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认知规律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

2021-07-16区文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6期
关键词:认知规律小学数学

区文霏

摘    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数学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深入探究能力等方面入手,按照具有内在逻辑的认知线索,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认知规律;小学数学;学习能力培养

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线,而基础数学是客观世界规律现象的一种反映,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身边的规律现象。教师要对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后衔接、生长形成、螺旋上升等进行研究与把握,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增长点。下面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谈谈我的做法。

一、从接触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好数学的第一要素,善于观察并构造数学模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用故事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具有情节。如果教师能将数学的魅力通过故事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和探究数学的规律,如图形的对称、公式的变换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学生自然就有进行数学观察的愿望了。例如在一年级“比较”一课中,老师以《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引入,并让学生帮老师解决小兔子为大家准备的食物是否够大家吃等问题,就会激发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的兴趣,带着问题去思考,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首先要集中精力,将注意力全部放到被观察的事物上。其次,要引导学生变换观察的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当一时的观察捕捉不到关键信息的时候,也不要着急,可以找同学讨论或向老师求助。例如数长方形,一定要引导学生有序思維,先让学生观察单个的长方形,再观察组合而成的长方形,先一个一个地数,再两个两个地数……同时要引导学生从左往右数,或者从上往下数,保持有序性,不重复、不遗漏,借此引导学生认识有序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

二、学、问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从开始意识问题到初步发现问题,再到发现有质量的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训练和持续关注。

1. 从示范开始入手

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不妨从头至尾示范发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一步一步模仿如何发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熟悉和掌握发现问题的流程,思考教师发现问题的角度、为什么能发现、发现后进行怎样的判断等。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之后,所发现的问题也会比较深入。

2. 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要“精准”,有内涵,不能表面化。如果学生自己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再去“发现”,而经过深入思考和查阅资料仍然无法解决的,就需要去“发现”和“提出”。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发现”,尤其是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交流与讨论,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3. 做好过程的指导与点拨

学生的“发现”未必准确,例如主次的把握、重难点的把握、细枝末节的把握等,教师要从关心和爱护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或课后辅导中,多加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路径去思考。课堂或辅导中生成的问题及其内容更具价值,更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考与推理,思维能力越强,学习能力也越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解知识点,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创设学生深入思考的条件。此外,数学实践作业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绝佳平台,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思考首先向横向发展——从实际问题出发需要哪些数学知识,然后向纵向发展——这些数学知识如何排列组合才能解决问题。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综合性的任务,比如秋游时,让学生尝试计划要买的食物的数量、种类,并计算大概需要多少钱;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找出购买门票的合理方案,等等。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标准答案”的限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努力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否定的钻研精神。即便是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也可能存在瑕疵或错漏,同样,要鼓励学生质疑自己,如此学生才能大胆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把真理作为自己的追求。

方法多样化的培养要从低学段抓起,例如,从准备课的“数一数”开始,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数数方法;在教学加减法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多样化。

四、拓展、衍生,培养学生的深入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提问和追问,尽量变换角度,从而引导学生持续深入地探究,而不是浅尝辄止。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呈现出现,更容易发现存在哪些问题。例如在观察之后可以这样提问或追问:你是怎么观察的?你观察的结果如何?基于这些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发现问题之后可以这样提问或追问:你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解决不了?在什么地方遇到困难?如果解决了这个困难,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可以这样提问或追问: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有哪些要点和流程?你能展示出来吗?你能将可能存在的易错点或难点分享给其他同学吗?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逻辑推理,开展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完成高质量的反思总结,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越。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研究学生如何学,在发现问题、如何观察、如何思维、如何追问、如何探究等方面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关键。只要不断探索其中的规律,相信我们的教学一定能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认知规律小学数学
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