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与成效分析*

2021-07-16徐新玉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成效轨道交通

【摘 要】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物质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分析了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背景、管理机制以及运行成效。实践表明,建设教育理念先进、管理运行高效、实训环境优良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成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8-0043-05

【作者简介】徐新玉,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轨道交通工程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专业教学。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培养面向市场、服务生产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场所,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培养训练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职业院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鼓励下,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加大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各地先后建成了一大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质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训基地运作管理机制有待创新

目前职业院校基本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运作模式,考虑到实训设备使用、维护与管理等的方便,每个学校都建有一套自己的实训设备,这势必导致重复建设。加之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壁垒没有被打破,实训设备共享困难。有些院校的实训设备要么仅仅是用来观摩,要么就是不能及时更新,跟不上现在的主流技术设备,设备的使用率较低,而且后期的实训设备维护及保养费用也是学校必须承担的一笔不小的费用。院校没有形成一种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模式,不仅造成资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会陷入一种实训基地发展停滞的被动局面。

(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论文发表、课题研究、学术专著撰写等理论性探索与研究,在生产实践能力的提升方面会有一定影响。虽然院校也会安排有关企业的工程技术骨干承担实训教学指导任务,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还存在工作时间与教学时间的冲突,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必将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造成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與生产实际需求脱节。

(三)实训基地产教研创效能有待发挥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是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的使用需求,使用率低,开放度和共享性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基地建在职业院校内,其运营的人力物力资源主要由校方提供,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侧重挖掘和发展其教学功能,生产、研发、对外服务等功能相对偏弱。虽然有些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各自利益诉求不同,合作的层次较浅,合作一般浮于表面,没能达到理想的产教深度融合状态,基地生产服务功能发挥不突出,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一)政策背景——加强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是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

加强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是贯彻国家、江苏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是职业院校轨道交通专业实训教学设施建设及实训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而《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则是指导全省职业学校加强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专业背景——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现代化实训基地做保障

学校根据有关政策文件要求,遵循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律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所包含的三个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为依托,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主动对接苏州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与轨道交通职业岗位群和专业技术领域标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企业为支撑、学校为主体”,围绕“四化方针”(设备标准化、环境职场化、管理企业化、实训项目化),积极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

三、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一)完善实训基地管理组织架构

我们在校、系(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立专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人员配置合理,职责分工明确。基地负责人担任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运输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种社会职务,经常参加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对行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非常熟悉。为能高效地做好基地常规管理、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保和简单维修,有序保障专业技能教学实施,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还配备了1名实训教学管理负责人、1名实训管理员,所有专业教师都承担实训室管理工作,具体管理组织架构见图1。

(二)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

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在管理机制上深度融合企业管理理念,充分渗透企业管理文化,初步建立了由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参照企业作业规范与管理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台了人员职责分工明确、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的一系列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如《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负责人岗位职责》《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管理员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等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室器具借还制度》《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设备损坏赔偿制度》等设施设备与实训耗材物资管理制度,《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设施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室清洁文明规范》等劳动保护与安全操作生产管理制度,《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技能教学研究管理办法》《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共享管理办法》《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制度》等产学研管理制度以及《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应急处置预案》等应急方案。

师生在每次使用实习实训室后必须填写“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室使用记录单”,详细记录实训室的教学设施设备是否有损坏情况,若出现问题以记录单为依据,层层倒推,严格执行责任倒查制度。学校安排专人对包括实习实训课在内的教学情况进行巡视,确保实习实训设备的完好率与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出率。

(三)规范实训基地教学运行管理

我们对有关教学文件、实习实训项目及相关资源、教学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按专业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专业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系部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和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每日都要进行教学巡视,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学校依托实训基地,一方面积极开展评价模式改革,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了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建立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能力要求为依据的评价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改革原有的单纯依靠试卷考试的教学评价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达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校企、校际交流与合作,将企业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实际,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深化技能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与轨道交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有效衔接。

(四)优化实训基地生产运行管理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实训基地的首要任务,着力提升实训基地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功能。我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为突破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围绕轨道交通各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市场需求,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深化校企合作,推行合作育人。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行实践育人。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和技术变革、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群依托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在2017年11月与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签订的“企校合作城轨运营专业建设协议”基础上,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四二八(三条主线、四个阶段、两项证书、八项评估)”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践。校企双方科学合理地建构了“三平台+三模块(三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课程平台、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三模块即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现已建成与学校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大专业所对应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实训中心与城市轨道交通機电技术实训中心等三大实训中心,每个实训中心又由若干个实训室(实训区)构成。这些具有真实职业氛围、与实际生产相一致的实训中心,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训模式改革、科学搭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推动职业资格认证、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

(五)强化实训基地科研运行管理

强化实训基地科研运行管理,着力提升实训基地科研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和企业化生产,全面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依托基地我们积极开展了技能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广技能教学研究成果。2018—2019年,学校作为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轨道交通类研究组牵头单位,先后研发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等多个教学文件,成功开发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轨道交通类技能考核平台,顺利组织完成了全省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的学业水平技能考试。依托基地,学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与研究课题。如2018年11月围绕技能教学、基地管理方面主持申报的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轨道交通专业群职场化环境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效性研究”,现已开题研究并通过中期检查。

四、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运行成效

轨道交通专业群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有效推进轨道交通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综合实训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发挥“产学研创”效能,满足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储备需要,提高行业服务能力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三四二八”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创新了轨道交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还培养了大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高技能人才,强化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实践与企业需求的融合度,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100%取得与专业相关的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超过85%的毕业生获得相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还有多人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或创新创业大赛奖项。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8%,多人晋升至城市轨道交通值班站长、区域站长等管理岗位,部分学生取得本科毕业证书,还有1名毕业生顺利考取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涌现出一大批就业与升学典型。

(二)打造了“双师”教学团队,教师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结合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开展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实训基地调研、论证等,熟练掌握实训基地设备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落实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打造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组建混编教学团队,通过传帮带等措施,着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近年来,教学团队中有60%的成员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所有成员都参与专业技能教学、产学研、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大部分成员主持或参与技术服务、获得专利或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教学类竞赛中获奖,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创新、创业等大赛获奖,或指导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取得实效,教师的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三)发挥了产学研创效能,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依托基地开展省市级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参观交流活动。二是依托基地为区域内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解决生产、技术难关。如2018年为南京铁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主持完成了产学研、技术创新推广项目“城轨车辆制动系统仿真设计开发”的研究,该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中,有效促进了城轨车辆制动系统的实训教学与研究,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投入,得到了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三是依托实训基地承担各种培训工作。如2019年10月为全省轨道交通专业骨干教师与考评员开展培训,有效保障了全省轨道交通类专业学业水平考试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成效轨道交通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