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数字经济发展研究
——以海洋制造业为例

2021-07-16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课题组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智能

□ 国家统计局舟山调查队课题组

|海洋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企业的智能诊断稳步推进

企业智能诊断就是对企业进行全面的“数字体检”和评估评测,为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把脉会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升级改造方案。自2019 年以来舟山市以第三方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为依托,全面开展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诊断服务专项行动。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着手试点

近年来舟山市以组织赋能、数据驱动、政策服务为特色,积极推动螺杆、水产、汽配等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如螺杆行业方面,重点推进金塘五家螺杆企业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试点,对企业进行设备联网、数据采集分析、ERP、MES等系统建设。

(三)智能化技术改造初见成效

2019 年以来,舟山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互联网+”“机器人+”工程,围绕船舶、水产、机械等传统工业体系,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推进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四)数字化车间培育积极布局

数字化车间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对生产资源与生产过程进行设计、管理、仿真、优化与可视化等工作。如某螺杆企业目前正建设的数字化车间,首先从硬件上将生产设备进行联网,其次从软件上以ERP 和MES 系统为中心,实现对生产各个环节及要素的精细化管理。

|海洋制造业数字化发展主要问题

(一)宏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滞后

1.数字产业化水平较低。根据2018 年浙江省各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看,舟山数字产业化得分处于全省第三梯队,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梯队的杭州、第二梯队的宁波、温州、嘉兴等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舟山数字产业化水平处于全省末尾。

2.产业数字化进展较慢。根据2018 年浙江省各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结果看,舟山产业数字化得分处于全省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杭州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两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处于全省下游水平,ERP、MES、PLM、SCM 等系统普及率同样处于全省下游水平,数字应用普及率低,产业数字化推进速度整体较慢。

(二)企业层面:企业内生动力不足

1.企业家转型意愿较低。智能制造工程服务企业反映,截至2020 年7 月底已对船舶、水产、机械等重点行业的35 家左右企业完成免费智能诊断,其中50%~60%的企业对智能诊断主动接受配合程度很低,基本属于被动接受,且诊断之后也只有三四家企业表达数字化转型的意愿。

2.企业内部中层管理人员抵触心理较为明显。智能制造工程服务企业反映,与企业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讨论征求数字化转型意见时,绝大部分持反对意见,特别是车间主任、仓库主管、会计主管等涉及到转型核心部门的管理者对于数字化新事物的抵触心理尤为明显。

3.部分大型企业转型阻力较为明显。部分大型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内部分支增多,组织架构复杂,管理体系繁多。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打破这些传统的生产模式、管理体系,要对资源配置、组织管理进行解构重构,因此所面临的来自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阻力较为明显。

(三)资金层面:资金投入压力很大

数字化项目少则需要30万元~50万元,多则达到100 万元~200 万元左右,这对于以生存型为主且利润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前期投入压力很大。特别是在2020年遭遇新冠疫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不佳的背景下,部分有转型意愿的企业只能选择观望或放弃。

(四)技术层面:转型磨合困难较多

1.新增需求磨合方面。企业反映,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决策者需要通过更多的数据分析汇总来评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目前正运行的数据平台可扩展功能模块较少,无法完成更多新增的需求定制。

2.业务模式磨合方面。企业反映,自2019 年开始使用仓储管理平台,记录原材料从采购到入库的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对原材料的追踪管理。但是仓储管理纸质台账并未舍弃,与新的仓储管理平台同步进行,数据记录流通并未真正从传统的离线模式转化为数字在线模式,两种模式同步运行的状态已持续一年左右。

3.数据采集磨合方面。企业反映,除数字化车间新购置设备与MES 系统相配套,数据可以直接自动采集实时共享之外,原来的生产设备如从国外采购的部分专用数控设备,企业没有其数据接口开放权限,很难获取数据,也无法与MES 系统等相连接,只能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来获取数据,其他的一些通用设备也需要安装传感器之类的设备来进行数据采集传输。

4.业务能力磨合方面。企业反映,企业整整花费两年的时间基本完成ERP 系统与管理使用者的磨合,以会计为例,ERP 系统中会计处理模式与原先传统的会计处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包括业务凭证、会计课目、成本核算体系,都需要会计人员重新学习业务知识,掌握软件操作。

(五)人才层面:数字人才严重紧缺

1.数字化应用复合型人才,既懂得数字化信息化、也精通企业业务,对数字化与业务模式如何融合来创造新的价值有清晰且全面的认识,以便能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与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需求定制。但目前舟山绝大部分企业没有这类复合型人才,数字化转型更多地是从第三方服务公司所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做出选择,无法完全做到基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提出需求定制。

2.系统运维管理人才,主要负责系统平台日常简单维护及数据后台管理等方面。根据走访的10 家已开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情况看,除1家企业的IT 部门有10 名员工之外,其余9 家企业的IT 部门员工都少于4 名,超过50%的企业仅有1~2名IT 部门员工,这些IT 部门员工全是系统运维管理人员。而对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甚至没有配备系统运维管理人员。

(六)数据层面:数据孤岛较为明显

企业反映,生产、财务、库存、销售、人事等部门都有各自的管理系统,且由不同的服务公司开发设计,各个系统平台当初开发设计时有不同的需求,导致各系统内部逻辑结构不同,数据定义不同、数据流程也不同,最终造成各部门数据无法进行整合集成。另有企业坦言,新旧系统数据无法共享同样造成“数据孤岛”。企业新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用来连接生产、销售、人事、物流、仓储等系统的数据,但是旧财务系统继续沿用,造成新平台无法连接旧财务系统,无法进行数据的整合。

|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海洋制造业水平整体不高

1.企业规模整体较小。2018 年底,规模以上海洋制造业企业共324家,其中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分别占全部的1.9%、12.0%、82.4%和3.7%。小型企业依然是舟山海洋制造行业的主力军。海洋制造业企业规模整体偏小,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就没有那么强烈。

2.产业层次较低。规模以上海洋制造业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水产加工行业,目前绝大部分水产加工企业仍以粗加工为主,其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说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能力较低。

3.企业管理者素质不高。目前海洋制造业企业主要还是以小型企业为主,企业主要负责人及中层管理者如车间主任、仓储主管、会计主管等年龄普遍较大。水产企业反映,其负责人及中层管理者年龄都在55 岁以上,基本上都是从车间一线工人成长起来的,学历水平较低、业务素质不高,学习新事物动力不足,适应新事物能力不够。

(二)企业数字化认知明显不深

1.认识不广泛。舟山地处海岛交通不便,信息获取传输较慢,部分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5G、互联网平台等新知识新事物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数字化转型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经营理念、思想意识整体较为落后。

2.理解不全面。部分企业家把数字化简单地认为一种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仅仅停留在生产或营销过程控制的信息化上,以为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安装管理软件就可以实现数字化转型。

3.体会不深刻。部分企业家能认识到数字化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但还是认为数字化转型任务是信息部门或IT 部门的事情,自身没有真正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是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组织管理的大变革。

(三)数字化人才体系建设不全

1.培养体系不健全。目前各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工作跟不上数字化经济时代的需要,存在与实际要求脱轨、与企业发展脱钩等问题,特别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更是缺乏。数字化复合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从过去的单一领域的专才向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2.成长氛围不浓厚。相比于杭州、宁波等城市,舟山企业用工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以数字化人才为代表的新人才流失较来严重。尽管企业通过提供更多丰厚的薪酬、住房等条件吸引数字化人才,但舟山海洋制造业企业市场圈子小、同行业沟通交流机会少等因素很难使人才安心留舟工作。

3.校企合作不够深。舟山海洋制造业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发智能化项目、研发智能化设备的不少,但是在共同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方面做得较少。没有很好地通过共同开发新项目来增加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没有创造出更多共同培养人才的机会。

(四)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不够

1.政策落地速度较慢。2020 年舟山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对开展数字化项目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但实际上政策具体执行细则还未落地。企业坦言,一方面对于开展数字化项目转型的意愿比较强烈,但另一方面,2020 年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效益不佳,政府的项目补助又不能及时到位,项目投入资金压力非常大,企业只能选择继续等待观望。

2.政策补助力度不大。2019 年杭州市出台文件提出,对市级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攻关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 万元的补助。而舟山市对数字化项目给予最高20 万元的奖励,对信息技术企业新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最高50 万元的补助,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给予最高20 万元的补助。

3.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以企业智能诊断为例,从2019 年开始舟山市委托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免费智能诊断。服务公司反映,部分企业事先并不知晓免费智能诊断,并对智能诊断抱以抵触心理,在经过相关部门、企业、服务公司等三方再次协调之后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也造成智能诊断工作推进速度较为缓慢。

4.数字转型融资较难。中小企业管理制度较为落后,财务制度较不健全,经济效益不高,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难有利润可言。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更加趋于谨慎。同时数字化项目投资大,见效周期长,试错成本高,进一步提高融资风险,这也无疑加大企业融资的难度。

(五)数字化服务支撑能力不强

1.本土企业认可度低。智能制造工程服务行业在舟山完全是一个崭新行业,目前已注册成立的公司有10多家左右,部分公司通过智能诊断、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逐步进入舟山市场,但是这些新本土公司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不少企业更愿意找市外公司实施数字化项目。

2.服务技术力量有限。这些服务公司的总部大多位于杭州、宁波等市外城市,在舟公司人员配备较为不足,基本在3~6 人左右。目前他们主要负责企业智能诊断、技术方案评估等工作,而系统开发设计、平台架构搭建等前期核心工作还是需要由公司总部完成,本土公司的技术力量整体较为有限。

3.公司服务经验不足。每个城市特性不同,比如行业结构、从业人员、企业意识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尽管这些新服务公司的总部有运行成熟的经验做法,但就舟山市场而言,其实战经验较为不足。

|推动海洋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数字战略引领,加强转型监测评价

1.突出数字战略引领。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作为海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以全局性思维来制定“十四五”海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路线图,尽早明确具体行动规划和基本任务清单,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充分考虑舟山海洋制造业的产业特色,把海洋经济、自贸区经济及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对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全面且深入地研究,部署产业转型的整体实施路径,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集中多方资源加快推进海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3.强化转型监测评价。结合舟山产业特色,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强化海洋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监测评价分析,完善和改进增加值等关键指标的核算方法。

(二)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引导作用

1.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健全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体系,整合财政、金融、税收、人才等各项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用地、用能、排放、创新等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重点保障。

2.拓宽资金补助渠道。要加大资金补助力度,可根据企业规模、企业信用、项目性质等各方面,给予不同企业不同程度的优惠补助。设立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型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无偿资助、引导资金、贷款贴息、补助资金。

3.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统筹做好智能诊断、数字化转型等政策宣传,通过企业座谈、现场走访等方式,广泛宣传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确保企业第一时间能了解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坚定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信心与决心,提高积极性和实效性。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统筹数字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快培育面向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复合性人才。探索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需求导向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用结合协同育人模式。

2.深化校企合作机制。鼓励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行业对接及合作,形成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名校大院搭建深度合作平台,提升数字化复合人才培养层次。

3.强化企业数字化人才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人才再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数字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数字化的普及程度,提高现有人力资本的数字化素养,培养掌握数字知识、技能、管理及创新能力强的融合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团队。

(四)强化企业转型培训,提高企业数字意识

1.加强企业家转型培训。详细掌握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理清企业家的培训需求,研究确定数字化培训方向和重点。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培训机制,完善培训计划,多方面开展数字化转型精准培训。

2.发挥信息化协会作用。充分发挥协会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协会对本土企业情况更熟悉的优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因企制宜提出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性思路。

3.强化青年企业家培育。尽快出台落实关于培育新生代青年企业家的政策措施,把对青年企业家的培育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研究建立具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归口,建立经常性的教育培养制度。

(五)培育数字服务主体,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1.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企业。选择具有明显优势、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充分运用现有的政策措施,整合土地、财政、税收、人才、信贷等方面的资源给予扶持。

2.打通数字化技术供需通道。积极搭建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应用对接平台,召集本土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和有需求有意愿的制造业企业,分行业分领域召开多种形式的专题对接会,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智能制造对接服务体系。

3.加强数字服务企业宣传力度。加大对优秀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的媒体宣传,提升社会知名度。邀请优秀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参与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数字化方面的讲座培训,进一步扩大数字服务行业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智能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