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艺术与乡土相遇

2021-07-15赵奥凡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关怀协作乡土

摘要: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政府在重整人口流失严重的乡村过程中,寻找到了以当代艺术为媒介,展现日本乡村魅力的发展模式,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就是以当代艺术重构乡村力量的第一旗手。在艺术作品的创作空间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山林、农田和空闲的校舍、民居、仓库;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当地村民们从排斥到提出宝贵意见并协助艺术家完成作品的过程,使每件作品的背后都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这样的越后妻有成了自然、村舍与艺术的乐园。

关键词: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乡土;关怀;交流;协作;乡村坐标

一、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萌发

(一)大地艺术节的发展

大地艺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有别于注重美化装饰功能的环境艺术,大地艺术则注重对自然力量的展现与思考。从罗伯特·史密森的《螺旋形的防波堤》、沃尔特·德·玛利亚的《闪电原野》这类利用大地为材料展现自然之力的艺术创作,到克里斯托夫妇为纽约中央公园立起的一道道鲜橙色的门帘,仅仅在短短的30年间,大地艺术从释放自然之力演变出激活社会的创作理念,成为独立的新活跃起来的艺术门类。“当代艺术家存在的理由,已经超越了美学……有着道德目的[1]。”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就是在这个开放多变的时代氛围和社会需求中应运而生的。

(二)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开端

冷战期间的日本奉行效率至上,致使到90年代日本的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地方产业萎缩,各地的人们纷纷遗弃自家农田、房屋,奔走到大城市中谋生。对都市的追捧和乡村的轻视引发出各种社会问题,乡村建设一时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扼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在各地实施地区振兴的相关政策:合并市町村,将地区资源集中化、大幅减免地方赋税等。在构想合并后市町村的中心城市规划过程中,打造城市的魅力、软实力成为发展目标。1994年,新规划的十日町广域行政圈成为“NEW新潟里创计划”的1号地区,邀请了北川富朗为综合总监并在调查后敲定了用艺术去构建地区振兴。

当策划人北川富朗来到这片土地上,就被当地的乡村聚落所吸引。越后妻有古朴的村落不同于城市中相对独立的个体生存方式,在这方丘陵地带,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轻松质朴,这给了艺术节一个重要的思考方向——对现城市中人们生存方式的反思及未来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的转变。同时,在迥异的城乡景观对比中,渐渐明晰了以大地艺术节的形式来吸引人群、展现这片土地的魅力。越后妻有位于新潟县南端,这里介于平地与山地之间,农田村民开垦出的小块零散的梯田;冬季较长,积雪时间可达半年之久。经过调查,这里已有三分之一的农田都处在无人耕作的状态,学校的教室也在一点点空闲出来。空屋、凋敝的农田、人口过疏、老龄化的村子都无不预示着这里有一天终会被人遗忘的命运。此时人们就像夏天蜕壳的蝉,弃掉了自己的旧衣,远离了土地、爬上高大的树枝。这片土地所孕育出的独特的文化与生活习惯也会随着人口的流失而慢慢销声匿迹。曾经的记忆与痕迹在面对城市化的社会浪潮中,一点点风化、模糊,村中的老人们只能无奈的留在原地守着这方泥土。他们被效率化、城市化所歧视,但农田的日趋没落的景象和低水平的收入使他们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这时艺术节的核心目标就产生了——“想重新看到老人的笑脸,想贴近他们的心情[2]”让丰富的当代艺术与当地独特的景致熔铸在一起,去创作出充满着浓浓的人文关怀的作品,让乡村的美重新焕发出自信。

二、“置身”于乡村山林中艺术作品

(一)田舍间的坐标

夏日,越后妻有的山林、田野、屋舍、灶炉就成为艺术的舞台,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视角展现着乡土的魅力。作品的个人风格与当地的文化景致相互融合。整个艺术节的作品都充满对当地的人、屋、田、林、土、文化的深切关怀,这些关怀及深入又宏大,扎身于这方受经济冲击下日趋凋敝的乡土。

当为期50天左右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开放,导引观者的是散落在田野中独特的作品,它们如同一个个坐标,展现着乡土的力量。俄罗斯艺术家伊利亚与艾米利亚·卡巴科夫在第一届艺术节的作品——《梯田》,就像是人们翻开了一本关于田野的立体画册:一层层向远处延伸的梯田上零星分布着当地人劳作的剪影,这些蓝色和黄色的剪影描绘的或是戴斗笠背竹篓的的人;或是犁地的人;或是插秧的人……2003年,这件作品前搭建了展现农耕的文化中心“农舞台”,并特地在建筑中留出了观看《梯田》的展望台,展望台的栏杆上制作了一首描绘从春天到秋天人们耕作的短诗,与《梯田》相互映照着。而这件看似简单的作品也在创作实践之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这片梯田的主人福岛友喜先生因为大腿骨折便将田地搁置在了一旁,当卡巴科夫与他交流作品构想时,还是被福岛先生为难地拒绝了,因为这是祖辈代代辛苦劳作、传承下来的土地,怎能放心地交给别人呢?但终于还是将相互间的心意传达到了:福岛先生对土地的敬意和卡巴科夫对劳作者的敬意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作品即在情感的交流中完成。现在,不论是否处在艺术节开展期间,这件作品一直就立在梯田中,为农耕代言,为人们清唱着劳动的赞歌。而这片曾经被荒废的田地在艺术节的影响下又重新孕育着稻苗。

(二)村民与艺术家的协作

艺术节中每件作品可以说都不全是艺术家的想法,还要靠村民们的支持。虽然艺术节的方案规划好了,但具体到作品的放置环境和规模则需要艺术家的自主选择并要征得村民们的同意,因为土地、废弃的空屋依然是村民们的个人财产。而这个相互磨合的过程是展厅中不会出现的。艺术家与村民的沟通交流决定着大地艺术节的呈现,沟通带来的相互信任和认同也成为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每一件作品在初时都经过了由受到村民们的质疑排斥,到村民逐渐卸下防备认同艺术家们的想法,并热情的协助作品的制作。

在2000年第一届艺术节中,研究地域规划的艺术家矶边行久受策展人北川富朗之邀,将他平常研究的焦点用田野工作的形式呈现。经过考察,矶边行久将视线放在了滋润这片土地的河流上——信浓川,信浓川是日本最长的河流,艺术家在这片农田中考察出了100年前信浓川的流经路线。百年前的河道蜿蜒曲折,但随着建设水坝和混凝土护岸,河流的走向被迫改变,这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矶边行久决定用黄色的杆子在大地上标记出100年前河道的形态,作品并不鲜明的论及今天的建设正确与否,而是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同时启发着人们今后对自然改造时应抱有的恭谨之心。但想要开展这项方案并不简单:规划所竖杆子的区域要穿过28个村民的农田。藝术家与策展人挨户的上门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方案的实施。但一开始所有的村民都以坚决的态度反对——在犁好的田地中挖坑、立杆子简直是胡闹!但经过细心反复的说明后,村民们慢慢了解了举办艺术节的意义,并且还给出了宝贵的意见。“这里风大,而且又是风向会变,你们在杆子上邦旗子,会更有意思[3]。”展览中,这件被命名为《河流去了哪儿》的作品展现着这片土地的历史,蜿蜒明亮的旗杆在绿田中显明夺目,黄色的小旗子在越后妻有的夏风中轻轻摇动。

艺术家与村民们的相互认同和协作使渐渐被遗失的带着各种酥甜苦辣村子重新勾勒清楚,艺术家们触摸着当地慢慢锈化了的记忆,让这片土地重新被人想起、记住。

(三)展现田野之美

放置在一片空地上盛开着一朵巨大而奇异的花朵,这是草间弥生为村庄创作的《花开妻有》。从花蕊、花瓣到叶子无不向外伸,向着天空绽放。作品展现着这片乡土以它源源的力量成长出的绚烂。

在逢坂卓郎《LUNAR PROJECT—捕捉月光项目》中展现了自古以来受人们喜爱的“田每之月”。田每之月指的是这样一幅农田美景——5月初,在将要插秧之前,月影映在被灌满水的梯田中。作品是在夜晚的梯田中放着18座反射镜,展现着月食至满月的变化。来自庄稼人勞作的动人诗意与当代艺术家相遇,田间的劳作之美让观者更懂得了耕作的人和脚下的土地。这时感受到作品温度的人们会明白:“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据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可贵的泥土[4]。”他们在泥土中付出、收获、感恩、创造出农耕的文明,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劳作的诗意。

三、大地艺术对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启发与推广

(一)巧用乡村资源

日本的越后妻有三年大地艺术节改变了当地衰落的农业文化现状,用当代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田野村舍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让质朴无华乡村的风景和生活方式重新走进人们视野。村民、志愿者的参与和大众的参观的形式让当代艺术的活力传播给更多的人。面对当下纷繁的艺术表达方式,作为一名学习艺术的学生,结合当下的现实,深入学习、考察实践,以一个开放交流的心态,不断发倔自己的潜力,才能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谷泉.大地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 北川富朗.乡土再造之力:大地艺术节的10种创想[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3] 北川富朗.乡土再造之力:大地艺术节的10种创想[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4]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赵奥凡(1996-7-21-),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年级:2019级,研究方向:现代油画。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猜你喜欢

关怀协作乡土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乡土分外妖娆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