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问题转译技能的研究

2021-07-15顾芬

江西教育C 2021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顾芬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问题转译技能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并不重视问题转译技能的培养,因此不少学生对此十分陌生。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问题转译技能已经成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本文根据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对问题转译技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转译  技能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数学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要解决数学问题,就要先读懂数学问题,很多学生无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不懂题目,不知道题目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而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会刻意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提高解题能力。

一、小学数学问题转译技能的概述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概念是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不相同,有的学生能够领悟概念的本质,而有的学生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产生这种理解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成长经历也不同,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都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这也是教学理念中常说的“表征”。数学问题的转译技能其实就是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经验或积累的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很好地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课本知识轻松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在第一步就遇到了困难,他们难以理解题目的含义,不能有效结合学过的概念来解题,自然无法提高解题能力。长久下来,问题转译技能的低下就会影响学生数学解题思维模式的形成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缺乏数学问题转译技能的原因

(一)教师对问题转译技能的忽视

学生之所以会缺乏数学问题转译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忽视。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快课堂的进度,会一味让学生采取“题海战术”,忽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一般来说,教师在讲解数学问题时,应先分析题目,然而有的教师为省时间,会直接开始讲解解题思路,因此学生就不会花时间专门分析题目的含义。要提升数学问题转译技能,教师就要花时间分析和研究题目。教师的忽视会导致学生对问题转译技能的轻视,最终影响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很多教师在分析学生为何缺乏数学问题转译技能的时候,将原因归咎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缺乏,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笔者认为,学生的数学问题转译技能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能否拥有数学问题转译技能,关键在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得牢固。

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时候,大脑会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处理,调动之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和问题之间形成一个连接,辅助学生理解题目的内涵,形成一个“问题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理解题目,进而顺利解题。由此可见,很多学生之所以读不懂题目,是因为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脑海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知识,自然也就不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因此,问题转译技能的关键并不是学生是否具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是学生有没有充足的知识积累。

三、小学数学问题转译技能的研究

(一)理解题目中表达数量的陈述句

小学数学的复杂性在于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的复杂性,因此学生在进行问题转译的时候,最难理解的就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笔者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目:“王强前三年的年龄是张亮的三倍,张亮今年十岁,王强今年多少岁?”笔者抽取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部分学生来解答这个问题,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整、准确地重复问题,最终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由此可见,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并没有抓住关键的信息,不能厘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自然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实际上,学生如果能够正确理解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那么就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利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给出正确的答案。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转译能力。教师应着重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此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转译技能和分析能力。

(二)反复读题,反复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耐心,往往只读一遍题目,如果读不懂就不会再进行二次阅读。实际上,每读一遍题目,问题的信息就能激活一次大脑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要多读几遍题目,就有可能带给学生新的灵感,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有效的“问题空间”。如此一来,学生对问题的含义就会了解得更加深入,解题过程也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不耐心读题的情况,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次阅读,鼓励学生反复读题,从而激活学生的大脑,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转译技能。

(三)掌握事实性知识,寻找合适的辅助方法

学生要想理解题目信息,就需要掌握一定的事实性知识和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再加上一定的辅助方法。这是问题转译过程中的关键。

例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包含单位换算的题目往往比不包含单位换算的题目难一些。例如,如果学生不知道一米等于一百厘米,就肯定做不对数学题。再如,在解决“一个边长为四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问题时,学生首先应知道一个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是一样长。除了掌握一定的事实性知识外,学生还要能够借助外界的辅助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题目。例如,在计算距离类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标明两点的位置,经过分析和计算后得出相应的距离。

总之,读懂题目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问题转译技能的培养对理解和分析题目具有关键的作用,良好的问题转译技能可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问题,找到最合適的解题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并不成熟,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指导。若学生缺乏问题转译技能,将不利于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