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提升
2021-07-15李建军
李建军
小学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做好启蒙教育尤为重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小学教师应明白“灌输式”教学无法让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难以获得终身成长需要的能力、思维与品质。为了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构教学模式,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激发兴趣为着力点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倡导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正确认识学习的本质。要想真正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来自很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参与学习。目标导学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专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导学强调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目标导学策略的实施方法是: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习目标可视化;聚焦关键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练习活动;适度拓展目标内容。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应基于新课程标准,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的,如“认识课文的生字”这类学习目标就过于笼统,没有描述“认识”的具体标准、程度、数量等。在课堂教学中,基础目标要早推进、快巩固,高阶目标要充分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为了让学习目标可视化,课题组以简约、高效为目标,大力推行 “三环多维一体教学”,让学习目标贯穿于“三环”之中,时刻提醒学生自我检测与反馈,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以质疑反思为着力点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一般以问题为基本框架,驱动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好的问题就是好的任务和挑战,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课题组立足于“三环多维一体教学”模式,将学习目标问题化、问题任务化,限定问题的数量,力求聚焦重难点,设定大问题、大任务,让学生充分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实现自我纠错、自我修复、自我提升。
三、以情境创设为着力点
学习活动是与情境相互依存的,没有哪一种学习活动离得开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直观的、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在新课程改革中,情境创设逐渐成为基本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搭建了有效的支架。
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要直指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对接,引发学生的思考:一是从情境中走出来,深入教学活动中;二是依托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三是回到情境中,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如此,可以将情境创设法用到极致,打开智慧的大门,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情感升华的过程。
四、以知识加工为着力点
一直以来,以反复操练、机械记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学习。关注知识背后的规律、本质、习得路径,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对知识进行再加工,为学生设计科学的学习路径,渗透学科教育。
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教学外,教师还可以渗透汉字字理的教学,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化;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聚焦主题,并对主题进行拓展、类比、联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多篇教學或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知识点之间总是有内在的联系,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新知识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同时,教师可以借鉴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五、以能力拓展为着力点
良好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学习、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建立能力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水平,明白努力的方向。为此,评价要与教学融为一体,教师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应制定能力目标,采取逆向设计,做到评价先于教学。“学评活动”包括两个项目:一个是学生自评;另一个是学生互评。为了让学生顺利实现自评、互评,课题组设计了课堂观察记录表,展现常见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给自己和同伴打分。(作者单位:江西省芦溪县宣风镇中心学校)
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提升教学目标达成度的学习行为改进的行动研究”(编号:18CGZH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