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解剖学》“三段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2021-07-15杨赳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解剖学运动教学模式

杨赳赳,肖 俊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随着社会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改革也在快速发展。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要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教育服务的新模式[1]。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始实施一流课程建设的“双万计划”,即“金课建设”计划:2019—2021年,在高校培育建设的基础上,建设10 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 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五类课程[2]。

《运动解剖学》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和舞蹈表演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康复学等多门课程的先导课程,是体育类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石。目前,体育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重术科轻理论”的思想,《运动解剖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觉得非常难学难懂的课程。对此,如何提高《运动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坚持不懈的探索方向。

混合式教学是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要素的相互结合,它借助面授与网络这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混合式学习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的综合性变化[3]。3D解剖软件的研发、超星“一平三端”教学平台的建立等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运动解剖学》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运动解剖学》课程自2016年开始进行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2018年下学期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这两项举措先后在2018年获省级建设立项和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运动解剖学》课程经过两年的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2020年获得教育部的肯定,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一、课程建设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动系统三大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体育动作分析方法,熟悉其他系统的形态结构,了解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素质目标:坚定对学生立德树人的定位,让学生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同时,让教师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观察和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社会体育服务能力、主动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前沿体育科学知识的能力、较为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用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和良好沟通的表达能力,以及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体育学类专业的学生受专业特点的限制,需要长时间从事体育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往往会形成“重术科轻理论”的思想,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长期进行术科运动训练,理论学习定力不足,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盲目,加之文化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兴趣极低,学习氛围不浓[4],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如何利用体育专业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混合式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三段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软硬件设施准备

1.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运动解剖学》获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分别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学习通APP和学银在线平台开放,截至2021年1月已运行5期。课程有授课视频94个,总时长880分钟,非视频资源92个,习题总数1308道,考试题库1872道,教学大纲、完整PPT课件、海量图片素材库、3D动画库等资源完备,选课人数达4122人,参与选课的学生来自100余所高校,教学效果良好。

2.运动解剖学3D教学软件研发

教学团队与福建水立方三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一套运动解剖学3D教学软件,该软件可以进行运动解剖学的自主学习、教学演示、解剖结构自测等操作,为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化平台。

3.理论实验一体化多功能教室建设

运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需要配套相应的硬件设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理论实验一体化多功能教室,为运动解剖学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设备支持。教室的硬件设施包括智慧黑板、适合本校的个性化运动解剖学学习软件、VR头盔、100寸小米“互联网+”电视、适合混合式教学的可移动座椅。

(二)“三段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课堂组织形式

该教学模式采取术科分班的小班授课模式,每个小班18人左右,每位同学都有充分的课堂展示时间和机会,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个小班分为3个学习小组,组员男女生混合搭配,自主选择组长、组名和学习口号,自主学习任务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小组展示中暂时落后的小组,老师会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干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后发赶超,这样就形成了小组内部团结合作,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2.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运动解剖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见表1:

表1 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表

3.教学实施阶段及步骤

该教学模式根据 “课前感性认知”“课中深化理解”和“课后巩固提高”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分别设计教学活动,以“学—讲—考—用”为四个步骤的“三段四步”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第一步“学”是指线上自主学习。教师每周会下发自学任务清单,明确本周需要完成的主要线上自学任务。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低,让这些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是该教学模式成败的关键。因此,布置的线上自学任务都是学生在线下课堂中需要自己展示、讨论的内容,如果学生不去自学,不真正熟悉这些知识点,他们后面的展示讨论任务就无法完成。

第二步“讲”是指在线下课堂中进行小组展示及分析讨论。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容易理解、比较直观和具体的知识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课堂小组利用PPT、手绘知识树等方式进行展示,介绍所学的知识点;对与运动实践密切相关,与后续课程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作分析、案例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解决在分析讨论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此环节的小组表现情况是学生期末成绩的重要评价依据,课堂中展示和讨论的知识点是课后过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会认真完成该学习步骤。

第三步“考”是指课后的过程考核,包括定期的线上理论考核和线下的实验考核,理论和实验的过程考核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学过的知识点,也把解剖学繁杂的知识点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小目标,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学习畏惧感。

第四步“用”是指将学生同步学习的体操、田径、球类等术科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分析在体操、田径、球类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分析这些技术动作的关节运动及作用肌肉,并提出提高技术动作质量的训练方法,让学生真切体验解剖学知识与体育运动实践结合的益处,学生觉得解剖学知识有用了,自然会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同时,通过实际运用也大幅度加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以说,在 “学—讲—考—用”四个步骤中,后一步都是前一步任务的驱动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见图1、图2。

图1 “三段四步”教学模式阶段图

图2 “三段四步”教学模式步骤图

4.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分为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两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具体的考核要求和评价权重见图3:

图3 《运动解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权重图

四、课程评价和教学改革成效

(一)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混合式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上《运动解剖学》课程。通过每年课程结束时对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学生分别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发现,2018级和2019级的绝大多数同学对课程给予了较高评价,满意度均达95%以上。

2.同行评价

校级督导对《运动解剖学》课程进行多次听课,高度评价了《运动解剖学》课程,认为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开创体育学院理论课之先河,为教学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值得肯定、借鉴、总结和推广。

(二)教学改革成效

1.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

教学改革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绩均得到了提高。相比教学改革之前的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混合式教学改革后的2018、2019级学生的期末考试优良率和及格率明显高于2017级学生,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具体见图4。

图4 2017、2018、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图

2.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通过每年课程结束时对2017级、2018级和2019级学生分别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PPT制作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进了小组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同学友谊,具体见图5。

图5 2017、2018、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自觉能力提高比较图

五、结语

《运动解剖学》“三段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了将运动解剖学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运动解剖学学习软件、超星“一平三端”平台、多功能一体化教室等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虚拟软件和现实模型相结合以及运动解剖学理论和体育运动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化教学空间,解决了人体内部结构看不见、摸不透《运动解剖学》的痛点问题,使抽象理论变得具体易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引导作用。教学效果显示,学生在掌握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大大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PPT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等高阶综合能力。

目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邵阳学院和浙江丽水体育职业学院四所高校共同利用《运动解剖学》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学成效显著,社会影响力逐年扩大。

运动人体类课程的教学将以《运动解剖学》课程作为样本,进一步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注重过程与多元评价,强化教师多重角色转换,构建适合现在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运动人体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解剖学运动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不正经运动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