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乳管药物灌注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
2021-07-16杨淑贞
梁 琦 杨淑贞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423
前言:急性哺乳期乳腺炎形成原因是患者乳汁淤积、细菌入侵等形成的病症,该病症和患者乳头过小、内陷有关系。而患者正处于哺乳期,身体免疫力较弱,很容易因哺乳期护理不当而提高乳腺炎的患病率。为了减少乳腺炎的发生率,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在临床治疗中引入乳管药物灌注法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舒缓患者疼痛感,缩短其乳房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使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2020年收治的68例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随机编入患者34例,年龄23.59±3.76岁,病程3-14小时。参照组随机编入患者34例,年龄24.67±2.19岁,病程3-14小时。(P>0.05),两组资料无差异。
1.2方法
1.2.1参照组 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在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480U青霉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一天两次,坚持治疗14天。
1.2.2实验组 采用乳管药物灌注治疗方法,首先,在治疗前确保患者没有其他严重病史或异常症状,相关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药物灌注后每隔两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后哺乳,保证患者在治疗前乳房处于排空状态。其次,把10mL0.9%氯化钠和0.5mL0.2%利多卡因注入储液盒中,并与电子注入泵相连接。选择容量为20mL注射器抽出0.5g的曲松钠和5mg曲安奈德置入1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同时将插入乳管灌注器导管。再次,对乳头9-14厘米范围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再把电子输注泵与输注器连接,对患者进行药物输注,持续治疗5分钟,在药物注射完毕后,需要对乳头再次消毒并贴上无菌输液贴,以防乳头受到感染。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红外线光疗,光疗的频度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确定,光疗时间5分钟,需要治疗两次,一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把两组患者乳房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体温、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并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乳房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乳房症状消失时间呈现出了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乳房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和疼痛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和疼痛评分呈现了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和疼痛评分对比
3 讨 论
乳腺炎是女性哺乳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经研究发现,其患病率高达35%[1],使患者过早回乳,婴儿得不到足够营养。若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患者还可能出现脓肿等不良症状,且在排脓时很容易因为反复复发或多次外科介入而对乳房造成极大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找出患者患病因素,以便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导致患者出现乳腺炎的因素:(1)乳汁淤积,由于患者乳头过小或者内陷,使婴儿无法正常吸乳,而乳房内乳汁过多无法排空,乳管处于处于堵塞状态,极易受到细菌感染,提高了患者患乳腺炎的发生率。(2)细菌的侵入,当乳头内陷时,婴儿吸入困难极易使乳头破损,从而使细菌入侵,再次提高了患者患乳腺炎的发生率。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手法按摩和抗生素治疗只能舒缓患者疼痛感,无法彻底治疗炎症,医治效果较差,部分药物会经过母乳直接影响到婴儿的成长。而采取乳管药物灌注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在其体内会快速转变为小分子被组织所吸收,不会对婴儿健康造成影响。在治疗的最后对患者进行红外线光疗,帮助其乳房疏通,改善患者内分泌功能,舒缓其疼痛感,减小患者肿块面积。因此,乳管药物灌注能够有效的治疗乳腺炎,缩短患者乳房症状消失时间,能够使其炎症快速消退。
综上所述,相关医护人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努力乳管药物灌注在治疗乳腺炎中新的应用策略,在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主,认真记录其发病时相关症状,以便能够对症下药,取得更好的疗效,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