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意字教学方法与策略
2021-07-15袁香迎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是基础部分,也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部分。本文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会意字教学进行简单分析,试探讨怎样能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认读和书写汉字。
关键词:汉字教学;会意字;教学方法策略
前言
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过程中会遇到汉字读音、书写等问题,尤其是汉字书写,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把握汉字特点和把握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每一位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技能。
一、汉字的性质特点
(一)汉字的主要特点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大多数汉字都可直接用字形表示它意义。也正因为汉字和其他表音体系的书写符号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
汉字是形体复杂的方块字结构,不像拼音文字那样呈线形排列。在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2011)中提到汉字是方块结构,并且汉字的笔画数不会影响它的外形,无论笔画多少,汉字都能写在同样的方框中。
(三)汉字的形体特点
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来看,首先因为汉字与表音体系的书写符号在本上上存在区别;其次汉字的方块结构也需要书写者兼顾笔形和笔顺;另外如今使用的简化字书写难度相对降低,但仍属于表意体系的方块字。因此,汉语学习者的汉字书写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
二、会意字概况
会意,是六书理论之一,“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会意有此定义。会意字简单理解是用至少两个,也可以多个部件合成新字,用原来这几个部件的意义去构成新字的意义,所以会意字是最能体现汉字理据性的一类字。
(一)会意字的分类
1.同体会意字
同体会意字从字面来看,就是形体相同,也就是说组成新字的几个部件是相同的。虽然几个部件都相同,但当组成一个新的会意字时,就有了区别于原来的不同读音,不同意义。除了音义不同,在书写此类会议的过程中,每个部件的笔形也會发生细微的变化,和原来的笔形并不完全相同。
同体会意字的组合形式大致有四种,首先是左右结构的组合形式,这类字常见的有“林、从、双、比”等;其次是上下结构,常见的有“炎、昌、多”等;还有品字结构“品、晶、众、淼”等;还有一类特殊的结构,如“燚”,但是这类字的数量不多,也不常用。
2.异体会意字
异体会意字就是组成新字的几个部件不相同。在所有会意字中,异体会意字所占数量较多,大部分异体会意字在工作生活中较为常见。除此之外,会意字也包含着很多中国的汉字文化。
有学者按照部件的组合方式将其总结归纳为四类,一是图形会意式,比如“焚”,上面的部件是“林”,下面的部件是“火”,表示树林烧了起来。二是意象会意式,这一类异体会意字是根据部件之间的字义关系,产生一种联想,由此记住这个字的字义,比如“尖”,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根据两个部件的字义,去理解新字的意义。三是偏旁字义连接会意式,比如“尘”,从鹿从土,鹿跑起来,扬起了灰尘。四是指事性会意字,如“吠”,表示犬叫声。这类字在表人或动物的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表示某一身体器官的字,构成一个新的含义。
(二)会意字的特征
1.直观性
会意字的直观性简单说就是按照一个会意字中的每个部件所体现的特征和每个部件的字义等产生联系,去理解新的汉字字义,尤其是在异体会意字中,图形会意式和字义会意式的汉字,直观性更为明显。
2.整体性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成新字,因此必须视为一个整体。只有把各个部件的意义联系成一个整体,才能正确理解新产生的会意字。在简化汉字中有一部分是独体会意字,比如“片”从半木,这类会意字的数量较少,往往也是由于汉字不断简化而产生的,但也需要从字形整体去理解字义。
三、汉字教学方法策略
由于汉字的认读和书写有一定难度,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学情,采用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
(一)部件拆分组合
会意字大多数为合体字,对于合体字来说,拆分或组合部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汉字识记的难度,尤其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会意字,不仅有一定的趣味性,也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字形字义。
(二)笔画分解
教师演示笔画的分解,尤其是复合笔画,像“横折竖钩”、“橫折捺钩”等笔画,可以清楚展示汉字的书写过程,给学生视觉上最直观的感受。会意字往往部件多,因此笔画分解也有利于学生清楚记忆每一个部件,巩固汉字基础。
(三)描红练字
随着描红字帖的不断完善,也有很多适用于汉语学习者的描红字帖,米字格、田字格等带有定位格的,带有笔画分解练习的描红字帖,更适合汉语学习者使用,不仅能为书写提供部分参考,也能逐步规范所写汉字的字形。
(四)观察不同
对于同体会意字,应当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部件的差别,如“森”,上部的“木”和下部的“木”在书写时存在差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耐心书写汉字的能力。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部件拆分组合、笔画分解,可以帮助规范汉语学习者汉字书写,在掌握基础笔画的基础上,汉语学习者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可以减少一些基础性的错误,提高汉字书写正确率。此外,在会意字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很多会意字的部件都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引起学习者认读书写汉字的兴趣,因此在会意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文化因素教学。
结语
汉语教师要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了解有趣的汉字文化,中华文化,对汉语产生真正的喜爱。在实际的汉字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与词汇、语音等教学相结合,但对于会意字的教学部分,教师更应该从把握会意字的特点出发,并结合汉字的特点,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对于会意字的认读能力和书写正确率,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3]李运富.汉字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14,(3):356-367.
[4]雒萌萌.简析会意字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20(6):91-92.
[5]周文韬.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释义技巧探讨[J].大众文艺,2020(19):211-212.
[6]程爽.尼泊尔初级汉语学习者会意字教学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作者简介:袁香迎(1997-)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