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人言可畏》中弱势群体的人物描写

2021-07-16岩温香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弱势群体

摘要:《人言可畏》这部小说人物关系复杂,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的时候把他们分成三类人物形象分别描写,其语言描写呈现出不同特色。这部分语言的一大特色是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特别是对人言可畏受害者的语言描写中,大多是持肯定态度的,以歌颂他们诚实善良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所遭遇的状况的深切同情。

关键词:《人言可畏》;人物描写;弱势群体

泰国作家察﹒高吉迪所著的长篇小说《人言可畏》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泰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主人公法为核心,整部小说的起点是主人公法服兵役期间,他的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城里带回来了一个疯疯癫癫的年轻妇女顺颂作为填房。而父亲的意外去世,善良的法不忍心让这位无依无靠的疯女人露宿街头,不得不和这位父亲的遗孀:顺颂寡妇一起居住。然而,就是这样的善良举动,使得小镇居民误以为法霸占了他父亲的填房,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整个小镇,以往的小镇青年楷模法也变成了一个人人唾弃,不折不扣的恶棍,这也揭开了主人公法悲惨的一生。这篇小说揭露了权势人物利用人们的愚昧落后图谋私利、虐杀无辜的罪行,对不公平的现实社會提出了强烈而沉痛的控诉。其塑造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以法为中心的人物描写中,作者不仅仅塑造出法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还通过各种手段描写其他人物,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些人物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法生活的这个小镇就是泰国社会的缩影,作者以八十年代正经历着急剧变化的泰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描写揭露社会现实,发人深思。

传统叙事性作品是由故事、情节、人物构成的。在这三种要素中,人物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许多现实主义作品中,人物就是艺术表现的中心,人物的描写就是对中心内容的描写。①而这部小说中,作者特别重视对人物性格和外在特征的描写,通过犀利的语言,表现出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权势人物的唾骂。

以法、搬尸工凯大伯和顺颂寡妇为代表的社会底层民众,是作者极力塑造的弱势群体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是被社会迫害的人,是诚实善良的代表,是人言可畏的受害者,都想冲破社会这张无形的网对他们的迫害。分析作者塑造出的这些典型人物,不仅可以加深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还能掌握作者的语言使用风格。这部分语言的一大特色是使用了“白描”的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以歌颂他们诚实善良的品格为出发点,抒发了作者对他们所遭遇的状况的深切同情。

“白描”是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对话、心理、环境和服装,都紧扣在人物的行动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人物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②“白描”要求作家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家笔下,往往能够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

一、地位低下却诚实善良的主人公“法”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在主人公法的身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对他的描写是这部小说“白描”手法的高潮之处。法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既无门第又无资产的小人物。但他拥有诚实善良的品德,在被社会迫害之后敢于把苦难容于自己一身,而不肯让疯癫继母流落街头,这种人道主义精神在那个视穷人为粪土的社会里显得多么宝贵。作者在描写法时,着力塑造出法的这种形象,也流露出对法的同情。法是这篇小说的关键,对他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对法的描写贯穿着整篇小说。

“法的身材比较矮小…又黑又细的双臂每一举锄,两胁的肋骨就会显露出来,一根一根的看得分外清楚。不一会儿他就满头大汗,汗珠顺着他那又黑又糙的皮肤滚了下来…①”

这段话是作者对主人公的肖像描写,语言简洁明练,作者把法描绘成瘦弱黑小的下层劳动者的形象,为后文法的性格特征做铺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身份卑微却诚实善良的形象,也流露出作者的同情心。

“既没注意到自己的皮肤开始发黄,也不知道自己的眼白越来越浊…脚脖子开始肿胀…②

他的皮肤像抹了姜黄;全身出现紫斑;脚脖子肿得像要绽裂;身子干瘦,肚子却高高突出来,像个孕妇,而且胀胀的肚皮上还透出一条条青筋;更令人不解的是两颗乳房也高高隆起,像青春期的姑娘……③”

这两段话是作者对法身体变化的描写,用词上作者做了有序渐进的描写,首先用:“开始发黄”、“越来越浊”、“开始肿胀”描写,表明法的身体才刚刚有变化,不是很明显。后来慢慢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人,作者对他的语言描写也有所变化:“黄得像抹了姜黄”、“肿得像要绽裂”、“干瘪”、“像个孕妇似的高涨着肚子”、乳房隆起像极了青春期姑娘”。作者对形容词的运用外加比喻,暗示着一个即将死亡的人物形象,作者极力把法刻画得如此悲惨,是从侧面控诉了冷酷无情的“吃人社会”对人身心摧残的事实,流露出作者对法这一类人的同情心。

“他的品行可以说是全镇青年的楷模,乡亲们经常以法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你就不能学学法的样子,你就是学他的一半我也能省心了”④

这段话描写的是法在被人诬陷之前的状况,那时的他是小镇上的青年楷模,作者这样描写赞扬了法高贵的品格,在被社会迫害后,这样的品格并未消失,作者在描写法的痛苦的时候,不忘了提醒读者法的这个品德,最好的例子是在被人们诬陷和继母同居后,仍然没有丢弃顺颂寡妇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继续养着她,小说中对这段话的描写是:“还能怎么样,就养着呗,直到有一方死了算完。我爸爸的人,我怎么能赶走…”⑤这是多么宝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那种自私、冷酷的社会里显得多么珍贵。在法生命的最后一刻,作者也不忘将他那种善良的品格描写的淋漓尽致:

“法在弥留之际呼唤着顺颂寡妇,用最后的一缕意念轻声嘱咐着她“侬……走……走……离开这儿……别……在这儿……走……”⑥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作者这句话凸显出法对于同是社会最底层的顺颂寡妇的同情,是对法诚实善良品格最高的评价。法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告诫顺颂寡妇,让她离开这儿,离开这个吃人的社会。作者通过这句话,高度赞扬了人性的善良,强烈而沉痛的控诉了这个自私、冷酷、残暴的社会。

二、有同情心却生性软弱的搬尸工“凯大伯”

搬尸工凯大伯是作者安排在作品中的另一个受害者。作者在描写法这个主人公的时候不忘加入一个和他类似的角色,这是作者同情心外露的表现,没有让法一个人承受着这个社会的折磨,至少还有一个“朋友”。此外,搬尸工凯大伯的角色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以凯大伯为焦点时,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看到了法的痛苦,以这样旁观者的姿态叙述法的痛苦,更能渲染氛围,唤起读者的同情心。

“…和死尸打交道,衣服上尽是死尸里流出来的黄水的印记,身上散发着一种死尸味。他每天进出的厝尸房充满霉烂臭味,老鼠成群,驱虫成堆。他的职业就是和这些叫人想起来就恶心的东西打交道,这些东西把他熏染成最肮脏的人,他施的斋饭当然也沾染着霉菌……①

…他两眼深陷,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头栗色的乱发更突出了他的肮脏和卑贱。只见他那干瘪的嘴唇微微动了动”②

以上两段话是对搬尸工这份职业和凯大伯个人外貌的描写,作者把搬尸工这份职业和凯大伯的外貌形象描写得肮脏卑贱,除了烘托出人物性格特征外,还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凯大伯也和法一样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作者对字词的选用还是较细致:“深陷”、“眼圈” 、“褶皱”、“黝黑”、“栗色的头发”、“干瘪的嘴”,这些形容词或动词对凯大伯的外貌描写得淋漓尽致,刻画出一位社会最底层、干着肮脏工作的小人物形象,而作者这句话为以后凯大伯的人格做铺垫:“虽然外表肮脏卑贱,但内心却无比纯洁”。如在他和法讨论着顺颂寡妇的前途的时候,法开玩笑的说把她留在凯大伯家的时候,他说:

“…看你说的,好像是条猫狗似得,随便就送人!呵,看了这叫人可怜,她也和咋们一样,也是个人啊!”③

能这样说顺颂寡妇的,全镇除了法外,恐怕就只有凯大伯一个人了,他没有把法和顺颂寡妇看作是猫狗,而是和他一样的是人,也会同情他们、可怜他们。

凯大伯虽然同情法的遭遇,却不能理直气壮的帮助他,他既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同社会这个“狂风暴雨”作斗争,这是他生性软弱的一面。在主人公法被抓到牢房后的描写中,这種软弱的性格再次体现了出来,他没有去也不敢去看望法,只能在心里暗自可怜他。

三、疯疯癫癫却无所畏惧的“顺颂寡妇”

《人言可畏》是一部以法为主要叙述对象的现实主义小说,但小说中的顺颂寡妇和法的爸爸福亦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这个故事的发生就是因为法的爸爸福在府城里带回来了一个填房,从而引发的一场悲剧。但小说里对这两个角色的描写相对较少,特别是法的父亲福,从故事开始他就已经死了,从来没有出现在小说里,也没有对他的描述,根本无从得知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在楔子里面提到了一点。

顺颂寡妇在小说中是一个关键的存在,因为整个故事是由她引起的,可以说是这个故事的导火线,第一部分楔子开头部分就讲到:“如果这个寡妇不是他父亲的遗孀,事情到此也就结束了”由此可见她的重要性。作者为什么要把顺颂寡妇塑造成一个疯疯癫癫的形象?那是因为作者需要描写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作者极力想把那个自私、冷酷、残暴,视穷人为粪土的不公平的现实社会描绘出来,并用犀利的言辞向这个罪恶的社会发出质问,以唤醒人们起来批判这个吃人的社会。小说人物毕竟是社会上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的约束,比如说主人公法和搬尸工凯大伯,他们虽然拥有诚实善良的品格,但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甚至表现出某些社会最底层民众的软弱和妥协。而在这个吃人的社会里,唯一能够保持人性的善良而不被社会玷污的方法就是远离社会,也就是疯癫。作者把疯疯癫癫的顺颂寡妇安排在故事中,一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二是为了刻画人性的善良。

“…这个女人相貌较好,白白的皮肤,消瘦的身材,年级最多也不过三十”①

作者用了较为简短、精炼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年轻女人的肖像特征,文字虽不多,但给人一种芙蓉出水、朴实自然的感觉。

“她身上穿着那件褪色的红花衣服,后被已经有好几处破洞,下身仍穿着那条橘黄色筒裙,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高兴起来,竟然在左鬓角上插了一朵鲜红的绣球花……”②

这段话是对顺颂寡妇衣着的描写,虽然看不到任何一个形容“疯”的字眼,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想极力把她描写成一个疯疯癫癫的女性形象,为她善良的品性做铺垫。

“顺颂寡妇也非常之好,她同法生活在一起,却从来没有要求法为她破费。她扔始终如一过着她特有的生活③

这两个人虽然每一天都住在同一间草棚里,但他们却像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④

法每天都忍受着人言可畏给他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但顺颂寡妇却不同,她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用去想,每天只有一件事,就是吃好饭后出去外面捡那些所谓的破瓶瓶罐罐的宝贝儿,但她从来没要求法为她买什么东西,也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像她这样的人才不会被社会玷污,不会像法一样需要忍受人言可畏带给他的痛苦。所以,即使他们两每天都生活在一起,但就像是两个世界里的人一样。作者这样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歌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不被社会玷污的诚实善良的品格。正因为有这种品格,正因为没被社会玷污,所以当法被这个社会所迫害的时候,也只有顺颂寡妇敢于站出来帮助他、安慰他,而不会像凯大伯那样因为畏惧社会这个狂风暴雨而只能默默地替法难过。

“…就像忠实的仆人,即使主人吩咐上刀山下火海,她也绝不会犹豫⑤

…只有顺颂寡妇能来看望法,他无所顾忌,对滚滚而来的狂风暴雨无所畏惧。⑥

…既然身子已经动不了,他想起了吐唾沫,第一口便吐在了校长的脸上”⑦

吐唾沫事件是作者对社会上层权势人物最有力的鞭挞!赞扬了顺颂寡妇敢于反抗社会迫害的精神,也铿锵有力的控诉了社会虐杀无辜的罪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40-241

[2](泰)察.高吉迪著,谦光,译,人言可畏,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岩温香,1990年12月生,男,傣族,云南勐腊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 研究方向为泰国语言文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弱势群体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论散文人物描写与情感的渗透
关于初中语文人物描写的读写迁移教学的实践研究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