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其他学科内容调动高中地理课堂氛围
2021-07-14彭莹莹
彭莹莹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其他学科内容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借助诗词内容导入课程内容、借助历史故事他所地理知识、借助物理常识解读地理现象、借助生物知识认识地理环境、借助化学反应解释地理特点等方面探讨借助其他学科内容调动高中地理课堂氛围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 其他学科 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较多,因此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知识之间有相通的内容,教师便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来为学生解读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如此,便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一、借助诗词内容导入课程内容
学生所学的古诗词中便涉及一些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诗词内容来导入地理课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诗词对地理学科知识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择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诗词信息,并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先进行分析。由此,便能将学生带入到地理课程内容中。
在授课《流水地貌》这一节地理课程时,教师便可以借助诗词中对流水地貌有描述的句子来展开教学。我在课堂上,引用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词来引出学生对流水地貌的认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大家还熟悉吧。这其中就描述了一个地理知识,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呢?”接着便有学生逐渐展开讨论,其中一位学生说:“这首诗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应该是说:两边都是青山,中间是水。那这是什么地貌的特点呢?”另一位学生说:“李白的这首《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张家界的景色,这个地区的岩石受流水、重力崩塌、风化等多种作用力的侵害。”在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为学生解释说:“诗中提到了‘孤帆那应该是有水的,所以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是受流水侵蚀的地貌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运用诗词中的内容将学生顺利带入了这一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能够认真针对诗词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从而了解更多地理知识。
二、借助历史故事探索地理知识
在历史学科中也包含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历史故事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历史故事中的趣味性也能够激发其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和了解的欲望,教师在利用历史故事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图片或者视频来展示故事,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更加积极。
在为学生授课《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这节课程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二战时期的直布罗陀潜艇战这一经典战役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进行讲解。我在此课授课时,先为学生展示出了直布罗陀海峡的地图,并为学生讲述了直布罗陀潜艇战的故事:“在二战时期,一艘在大西洋海域巡游的潜艇接到了潜艇部司令的指示,要求他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开到地中海。其目的是为了对抗英国地中海的舰队。但是直布罗陀海峡早就被英军控制,是英国控制地中海的要道,一旦进入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10公里左右,这对潜艇十分不利。之前也有许多潜艇试图穿越海峡,但是都命丧与此。但是潜艇的少校认为穿越此海峡不是没有机会,他们也最终抓住了这一机会,成功穿越了海峡。这成功穿越海峡的秘诀就与我们地理学科的知识有关,大家可以猜一猜。”由此,便通过这一历史故事和问题来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开始看着直布罗陀海峡的地图来进行讨论和分析。有的学生说:“可能与这个地理位置中的海水流动有关。”还有的学生说:“难道是与海水的密度有关吗?”大家百思不得起解。于是,我便对学生表示:“其实这与海水的洋流运动有关,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知识,相信大家就会理解了。”于是,我便借此展开了这节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学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再解答这一历史故事中的地理知识。学生表示:“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由于海水密度的原因,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会形成海水的落差,直布罗陀海峡底部的海水由密度大的地中海流向大西洋,但表层的海水是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这样就躲过了英军的侦查。”我点点头。可见借助此历史故事,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地理知识,也带动了地理课堂的氛围。
三、借助物理常识解读地理现象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物理学科的知识来为学生解读一些地理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内容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便能使学生从物理学科的角度来看待地理知识。教师在选择物理常识时,可以与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些知识进行靠拢,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教师授课《大气热力环流》这节课的内容时,便可以运用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理知识来为学生解读地理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对其中的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暖水瓶中的塞子在冬天难以打开的这一物理常识来调动学生学习此课知识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我问学生:“大家还记得在冬天的时候,暖水瓶的塞子打不开应该怎样做吗?”此时,学生回答说:“要在上面浇一点热水。”我接着询问学生:“这有什么道理吗?”学生回答说:“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原本暖水瓶中注入热水,冷却后瓶内空气变冷收缩,导致瓶内压力过低,而外部的压力相对过高,所以就打不开了。浇上热水之后,瓶内空气升温,就能打开了。”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便引入了地理现象:“其实这个物理上的小常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比如城市的热岛效应,就是由于城市中的人口密集,建筑物、道路等均会发出大量的热量,因此城市的气温会逐渐升高,热气也会向上升起。郊區的气温则变化不大,因此热气流由城市向上扩散,逐渐流到郊区,而郊区的气流又会流向城市。这样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流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城市就是一个高温区,就像一个凸出的岛屿,所以我们就将这个地理现象称为城市热岛。”通过这样的方式,便使学生从熟知的物理学科知识向地理学科知识进行过渡,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一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借助生物知识认识地理环境
生物学科中也有与地理学科内容相关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生物知识来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让学生从生物学科的角度来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在选取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时,也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来进行地理环境问题的分析,这样便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对地理环境问题的讨论中。
我在為学生授课《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这节课程内容时,便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探讨植物的生长条件这一生物学科中的知识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继续对各种自然植被所需要的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在课堂上,我先问学生道:“在生物学科中,你们之前有了解过植物的生长条件吗?”学生回答说:“植物生存需要合适的光照、适宜的温度、水、空气、土壤,还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些矿质元素。”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我表示:“这些植物的生长条件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地理学科中一些植被的生长自然环境中。”接着我为学生展示出一张热带雨林的照片,并对学生说:“热带雨林中有阔叶植物、板根植物、绞杀植物、寄生植物等多种植物。你们觉得热带雨林中这种植物类型特别丰富的植被群落有什么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能够供这些植物生存呢?”由此,便引导学生借助生物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地理环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开始对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进行解读。学生在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表示:“热带雨林的气温较高,温差小,雨量大,这就是这些生物生存的条件。还有光照也十分充足,土壤中也含有比较丰富的矿质元素,这些都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从学生的分析过程中,便可以了解到,学生能够根据生物学了的知识来认识地理环境,可见这一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五、借助化学反应解释地理特点
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去寻找与地理学科相关联的内容,并借助化学学科的一些化学反应来为学生解释地理形成的某些特点。这样更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地理学科中的地理特点。
如,教师在为学生授课《喀斯特地貌、海岸和冰川地貌》这节地理课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化学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解读一些地貌知识,让学生对这些地貌的成因有更深入地了解。我在教学中,便借助化学反应知识为学生解释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在课堂上,我先为学生介绍了喀斯特地貌中岩石的成分:“喀斯特地貌中的岩石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家知道,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时候,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你们还记得会形成什么吗?”此时便调动了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有学生表示:“会变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对于学生的回答,我表示肯定:“说得非常对,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当碳酸氢钙溶于水之后,空洞就逐渐扩大。气候、降水、温度、气压等都会影响水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这都会对岩溶产生作用。”由此,便充分借助化学知识来为学生解释了地理特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将地理学科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进行融合,展开教学。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从诗词内容、历史故事、物理常识、生物知识化学反应等学科知识点上来与地理学科中的内容进行匹配,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恰当的知识点和信息,这样便能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对于地理学科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野军. 注重多学科融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 学子(理论版),2016(13):26.
[2] 郑丙沛. 高中地理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2016.
[3] 董寅聪.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内容、形式与原则[J]. 地理教学,2013(04):19-22.
[4] 韩云伟. 注重多学科融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4):116-1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