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保健活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效果
2021-07-15宋红云
宋红云
烟台芝罘医院心内科,山东 烟台 264000
心肌梗塞属于危急重症,表现为胸骨疼痛、胸闷气促、心悸等,起病较急,且进展很快,若未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心肌梗塞因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实施早期康复活动治疗可促进恢复。本文将以近年来(2018年1月-2020年3月)6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活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作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共6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是42-69岁,平均是(56.34±5.72)岁。研究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是41-68岁,平均是(56.19±5.57)岁。 纳入标准:年龄为18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疾病;具备手术适应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非冠心病心肌梗死;精神障碍;药物过敏;不配合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同一所上级医院(该院为三甲医院与我院是医联体合作单位)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于术后3天转入我院继续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恒温恒湿的住院环境,给予患者营养指导等常规治疗措施。
研究组实施早期保健活动治疗:第一天,每天在床上坐起约1-2次,15-20min/次;第二天,双腿在床边垂直,1-2次,15-20min/次;第三天,患者下床坐在椅子上,每天1-2次,并在床边大小便。第四天,床边走动,每天2次,50-100min/次,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患者行走的时间在术后2周,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患者的运动强度,逐渐为上下lotion等,10-20min/次,4次/周。在4周以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户外有氧运动。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取静脉血,测量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后,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保健活动治疗,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对于治疗前LVEF与LVDd,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LVEF与LVDd均优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2.2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保健活动治疗,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保健活动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88.37±4.28),参照组为(81.17±4.09),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突然,具有较高死亡率。治疗多采用PCI治疗,有效改善预后效果,然而,部分患者尽管梗死管再通,但未实现心肌再灌注[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运动耐力[2]。并且可促使血液循环加速,缓解疾病进程,进而改善心脏的供氧与供血,促进恢复,改善预后效果[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LVEF、LVDd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参照组。说明早期保健活动治疗效果显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早期保健活动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早期制定治疗方案,依照无菌原则开展操作,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便开始运动,并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训练方式,整个训练过程中,均应当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4],才能更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活动治疗,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