,辽阳市化工业起步较早,依托沈阳和本溪的有利地理位置,化工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辽阳市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相对落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面对日益枯竭的资源、僵化的体制机构和愈发严重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如何能抓住新一轮政策机遇和红利显得尤为重要。在全面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关键在于找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现以产业结构问题为研究重点,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有关机理与合理的政策选择方式。同时,为振兴东北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也为全国具有类似问题的城市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文献回顾
(一)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万宇佳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利用1994 年至2016 年地级市的数据,发现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吉林省的经济增长并不明显,通过一定程度上限制产业结构高度化可以推动吉林省经济增长。因此,要提高吉林省经济增长,就要发挥其第一产业的优势,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同时强化吉林省与东北地区的产业关联,推动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良性互动。王银银、翟仁祥等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2001年至2017 年间,中国沿海11 个省域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沿海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了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与沿海经济增长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且呈现非均匀分布特征,空间因素、投资规模、产业集聚等影响因素的持续提升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因此在制定海洋产业方案时,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海洋产业规划,充分释放海洋经济要素潜能。
(二)对影响因素的研究
昌忠泽、陈昶君等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1996年至2017 年间中国三十个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四大板块经济区的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发现了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投入在东北部地区为负向显著,中、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因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创新链,围绕各地区要素禀赋特殊性,探索合适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李鲁和李学华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供给侧的企业、需求侧的家庭、要素禀赋和贸易开放条件四个方面构成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加快转变内外平衡战略。Hong 和Cheng 研究表明,科技水平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负,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产业升级为正,劳动力投资、资本投入、消费水平、开放度和政府支持在不同样本中存在较大差异。
(三)不同时期有不同应对的措施
郭克莎等认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加大“六稳”政策力度,做好“六保”工作,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供给质量,完善资源配置在市场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邵光学、栾淳钰等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从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区域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五个方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论述。为解决上述问题,要优化产业总体结构、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技术结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优化产业区域结构、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优化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三、产业结构现状
随着国家对经济的深化改革,辽阳市全力响应国家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和在辽宁、辽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四个辽阳”建设,加快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在辽阳市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升级,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如表1 所示),辽阳市的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产业结构优化的道路上,需要在以矿业为基础的条件下,积极发展其他产业的优势。在2009年至2019 年的十一年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愈加趋于合理。
表1 2009-2019 年辽阳市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
(一)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逐步向好
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在2018 年,辽阳市第一产业在全省14 个市级市中排第11 名,第一产业在全省的发展中靠后。经过多年的农业深化改革,辽阳市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全面实施农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9 年大力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粮食的总产量逐年增加,并且在2019 年创下历史新高。在2011 年到2018年八年的时间,农林牧渔的总产值在不断增加,并且农业占农林牧渔的比重逐年加大,整体综合来看,农林牧渔的发展较平稳。
表2 辽阳市农林牧渔增加值 (单位:亿元)
(二)第二产业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
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在2018 年,辽阳市第二产业在全省14 个市级市中排第7 名,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80%,钢铁、水泥、铝合金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0.3%,装备制造业发展稳步推进,高端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辽阳市一直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把第二产业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加快推进第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图1 2018 年辽阳市大规模工业增加值行业构成
2019 年上半年,辽阳市工业实现了规模经济的战略性发展,增速位居全省地级市中第二名,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过20%,新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0%。同时,辽阳市经济持续健康平稳运行主要得益于辽阳市政府的规划,即以芳烃和铝材为基础的“两大千亿产业基地”,及以辽化和忠旺为基础的“一大产业集群”。工业是辽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辽阳市的钢铁行业为辽阳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第三产业的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可知,在2018 年,辽阳市第三产业在全省14 个市级市中排第11 名,第三产业在全省的发展中靠后。随着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深化改革,金融业对辽阳市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了巨大影响,吸收吐纳资金的业务不断增强,同时电信、邮政、快递派件、旅游总量均有大幅增长。
四、存在的问题
从2009 年至2018 年的十年间,辽阳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但是第二产业的占比仍然超过50%。这种主要依托工业发展的重型化工业产业结构,使得辽阳市成为资源消耗大市,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横向对比2009 年至2018 年间,全国、辽宁省辽阳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效,发现辽阳市的第三产业在结构中的占比明显不足,产业结构优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第一产业结构偏农业
在农业方面,辽阳市的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大对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减少对传统粮食的种植面积比重,但缺乏创新、缺少规划、重复生产,个别农产品销售积压。在畜牧业方面,近几年受到畜牧业养殖成本的提高,养殖过程中遭遇禽流感等疫病的影响,畜禽的价格波动极大,加大了养殖的风险,叠加疫情对消费者的影响,近年养殖户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畜牧业的生产经营遭遇挑战。政府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服务业体系尚待完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也未大规模建立起来,网上销售农产品发展空间还有很大潜力。
(二)第二产业重工业占比过高
由于辽阳市长期缺乏对工业的高新技术投入,导致产业技术设备落后,结构性产能过剩,技术有机构成较低,造成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率低下,阻碍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大中小企业协作同进的市场竞争机制,国企占比过大,行业存在壁垒,阻碍民企进入。当前辽阳市经济发展改革过程中存在几个突出问题,一是粗放型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二是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峻复杂。三是基础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辽阳市经济增长。
(三)第三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在2009 年,辽阳市第三产业GDP 占比仅有30%,而全国第三产业GDP 占比接近50%。但是到了2019 年,辽阳市第三产业的占比达40%,此时全国水平达52.16%(如图2 所示)。可见辽阳市的第三产业对拉动辽阳市经济增长的动力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然而辽阳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研发能力不足。辽阳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刚刚起步,能够分担的就业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综合来看,对拉动国民经济的作用力明显不足。同时,辽阳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分布不合理,高层次、高质量人才数量较少。
图2 全国辽宁省、辽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对比
五、发展建议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经济成长的阶段》等著作提出,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发挥其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和前向效应。同时,根据技术标准把成长阶段划分六个阶段,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各个阶段都有对应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投入产出关系来促进经济增长。现借鉴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并结合辽阳市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辽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建议。
(一)加大第一产业的经济贡献力度
农业因为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等自身的特点,农业融资项目往往缺乏惠农资金。因此,政府需要完善土地管理政策,合理规划耕地,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农村土地的撂荒。同时,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控制,完善土地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激发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意愿。在特色发展道路中,应该积极探索特色的农业形态,打造“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文化+农业”等各式特色现代农业模式。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的引导和尝试探索新模式。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要求逐步从满足温饱转移到了精神文化追求,要深化改革,把文化建设和农产品相结合,积极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二)提升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其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向效应以促进经济起飞,即主导部门对向其提供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辽阳市企业发挥带动性,促进辽阳市周边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对辽阳市新技术、新工业的出现起刺激与诱导作用。在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辽阳市应加快推进芳烃及精细化工、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聚进科技、辽联集团、运和集团等新兴企业的崛起。完善进出口结构,加强国际投资,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同时,针对辽阳市石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过剩,通过引导企业更新技术和产品,打造创新性高技术企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过剩产能,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政府相关部门要形成共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合力,深入推进结构性去产能,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业认定提供服务,予以相关激励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氛围,鼓励企业争做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同时,也要制定灵活高效的微观监管政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创新环境,给予创新型高技术企业高度的支持,使企业放手去干。净化市场交易环境,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积极落实招商引资,使更多中小企业落户辽阳,赢在辽阳。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职能,扩大就业,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调整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布局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辽阳市的产业结构正处于向成熟推进阶段,要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在辽阳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重点扶持企业的相关项目,在制度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融合,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使企业产生新的营销点、盈利点。在教育、社保、交通、卫生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利用一体化进程不断扩大辽阳市核心竞争力的辐射半径,放大城市发展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