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博物馆藏明代锁子甲的保护修复
2021-07-14牛功青
牛功青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铠甲,特点是一环连四环,五环相衔甚密,一环受击,诸环拱护,主要用来防备箭镞等利器。锁子甲依据人体形状制成连缀如衣的铠甲形制,是名副其实的“铁布衫”。锁子甲重量较轻,将士穿上后活动自如,还具有折叠后体积较小的特点。锁子甲锁环环环相扣,不但可制成上衣,还可制成裤子,甚至可以给马制成相应形制的锁子甲衣,使锁子甲的优势在骑兵兵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于锁子甲的起源,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是欧洲古代的凯尔特人首先发明了这种铠甲(《凯尔特人:铁器时代的欧洲人》),到了罗马帝国时期,锁子甲就已普遍使用,11世纪时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铠甲形制。而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关于锁子甲的记载是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文中述:“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此处的“环锁铠”即锁子甲。到了宋代,锁子甲广泛使用,元代成了军队四处征战不可替代的铠甲。我国现存的锁子甲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主要集中保存在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新疆、西藏和内蒙等地的博物馆也有一定数量的馆藏。
锁子甲形制特征及病害类型
锁子甲的主要材质是铁,铁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因此铁器文物非常容易腐蚀。像锁子甲这样的传世品,如果不进行保护,大气污染介质和潮湿环境的影响会加速其腐蚀,最初的腐蚀产物是铁锈,继续发展就是酥粉、剥落、断裂等,最终可能会完全矿化。
塔城地区博物馆所藏的这套锁子甲胄(文物登记号000067),档案记录年代为明代,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征集而来。甲衣是立领、长袖、直身中长款,整体为铆钉小圆铁环,袖口和下摆锁环明显变得细薄。衣领分内、外两部分,外部由织物和锁环构成,锁环套在条带状的织物上,主体为五股,后领为六股,每股之间由锁环相连;内部是两层织物。内部贴近皮肤的一层摸起来柔软细腻,将士穿着时不会贴着铁锁环而觉得过冷或过热。衣领和衣身是分开制作的,通过一根绳子穿连成一体。头盔呈半球形,表面覆有装饰物,用铆钉固定,顶上的物品已遗失,下挂锁环连成帘状,可露部分脸,最长到肩,底部有两条系带,系带绑在一起。
这套锁子甲胄各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衣身的病害有锁环缺失、锈蚀、开裂等;衣领织物的病害较为严重,有残缺、破裂、污染、褶皱和褪色等;头盔的病害有变形,锁环缺失、锈蚀、开裂和表面污染等。
保护修复过程
这套锁子甲胄的甲衣附织物,头盔覆不同材质的装饰物,涉及的材质类型较多,病害类型也较复杂,增加了保护修复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的主要修复步骤有:衣身机械去锈—衣领锁环机械去锈,织物除尘、平整和固定—衣身化学去锈及封护—连接衣领和衣身—头盔矫形、去除锈蚀和污染物。
首先,用手钳或镊子加固松动或开裂的锁环,加固的过程要注意力度,否则可能致使锁环变形处发生断裂。
锁子甲衣身的锈蚀较为严重,整体呈黄褐色,针对这一病害,第一步要对其机械除锈。先用硬毛刷快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刷拭,对锈蚀较多较厚的地方反复多次刷拭,再用铜丝刷重复刷,直到刷不出锈末为止,然后用木材锯末来回快速搓磨锁环,直到搓不出锈末为止。对衣身机械除锈时,会有大量铁锈飞出,为了防止铁锈和其他污染物粘在衣领织物上,在机械除锈时用塑料薄膜把整个衣领包住。机械除锈时,毛刷、铜丝刷或木材锯末等可能会有残留,毛和铜丝可以用镊子夹除,锯末可用吹风机的冷风吹走。
衣身除锈完成后,拆除塑料薄膜,然后对衣领进行处理。衣领由锁环和织物组成,先对锁环进行机械除锈,因为锁环和织物接触较为紧密且数量较少,所以选用超声波洁牙机除锈,除锈后,用工具对织物进行全面除尘。对内部两层织物除尘时,用塑料隔板对其进行平整,平整后,将外部的织物和锁环及内部的两层织物用针线缝合起来。在平整过程中,内部的织物自身就有褶纹,按原形态平展折痕即可,平整过程贯穿整个修复过程,无法插入隔板的位置,当针线缝合时,将其归位后固定即可。
衣身机械除锈后,肉眼依然可见明显的锈蚀,那就要化学除锈,我们采用的是柠檬酸溶液浸泡法。根據锈蚀的严重程度,配制8%浓度的浸泡液,溶剂选用了纯水,浸泡液配制好后倒入一个较大的不锈钢器皿中。锁子甲衣领用塑料薄膜紧紧包住后用“U”型钳把衣领固定在不锈钢器皿一侧,以免溶液浸湿衣领上的织物,衣身部分全部浸泡在溶液里。浸泡后,注意观察锈蚀的变化,当用铜丝刷用力可以刷下锈蚀时,就立刻从锈蚀较薄的地方刷到较厚的地方,锈蚀较厚的地方要重点刷,整体刷过一遍后,把甲衣翻个面再刷。衣身里外都刷完,再用纯水迅速冲洗后立刻放入5%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半个小时,取出后立刻用吹风机或热风枪吹干表面,衣身表面不能有发白的碱粉末,如果有,用纯水再冲洗,再迅速吹干。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除锈是一气呵成的,刷完锈的铁锁环不能与外界空气较长时间接触,所以每个环节的处理都要紧密衔接,直到其被吹干。为防止日后再生锈,要对其进行封护,此次封护采用的材料是石蜡和松节油混合物。具体步骤是将微晶石蜡加热成液体后加入适量的松节油,均匀混合后,用毛刷少量多次快速刷在甲衣身上,石蜡混合物很快就会固化,用热风枪(温度200℃以下)加热,反复多次,直到石蜡混合物完全渗透到锁环内部。如果衣身表面易见反光和油腻感,可以用超细纤维布擦去表面多余的石蜡混合物。
针对衣领与衣身部分脱离这一病害,我们选择了一根比原绳子较细的棕色尼龙绳,将脱离的部分穿连成一体。
头盔由帽体、锁环帘和表面装饰物组成,针对其病害,我们先对帽体进行矫形,再除铁锈和封护,最后清理装饰物表面污染物。帽体和锁环帘都有锈蚀病害,帽体的锈蚀,用不同规格的砂纸慢慢去除;锁环帘的锈蚀先用超声波洁牙机机械处理,再用浓度为8%的柠檬酸溶液湿敷,约一个小时后,用铜丝刷刷去锈蚀,刷完后,纯水冲洗,再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湿敷半个小时左右,最后刷上石蜡松节油混合物进行封护,其具体操作与衣身相同。装饰物的污染物,可用牙签和低浓度的酒精溶液等去除。
在整个修复过程中,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详细记录修复前后情况及每个修复步骤,这样做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便于保存文物处理前的详情;二是存放一段时间后,可以借此记录对比追踪观察文物的变化;三是为后期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本文是基金项目《塔城地区博物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文物博函〔2017〕253号)的阶段成果。
新疆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的马叶桢、邹英杰和贾舒涵也参与了此件文物的保护修复,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博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