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食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21-07-14林池阳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3期
关键词:食育幼儿园课程

林池阳

摘要:

幼儿园的食育是以幼儿饮食习惯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以均衡幼儿膳食营养为前提、以提升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总结本园的食育实践,分析食育的重要意义、食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食育工作的规划,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饮食认知和科学的营养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  食育  课程

一、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上“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凸显了饮食对于人的生存、生活的重要意义。正确的饮食方式,不仅能够保障健康的体魄,同时也能够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幼儿的食育,关系到祖国未来接班人的身体状况,同时也影响着民族复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食育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而为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食育这一概念由日本教育界首先提出,在日本,食育有着与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参与我园开展的“幼儿园食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笔者对食育与幼儿成长、食育与家庭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通过参与食育实践,对幼儿园开展食育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食育的效果显现

在研究项目开展前期,笔者参与了对幼儿饮食习惯方面的调查,发现幼儿普遍存在挑食、厌食、偏食等问题,尤其是小班幼儿,因为在家时家长用各种方法强行喂食,导致幼儿主动进食的意识较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食的情况。加之幼儿在家时能够随时吃到零食,进一步加剧了其正常饮食方面的困难。为此,项目组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对食育进行了细致规划,并通过与家长沟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食育的细节。

经过近一年的食育实践与调研分析,食育的积极效果开始显现,通过对幼儿在园饮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家长进行回访,掌握了幼儿在接受食育之后出现的积极变化:无论是在饮食多样性方面,还是在关注营养方面,幼儿都有了极大的改观,同时在厌食、偏食、挑食等方面也有积极的改变。这也强有力地说明了开展食育的必要性,从而对教师贯彻食育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食育有助改善营养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幼儿有更多可选食物来替代正餐,而幼儿喜欢的很多食品不仅在营养上有失均衡,在健康安全方面也存在隐患。比如各种添加剂的使用,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久而久之便会出现肥胖、厌食等难以逆转的问题。而幼儿园食育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并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幼儿正确的饮食习惯,有效纠正幼儿在饮食方面的错误行为。

(三)食育有助身心发展

食育的积极作用,不仅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能够为幼儿的身心发展保驾护航。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说,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时期,一旦在这一阶段忽略,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会非常难。饮食看似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幼儿健全人格形成却有着极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食育对于幼儿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二、幼儿饮食习惯存在的问题

(一)进食行为缺乏规范

饮食,作为幼儿生长的基础、健康的保障,饮食要想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规范。通过观察与访谈,发现很多幼儿在进食行为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不择种类地乱吃、对喜欢的食品就多吃等等,都反映了幼儿在饮食规范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饮食缺乏规范,会为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提供温床,也会让幼儿形成错误的饮食思维。如有的幼儿喜欢吃零食,有些家长认为进口的零食多吃无害,殊不知,无论是什么样的零食,在营养方面都存在短板,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大量吃零食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这也是饮食缺乏规范所容易走进的误区。

幼儿缺乏饮食规范是表象,实质上则在于家长对这种不规范缺少足够的认识。这也能理解,因为食育引入国内的时间并不长,还没有形成对食育高度重视的社会氛围。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食育应该从幼儿延展到家长,从而确保食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进食心理存在问题

在缺乏饮食规范的背后,是幼儿进食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餐时间方面。很多家庭都会给孩子开小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孩子进食缺乏规律,且无法与家庭成员一起进食。这样的方式,无法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用餐习惯,也容易因为开小灶而出现孩子爱吃什么就做什么的问题,从而加重孩子挑食、偏食的问题。

食育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我园现在正在开展的食育教育实践,通过让幼儿参与食品制作过程,从而使孩子了解不同食物的特点,也能够在心理上对每一餐饭更加重视,从而确保在进食心理方面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进食环境有待改善

无论是幼儿园用餐还是居家用餐,往往都存在无法让幼儿安心的饮食环境问题,在幼儿园中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集体用餐容易出现喧哗、打闹的情况,在家庭中则表现为边吃饭边玩手机或看电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在用餐礼仪方面固有的观念,即不是从健康饮食角度出发而是从交际意义等角度出发。要让幼儿养成良好、健康的进食习惯,就必须改变这样的环境。

三、幼儿园开展食育的针对性举措

(一)借鉴先进的理论与成熟的经验

日本是最早开展食育的国家,在食育方面有着先进而成系统的理论和切合实际的实践经验。我国的食育还处于初期阶段,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及幼儿在进食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分解,幼儿园应发挥好食育的中心作用,为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创造条件,将食育的外延不断扩大。此外,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食育观,加强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确保将食育不断推向深入。

(二)丰富日常食育的内容与形式

进一步丰富课程设置,通过将食育理论进行模块化分解,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安排,让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健康饮食思维。根据季节不同向学生介绍应季蔬菜、水果,让学生通过活动全面了解营养学知识,在其意识中“植入”健康饮食、营养均衡等理念,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三)积极探索家园共育的食育模式

家庭在幼儿食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园要对家長进行引导,通过邀请家长到园参与部分食育课程,提升家长的健康饮食意识;安排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食育家庭作业,从而将食育拓展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避免出现幼儿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中又一个样的情况,确保食育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东玲.日本食育推进论略[J].黑河学院报,2013(6).

[2]施宝华.食育:亟待制定的国策(上)[J].食品工业科技,2015(1).

[3]汤广全.儿童食育迫在眉睫:缘起、内涵及特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猜你喜欢

食育幼儿园课程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为“食育”正名,系统推进“食育”工程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爱“上”幼儿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想念幼儿园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