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诊改”赋能职校提质培优

2021-07-16贾厚林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

贾厚林

【关键词】教诊改;职业学校;提质培优;四重逻辑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8-0035-02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深入推进“全要素、全流程、全员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下称“教诊改”),创新了教学评价制度,筑牢了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鼓励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发展能力,彰显了新时代“教诊改”作为治理方式和评测工具的独特魅力,具有很强的样本意义与推广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下称《方案》)实施以来,通过体系化推进,对学校顶层设计的科学规范、专业设置的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双师结构的生态促进、实训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及师生发展的内在驱动等方面均发挥了有益作用。但实践中还存在价值求范、治理求衡、质量求标和文化求实等问题,仍然需要职业学校依据自身特点不断完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教诊改”的内涵与提升策略。

一、“教诊改”的价值逻辑:解决现实问题,聚焦规律范式

“教诊改”强调工作过程的自主性和常态化,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重在改进,以保证实施质量。

一是坚持问题中心的取向。当前,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生源质量不高、师资结构失衡、学生主动发展不足、办学条件欠缺等问题,依然是主要制约因素,这应该成为“教诊改”的重要内容。二是突出诊断评价的目标。“教诊改”要做到目标可视、效应可感、改进及时,诊断与改进不能割裂对待。“教诊改”工作需要关注结果目标,但这一结果应该是过程性的结果,充分体现行动导向,凸显評价功能。三是尊重个性差异。“教诊改”要考虑到区域产业结构、学校发展基础与文化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性,因校制宜。一方面严格落实部、省方案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区域特点和学校工作实际,体现诊改特色与个性,形成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工作范式。

二、“教诊改”的治理逻辑:面向现代治理,聚焦多元均衡

“教诊改”是现代职业学校加强内部质量治理的重要形式,覆盖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应加强对学校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宏观层面的关注力度,重在监测预警,优化过程控制,推动多元协同,最终实现学校治理的现代化。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着眼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诊断的观测指标与要素,增强教学诊断结果的代表性和适应性,引领学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打造目标链(体系)和标准链(体系),同时建立完善的过程监控机制,让全校师生围绕质量提升有效履行责任。二是坚持目标引领。应聚焦学校章程、领导机制、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师生申诉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的建立情况及运行状态,构建办学目标,有效配置资源,做好过程监控,引导学校教育教学的依规运作,从根本上保证办学的正确方向。三是实施多元诊断,以“学校自主”为主体,“多元诊断”为促进,二者有机整合,不断强化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等对多个层面的诊断联动作用,提升“教诊改”在学校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治理效能。

三、“教诊改”的质量逻辑:着眼人才培养,聚焦标准闭环

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职业学校“教诊改”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自我检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提升质量的前提是对“质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此确立标准并严格执行落实就成为“教诊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科学确立诊改标准。要在广泛开展调研、把握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办学、管理、教学、专业发展及师生发展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对标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树立标准意识,强化标准落实,规范教学行为。二是牢固建立数据观念。《方案》通过99个诊断点反映学校教学情况,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收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数据,运用科学手段进行问诊和纠偏,实现良性诊断和改进。三是合理构建预警机制。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如生源现状、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就业质量等合理预警点和预警条件,组建工作队伍,加大技术支持,制定运行规范,实施全程预警监测,形成PDCA工作闭环。

四、“教诊改”的文化逻辑:指向内生动能,聚焦求实出彩

培育现代质量文化是职业教育“教诊改”的灵魂,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学校开展“教诊改”的动力,源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外显为学校师生对待“教诊改”的价值趋同、相应的制度规范、“教诊改”的行为方式,这些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一是塑造共同愿景。“教诊改”是学校的理念变革和制度重构,其核心是自主化、常态化、全面化,强调自发和自适,是一场整体性的质量革命。因此,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练与学校办学目标高度一致的“教诊改”愿景,并将此作为内涵发展的动力源。二是激发行动自觉。高质量“教诊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适性”,前提是自我发现、自我认识,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牢固树立“我的学校我负责”的主人翁意识,将诊改动能从外部问责转向内部自愿问责,在求实上下功夫,在人人出彩上找突破,切实提升“教诊改”的内生动力。三是推广赋权评价。增强学校通过自身研究发现工作改进方式的积极性,让办学主体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提升,为了增强赋权评价适应性,可以通过邀请专家介入学校“教诊改”工作的方式,提升自主诊断和自主改进的能力。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
浅谈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职业学校液压与气动教学探索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