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疗效研究
2021-07-15王俊博
王俊博
本溪市中心医院麻醉科,辽宁 本溪 117000
引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临床常见手术类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该术式患者手术时间明显被缩短,在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但是,有研究指出,术中麻醉患者手术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正确选择麻醉药物,提高麻醉效率及质量,对 患者至关重要。所在医院为次此类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现选取9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相应说明,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集数量96例,所选患者均满足腹腔镜手术操作指征,且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治疗情况知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48)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病例28:20,年龄范围25-68岁,平均年龄(56.89±5.32)岁。对照组(n=48)男性与女性患者比例为病例30:18,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年龄(56.57±5.29)岁。所选病例均按照综合检查结果确诊病情,病例排除标准[1]:(1)合并血液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者;(2)无法定监护人;(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类疾病;(4)肝肾、心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异常者;(5)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准确无误,2组不受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的影响(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药物,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0.5g阿托品和0.1g苯巴比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动过速表现,必要时可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长托宁,剂量为1mg。那对照组患者采用丁哌卡因(浓度为0.75%),1.4ml+10%GS0.6ml,合理控制药物注射速度,通常不应>20s。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方案,瑞芬太尼6 μg/ml+丙泊酚3mg/ml,在靶控输注泵的辅助下行诱导麻醉。术中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应指标的变化,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对麻醉药物浓度及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手术操作过程中,给予0.05mg/kg维库溴铵,给药方式为间断性输注,如此可维持患者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稳定性,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帮助。
1.3观察指标 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疼痛评分采用VAS量表,取分范围0-10分,0分为无痛,10分表示痛感最为强烈[2]。
2 结 果
2.1麻醉效果对比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对比上,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2.2术后疼痛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2.36±0.47)分,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09±01.24)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8.234,P=0.000)。
3 讨 论
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主要为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对临床麻醉的操作要求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求麻醉起效迅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另外一方面则要求缩短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属于短效麻醉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发挥麻醉作用,一般在30-60s,且本品半衰期比较短,维持时间大概10min左右,是一种安全、镇痛效果好且高效的静脉麻醉药物。通常而言,对于丙泊酚的使用,为发挥最佳麻醉效果,往往将本品与其他无痛镇静类麻醉药物联合应用,特别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全麻处理的患者。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的升级版,属于新型阿片受体激动剂,不仅起效快,同时镇痛强度明显高于芬太尼,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强血药浓度,进而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3]。本研究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证实,两种麻醉药物复合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麻醉方法,与文献[4]报道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使用的临床优势。有研究[5]证实,瑞芬太尼中成分能够迅速被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降解,避免残留在患者体内。总而言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方案,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需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