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 日式审美浸润下的视听要素和情感叙事探微
2021-07-14符方霞
日本青春片有着鲜明的类型化特征,岩井俊二用中国素材抒写出日式情调的影像,《你好,之华》(2018)是一部具有标准日式配方的国产料理。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夹杂着淡淡的愁绪,总体上给人一种简练的视觉感受,柔情的色调和委婉含蓄的话语,彰显日式审美。
一、《你好,之华》与国产青春电影
我国青春片发展历程较长,从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开始,青春系列影片随之出现,不仅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演员,更引发观众对青春题材影片的追逐和热爱。许多电影人采撷家庭、交友、恋爱等片段,借助影像艺术阐释青春成长感悟、心路历程等。如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2001)、管虎的《头发乱了》(1994)等。近年,国产青春片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致青春》(周拓如,2016)、《匆匆那年》(张一白,2014)、《同桌的你》(郭帆,2014)等影片掀起了一股十足的青春热。浪漫、靓丽、唯美的青春故事具有高消费价值,但是,一些跟风而上的作品逐渐表现为套路化、偶像化和流量化,大量叙事趋同的影片使观众出现审美疲劳。
《你好,之华》以“之华和尹川”等人的信件为叙事线索,抒写成年人的怀旧情感,刻画成长记忆,同时又将家庭、情感、婚姻等问题逐一呈现,不同于以往青春片的浪漫主义基调,该片更具现实主义色彩。影片以中年人视角展开,故事内容更加平稳、深沉,“书信”是主人公内心独白,是一种特殊的成人表达。这样的日式表达对国内观众的情感共鸣调动不足,但其叙事风格也呈现出青春类型片在拍摄理念、叙事张力上力图寻求新的情感解读和话语突破。
二、影片的日式审美四要素
(一)光线运用与清新画面呈现
可以说,导演岩井俊二的风格影响着日本青春影片的主流发展动向,他多用清爽的镜头,冷静、柔情的色调和委婉含蓄的话语,彰显日式审美文化。在《你好,之华》中,导演利用协调、统一的自然光,讲述了一个成年人视角里的青春回忆故事,日系色泽充满柔情但又突出现实感和命运的残酷。[1]该片在光线处理上注重精准透析和情节映射,利用台灯光线衬托角色面孔;选择顶灯、逆光等塑造人物心境;高光处理配合之华、尹川等人物表情和神态,双方再次见面时的微妙心理跳动和尴尬气氛油然而生。此外,在毕业场景中,岩井用强烈的光线透过窗帘,木板上那隐约的光亮线条柔美,镜头旋转表现尹川和之南的邂逅。简单的构图、随处可利用的空间,如一只死掉的小麻雀都可以成为导演有意为之的隐喻手法,用静物揭示主人公的命运或心境。
(二)空间场景选择与日式风情
岩井俊二的影片总是给观众清新干净之感,他擅于利用长镜头将情感延续,调节色调,渲染影片的年代感和故事感。在大连取景的《你好,之华》俨然被打造成了具北海道风情的日式浪漫爱情故事。取景地的阳光、空气、湿度都恰到好处,大连的城市气息符合岩井俊二表现风格的需求以及对《你好,之华》这部作品的遐想。导演用場景语言衬显人物性格,情感叙事不偏不倚,让青春、爱意、遗憾、愧疚、烦恼等话题得到沉淀,既不夸张,也不保守,体现导演的某种特殊情怀的延伸,让暧昧情愫不知不觉中透露、隐现。[2]该片日式审美风格下的淡淡哀思确实让国内观众紧蹙眉头,但复古的街景,略显海雾的天空,微朦的阳光,贴近生活的故事片段,以及演员对角色心理的理性把握等,也在不知不觉中,带动观众寻找往事的共鸣点,体味初恋的朦胧记忆。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为了维系该片的特色,他在大连展开了十几个来回的骑行之旅,从而得到对本地市场更清晰的认知。
(三)物哀之美的情感张力
日本与中国文化的美学意境有相通之处,中华古典文化体系中,有对豁达、淡然思想感情的美学追求,强调自我修养、注重性情怡人;而日本文化中对男女情爱的把握常常与物哀的美学传统联系,呈现出淡淡忧伤的情趣。正如齐藤清卫的概括:物哀是一种哀怜的情趣,体现着一种敏感、细腻的情感价值,同时也压抑对异性的情爱表达,具有挫败哀叹之感。《你好,之华》在叙事空间和场景的选择上,注重色调处理的和谐与形象表现的自然,致力于营造一种低调、内敛,具有物哀特征的美学风格。从影片定场镜头的葬礼开始,到尹川和之华的信件,再到冻死的小鸟等,这些细节和素材皆在突出一种与青春活力相对立的物哀元素。
与《情书》(岩井俊二,1995)一脉相承的是,影片对人物情感生成的描写是“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你好,之华》不强调情感的因果关联,而是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每一个心理细节,服务于主人公情感线索。由此,总体上看,影片的场景色调和语言风格让人感到宁静致远、平和素雅,但也有冷峻灰暗,如淡雅的菊花,美却给人物哀之感。就像《正彻物语》中对于“幽玄”的解释,意境不可名状。岩井俊二作品中的情感叙事是欲拒还迎,欲言又止且隐而不发的。
(四)音乐语言传递微妙情感
从该片配乐来看,钢琴曲和小提琴清灵优雅的声调,可以较好地传递出初恋回忆、青春往事的心动感,而声色柔和、旋律轻缓的音色也象征着成年人的释然,贯穿全片的视听基调由此生成。结合配乐,影片对人物心理的把握相比对白、剧情发展等更加厚重,给观众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忧伤之感,是成年人心境和青春回忆的体验表达。
三、《你好,之华》的情感载体与叙事解读
(一)用“书信”完成现实和回忆的情感表达
《你好,之华》围绕“信件”展开,主要采取顺序叙事,并通过插叙、闪回等手法将散落的回忆线穿插其中。从之南的葬礼展开,到之华和尹川见面,并通过写信对话,再到后来双方见面,交代之南去世的事实。影片叙事主线传递的情感主要从之华在同学会上和尹川重聚展开,表现出双方的心照不宣,对初中情分的不舍和眷恋。对于之华而言,这份特殊的情怀要回避自己的丈夫,所以制造了一定的冲突矛盾,让之华选择信件这个比较陈旧的通讯方式向尹川说些心里话。导演灵活运用交叉蒙太奇,分别表现初中时期的尹川、之华和之南。在回忆线中,尹川交代给之华的信件并没有被送到之南手中。这向观众交代了为什么之华要以之南之名和尹川写信的缘由,也透露出之华对于尹川的情感。这种美好期待和想象仍然保留在之华心中,即使她已结婚。
影片共设置了三组通信人,出现六种信。信件交换人分别为尹川与之华,英语老师和之华婆婆,睦睦和飒然。每对角色情感表征不同,既有少年爱慕情愫的久违重逢,也有老年人追求夕阳之爱的勇气,还有少年对长辈情感的好奇和窥探。从具体内容上看,六种信分别是之南生前的信件、睦睦等人的书信、回忆线中尹川和之华各自的表白信、晨晨给已故母亲的信、之华婆婆和英语老师的信,以及尹川给前女友之南的长信。导演岩井俊二致力于用“书写”表达情感,给观众营造文艺清新之气,写信这种较原始的沟通方式,以及尹川作为小说家的人物设计等,都体现出导演温情的银幕情感表达,有助于情感叙事。
“信件”就像是《情书》中的情书,是该片叙事的主要推动力。几封信、几个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得到揭示。信件代表的含义是什么?是对过去美好往事的追忆,对当前快速通讯方式的否定,是对细水长流般爱情的美好幻想与期待。本片的英文片名为“Last Letter”(最后一封信),信件在情感叙事中具有特殊的意味和表现力,抒写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故事和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书信是平淡,缓慢,温情的,对于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叙事作用。对于之华而言,信是美好的怀恋,期待;对于睦睦而言,是解读母亲心门的一把钥匙;对于尹川而言,是寻找遗憾,不舍,点亮自己心房的明灯。《你好,之华》延续着《情书》的叙事元素和表现手法,带有一定秘密色彩和青涩语调,没有典型的戏剧张力,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冲突,该片基调淡淡清香,平和自然,所有的情节发展变化寓于信件的解读中,用青春回憶来弥补现实生活线索情节的单调,逐步揭开主题设计上“之华”和“之南”的巧妙反转,阐释人性中的爱与放下,坦然面对生活的朴实主题。
(二)成年人视角觉悟青春
在影片中,之华和之南是一对姐妹,姐姐之南长相清新脱俗,品学兼优,是全校学生的榜样;而妹妹却并不出众,甚至还有一些胆怯,自卑。尹川爱慕姐姐之南,而之华却暗恋尹川。影片叙事低调,深沉充满内涵,从葬礼开始,营造出平淡,悲伤的气氛,但影片并没有将痛苦和悲伤等情绪扩大化,而是将叙事视角定位在成年人群中,用现实生活思维去审视青春时的自己。该片主要是在讲述追忆往昔,以及初恋时的懵懂心酸,更是在阐释成年后的人们对于以往美好情愫的惦念。少时的情窦初开是人生最美时光的情感流露,简单、真实却又胆怯,是对“美好”最直接的寻求。该片当下时间线是成年后尹川和之华的对话,或许只有成年后才会明白这种爱而不得的微妙。之华以之南的名义写信,在尹川知晓真相前,观众就有了对人物之间情感关系变化的期待,即希望得到一句坦诚的问候——你好,之华。
青春片的特点是怀旧,勾勒少男少女对美好人、事的追求,具有天真、纯朴的特点,充斥着青涩、胆怯、遗憾和可惜。《你好,之华》对于传统青春题材的修正体现了青春片市场的趋于饱和,同类化的叙事内容以及重复的青春元素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在岩井俊二的创作下,用成年人的视角,结合日式表达特色,将青春片的表现形式定位得更宽阔、多样,打破传统的时间封闭,延伸主题内涵,也让更多年龄段群体可以接受。在另一个层面,岩井俊二塑造人物时多采取“一人分饰两角”,在其以往的作品中多有体现,如《花与爱丽丝》(2004)《情书》等;不同类型角色是不同意识主体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象征,给人朦胧美。岩井俊二的作品具有物哀的特色,这种日式审美下的青春叙事还原着更多群体的青春体验,从影片的开篇到结尾,观众要想更好地体验影片的主旨思想,或许需要置身于这种独特的情感体系中。实际上,这类情感叙事方法要想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需要减少跳跃性叙事给观众带来的不亲切、不连贯感,不过这种纯净的气息十分符合岩井俊二的叙事风格,同时也活跃着我国观众的银幕视野。
结语
岩井俊二曾表示希望有机会拍摄一部中国作品,在陈可辛的帮助下,岩井俊二愿望实现。《你好,之华》的镜头运用和画面美体现了一种文化感染力,但是在情感叙事上要想实现成功的本土化则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如何吸引观众去静心品读这种小情绪的叙事格调。总之,《你好,之华》贴近生活的叙事,客观而大胆,不滥情于青春早恋话题,也不消费暴力等流行青春元素,而是更加自由地为影片所要诠释的主旨内核服务,导演站在成年人视角对青春的演绎色泽清淡且充满温情。
参考文献:
[1]何宁宁.青春电影中电影空间的主题建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0.
[2]曲明鑫.电影《你好,之华》的反归化接受美学策略[ J ].四川戏剧,2020(08):135-137.
【作者简介】 符方霞,女,湖南郴州人,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濑武次郎哲学中阳明学因素的研究”(编号:2017KY038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