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1-07-16李娟
李娟
【摘要】高中化学在高中教学任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建立起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基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思维导图;具体策略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反应为基础,通过实验现象来学习掌握各种物质的理化性质,以及不同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科目。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物质的众多反应提炼总结出物质具体的理化性质和反应规律,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仍然不强,对于学生来说很可能在课堂上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但下课后,或者时间一长就会混淆或者遗忘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组织思维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在不同的知识点间建立起形象的连接关系,对混乱松散的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梳理,提高人思维散发的效率,降低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耗费的时间及精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后,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课堂知识连接在一起,构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快的记忆、掌握课堂知识。
一、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快地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更加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往往忽略了课前预习工作的完成。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在帮助学生节约大量的预习时间的同時,完成每节课前的预习工作,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体的审题立意流程如图1所示。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预习工作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将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与以往已经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二是在利用思维导图预习时,不需要记录过长的语句,而是要善于利用关键词、中心词完成预习工作;三是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在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要留下足够的空白空间,以方便之后课堂笔记的记录;四是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侧重地完成预习工作,40分钟的课堂时间学生不可能全程都是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比如,在预习《物质的提纯与分离》这一章节内容时,对应的第一级关键词就是“物质的提纯与分离”,接下来第二级的关键词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四大原则”,以及“三个必须”,接下来的第三级关键词则在每个第二级关键词下进行展开,比如“物理方法”下应该是“过滤”“蒸馏”“分液萃取”和“蒸发结晶”等,具体见图2。这样一级一级地分下去,学生在上课之前就会对一节课堂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也能够大概知道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力分配情况。同时,学生在做这种预习思维导图时,还可以顺便往前回顾,思考一下本节知识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章节内容能够产生哪些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一个及时回顾复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堂笔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出自己做的预习过程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参考对照,看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是否还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做到及时查漏补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以关键词的形式持续地补充到原有的思维导图上,将其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对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绘制《氯气的理化性质》这一章节的课堂内容时,在预习工作中学生完成的预习思维导图是这样的:在图纸的中央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氯”,然后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彩色笔画出“物理性质”“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以及“与非金属反应”这几条不同的分支。在与氯气反应的常见金属中都有“铁、铜、钠等”,而存在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氯与铁反应是FeCl3,而不是FeCl2?”那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的推进,学生可以逐渐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对“为什么氯与铁反应是FeCl3,而不是FeCl2?”这个问题给予解答,即“卤素一族的元素都具有氧化性,且原子半径越小,氧化性越强,故在反应过程中氯可以将铁氧化至最高价态。”有效的课堂听讲和高效的课堂笔记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用鲜艳的色彩线条和有趣的图形代替了传统的枯燥的文字笔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节约了学生课堂记笔记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课后复习
在完成一个章节的内容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一章节为一个单元整体,每一小节作为分支进行课程小结,有意识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回顾。教师可以利用电脑中专门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以多媒体屏幕作为思维导图的绘制图纸,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头脑风暴,说出本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哪些知识,在软件中输入关键词,利用软件自动生成思维导图的第一级内容,并且将每一个分支设置标注出不同的颜色,再带领学生一级级地深入下去,最后完成对本章节知识完整的总结梳理。高中生应该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能够进行及时地课后复习回顾工作。
例如,在进行电化学章节的复习工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出该章节属于第一章节的关键词,即“化学电池”“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保护”等,然后在逐渐地补全每个分支的内容:“电解池”中有“电解池的形成条件”和根据电池反应进行的“电解池的分类”等。在化学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章节,教师都带领学生对该章节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归纳,保证学生能够在学完过后对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各部分间的知识有效连接起来,以更加简洁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5-7.
[2]张思,伟沈娟.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7):253.
[3]王丽芳,李艳玲.高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83):168.
[4]吴春霞.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8(Z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