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现状研究①

2021-07-16程立雪闫振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高水平显著性

程立雪 闫振龙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西安 710049)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1987年创立至今,为我国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培养出如王宇、胡凯、赵冉等优秀运动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2016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提出“到2020年,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等一系列工作目标,同时提出“有序开展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校长、教师、学生及工作人员的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而运动训练是以突破极限为目标,本身存在风险性。但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该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内在原因,为有效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再次发生、促进学校运动训练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事故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发布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文件和此类文献资料,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为词条,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查阅。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及当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体育伤害事故及风险防控现状,为该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该文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等62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及21所高校的专家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700份,回收689份,回收率为98.43%,剔除无效问卷36份,获取有效问卷653份,有效回收率为93.29%。发放专家问卷53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获得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94.34%。

1.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25.0(中文版)及Excel表格应用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和交叉性统计分析,为该文的撰写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频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上大学期间发生过运动伤害事故的占调查对象的55.4%,其中发生过2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运动员最多,共110名,占调查对象的16.9%。发生3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运动员最少,共53名运动员,占调查对象的8.3%。从男、女运动员发生伤害事故百分比可看出,女运动员未发生伤害事故的比例为50.87%,明显高于男运动员的39.62%。男运动员发生4次以上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7.49%,明显高于女运动员的11.15%。在对男、女运动员在大学期间发生过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次数的卡方分析检验中显示,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存在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chi=11.732,P=0.019<0.05),男、女运动员在大学期间发生过0次和4次以上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况明显高于女运动员。

表1 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况表(n=653)

2.2 体育运动伤害程度对运动员伤害程度分析

为便于分析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的伤害程度,调查问卷将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情况,按受伤害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轻度(可以照常训练、比赛)、中度(减量训练或短期停训)、重度(停止训练和比赛)。表2调查显示,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造成中度伤害程度的最多,共230人,占调查对象的63.54%。其次,造成重度伤害的有79人,占比21.82%。造成轻度伤害的人最少,为53人,占比14.64%。可以看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较为严重,对日常训练和比赛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提高。同时造成重度伤害的79名运动员很有可能会留下身体隐患,损害身体健康。

表2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伤害程度(n=362)

2.3 运动员入学前后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对比分析

在此次调查对象中,有60.34%的运动员在上大学前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笔者将其与在上大学期间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次数进行交叉分析。从图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次数与上大学前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高度相关。上大学前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运动员大学期间发生伤害事故次数越多,相关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反之,入学前没有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运动员,大学期间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次数较少。反映出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具有连续性,对运动训练的影响将持续下去 。

图1 入学前后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次数交叉分析(n=653)

2.4 训练年限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分析

通过将运动员训练年限与发生运动伤害程度进行显著性检验,经过方差齐性检验,该组数据满足方差齐性。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训练年限与发生运动损伤的伤害程度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P>0.05),表明运动伤害事故的程度不会因为运动员训练年限的长短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通过对均值与标准差调查发现,训练年限在10~13年的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影响程度最严重,训练年限较少或较多的运动员损伤情况相对较轻,训练年限在14年以上的运动员伤害程度逐年下降。说明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与运动员的竞赛年限有轻微关系。

表3 训练年限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分析(n=653)

2.5 运动等级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分析

通过将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与发生体育运动伤害时的损伤程度进行方差检验,满足方差齐性,从表4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的等级与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的损伤程度不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表明运动员运动等级不会对体育运动伤害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

表4 运动等级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分析(n=653)

2.6 不同运动场景对运动伤害事故影响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362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在什么运动场景下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如表5显示,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不同体育运动场景的选择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普及率可以看出,选择从事专项训练时受伤的最多,共有300人,占调查对象的82.87%,其次是从事专项比赛中受伤,占比39.78%,还有17.96%的调查对象在从事其他体育活动中受伤。由此看出,大部分运动员都是在从事专项训练中受伤,需引起教练员与运动员注意,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带领运动员有效、安全地完成训练任务。

表5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场景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n=362)

2.7 不同专项训练类型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分析

在从事专项训练中有82.87%的调查对象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为寻找事故原因对训练类型进行深入探究。如表6所示,在综合训练中受伤人数最多,其次是技术能力训练和体能训练,其他训练模式最少。将运动伤害程度与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时正在进行的专项训练类型进行检验,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运用LSD方法进行事后检验,从表7中看出,有着较为明显差异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技术能力训练>体能训练;综合训练>体能训练;其他>体能训练”。通过均值排序,体能训练过程中造成的伤害程度最低,其次是综合训练、技术能力训练,其他训练模式中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损伤程度最严重,如无教练照看时训练等,此选项选择人数较少,但因严重程度高,需在后续研究中找出原因。

表6 不同专项训练类型与运动伤害程度方差 (平均值±标准差) (n=362)

表7 不同专项训练类型与运动伤害程度事后检验(多重比较)结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况较为严重,有1/2的调查对象上大学期间都发生过运动伤害事故。同时在不同性别运动员之间存在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男性运动员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次数多于女性。

第二,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造成的伤害程度较为严重,21.82%的调查对象造成过重度体育运动伤害,对日常训练和比赛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大学期间发生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次数与上大学前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高度相关。上大学前发生过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运动员在大学期间发生伤害事故次数越多,相关系数越大,关系越密切。

第四,运动伤害事故的损伤程度不会因为运动员训练年限的长短或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高低而发生太大的变化。

第五,在进行专项训练的综合训练过程中受伤人数最多,其次是技术能力训练和体能训练与其他训练模式,体能训练造成的伤害程度最低。

3.2 建议

第一,加强运动员的柔韧性训练和小肌肉群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肌肉、韧带、关节的自我保护能力。男性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大柔韧性明显下降,激烈运动时应加大准备活动的时间与强度,避免造成拉伤、韧带断裂等情况的发生。

第二,健全医疗监督体系,聘请专业的运动医学队医为运动员做好康复治疗和预防方案,降低二次伤害的发生概率。对运动员定期进行体检、健立运动员健康档案,关注身体疲劳状态,有效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第三,健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体育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加强面向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场馆监督机制。完善与更新专项训练与运动医疗器材设备,做好运动员后勤保障工作。

第四,加强教练员培训工作,防止因专项专业性不足、缺少专项训练经验、运动医疗知识等造成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高校教练员专业素质,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使运动员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专项成绩。

第五,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运动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运动伤害的预防工作。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高水平显著性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论商标显著性的判定标准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