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15孙倩倩刘玉玲马珊珊
孙倩倩 刘玉玲 马珊珊
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00
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没有特指某种疾病,起病不明显,病程较长,缺乏确定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常见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能够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容易造成患者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但是,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研究较少[1]。因此,本研究中以慢性病患者作为对象,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患者12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40-78)岁,平均(61.97±12.12)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6例, 高血压患者17例, 慢阻肺患者20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39-75)岁,平均(62.32±11.79)岁。其中糖尿病患者22例, 高血压患者21例, 慢阻肺患者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对照组传统护理管理, 即治疗后开常规医嘱, 嘱用药、生活习惯、按时复查等, 不再做其余干预。
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其中包括(1)成立由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组成的社区护理小组,分别负责疾病的诊治治疗和宣教,每年与患者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明确护理服务的内容及方案。一周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和血糖测量,慢阻肺患者每月一次监测肺功能。(2)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社区慢性病宣传等活动向患者讲解慢性病的病因病机、注意事项等,向患者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让患者重视起自己的慢性病。(3)家庭护理。向患者家属普及相关医学知识,有利于家属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有利于及时就诊。(4)指导饮食。评估患者饮食营养结构,指导患者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喝酒吸烟,早睡早起,适当锻炼[2]。
1.4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从情感指数、健康指数以及生活满意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睡眠、焦虑和依从性情况。睡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则睡眠质量较差,<7分则睡眠质量尚可;焦虑:采用汉米尔焦虑量表(HAMA),存在严重焦虑为>29分,存在明显焦虑为>21分,存在焦虑为>14分,可能存在焦虑为>7分;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护理前情感指数评分、健康指数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感指数评分、健康指数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2两组睡眠、焦虑和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得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焦虑比较(分,
3 讨 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慢性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慢性病患者中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且大部分患者不具备医疗常识,不合理用药等坏习惯会自身健康造成十分糟糕的后果。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近年来,社区护理干预在慢性病患者中得到应用,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情感指数评分、健康指数评分、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睡眠质量得分,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了患者焦虑的心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在慢性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