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外部推动到内在需求:构建园本教研新方式

2021-07-14姬文广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园本骨干教师教研组

姬文广

园本教研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儿童本位出发,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探索园本教研新出路,是开展园本教研工作的目的和初衷。在长期的园本教研活动中,我们结合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郑东实幼)教师的成长需求和特长优势,总结出了一条实践性强、教师乐于参与的园本教研方式。从外部推动到内在需求,真正让教研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从教师传授到儿童需求,真正让教育需要指向儿童,继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多维策略,助青年教师“稳”成长

1.理论学习,夯实基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我们鼓励青年教师认真研读专业类书籍,夯实理论基础,并通过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如专业理论测试、撰写教育案例、漫谈教育故事、开展教师“四课”等活动,检验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程度,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如在郑东实幼组织的优秀教育案例评选活动中,一批优秀的案例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不仅可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从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落实教育理念的影子,让孩子和教师的成长有迹可循。

2.导师带教,切磋提升。“导师制”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将影响其一生职業发展的可持续性。郑东实幼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省、市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导师带教”“师徒结对”等方式,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专属导师”,使青年教师在成长的关键期,在师德修养、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等方面都能得到有针对性、最优化的引领和指导。

3.互助学习,教学相长。教育需要由不同思想、学历、知识结构的多个教师个体和群体组成的团队共同来完成教育目标,多元素的思维碰撞能产生新的教育思想。郑东实幼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听评课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正如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多元化教育思想的产生,会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和启发,拓宽教师的视野。如在“青年教师展示课”评比活动中,要求教研组内听评课教师通过八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即: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教师的提问与理答、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参与程度、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效果。八个维度分别聚焦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儿童的学习方式,给青年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互助学习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正确审视自己,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执教水平。

4.不断反思,寻找差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教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郑东实幼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教学反思、教案评比等活动,通过不断反思和调整,将新的教育理念外显于行、内化于心,从中找出差距,补齐短板。通过构建“经验+反思”的成长体系,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研究,促骨干教师“精”引领

1.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方式,为骨干教师提供了多方位的学习机会。请进来:借助郑东实幼承办的“省培计划”和“国培计划”,我们邀请了国家级、省内外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及学者,通过专题讲座、成果报告、现场互动等方式,向骨干教师传递专业知识,输入先进教育理念,使骨干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理论,提高技能水平。走出去: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参访名园、提升眼界、拓宽思维。如通过组织园内骨干教师将杭师大学习体会进行汇总、整理和分享,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传递给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将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真正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的作用。

2.明问题,广交流。骨干教师的成长不仅要依靠其掌握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在于其对自身所负责的教育对象的了解,对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的整体规划以及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骨干教师正处于迈向专家型教师的关键时期,通过园本教研帮助骨干教师找准关键问题,继而通过组内教师的广泛交流,明晰方向,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重研究,深扎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才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骨干教师有着较为成熟的教学经验、教育理论以及较高的研究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能敏感捕捉到一些问题,并以课题的形式,系统的思维,聚焦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突破。如每年郑东实幼鼓励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教师,依据三原则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原则一:立项选题聚焦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原则二:研究过程关注孩子发展中的大成长;原则三:成果推广关注教育价值的新突破。从园级课题到区级课题再到市级课题,层层关注实施情况。定期开展开题、中期及结题报告会,过程中留存资料,分别以论文、经验材料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研究痕迹,以扎实的研究历程促进骨干教师深扎根、大发展。

4.搭平台,促提升。利用“省培计划”“国培计划”成长平台,挖掘骨干教师潜力,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在培训项目中承担讲师、带教导师的角色,将自己在工作中梳理出来的成功经验、教学方法、活动策略,分享给参训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给参培学员的实际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也让自身在总结归纳、分享沟通、现场指导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助推自己不断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三、明确方向,探园本教研“新”思路

(一)探索“四步骤”教研流程

1.聚焦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教师及时梳理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从中提炼关键要素,形成“主题式”的园本教研。教研中,以罗列出来的真实问题为导向,在组内展开研讨和交流,帮助教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人人参与——以自身为主体。每位教师都是教研的发起者和参与者,教师在教研中的主人翁角色也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实现的。因此,我们的教研组倡导“以自身为主体,人人来参与”的教研风气。鼓励每位教师轮流承担教研主持人,在教研中发起问题,归纳总结,有效进行同伴互动,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3.资源共享——以互助为手段。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帮助和支持,我们的每一个教研组都是一个“智囊团”。团队中既有思维活跃、创新性强的青年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骨干教师,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和强项,主动为教研组工作出谋划策,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厘清思路,在资源共享中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4.更新观念——以任务为驱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润滑剂,而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郑东实幼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为教师推荐专业类文章和书籍两本,如针对青年教师推荐的书籍有《给幼儿教师的建议》《教育智慧点亮幼儿生活》等;针对骨干教师推荐的书籍有《捕捉幼儿的敏感期》《幼儿教育的心理效应》等,引领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行为。并通过撰写“读书心得”“好书推荐”等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二)形成“四模式”教研形式

1.圆圈式。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要求组内每位教师都要发言。“圆圈式”教研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人人都参与、个个有看法”,防止园本教研过程中出现“南郭先生”。

2.链条式。教研时,由主持人围绕聚焦的问题进行主题发言,之后以其发言的内容为讨论的基点,由坐在发言者右边或左边的教师继续发言,以此类推,每个教师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链条式”教研的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围绕“中心话题”进行主题研讨,防止“跑题”,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大家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3.交叉式。结合教研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组的教师共同完成教研活动。教研中如果有意见分歧,可以先分小组进行讨论,再进行组际间的交流,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研讨模式。“交叉式”教研的目的能让大家在交流碰撞中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如由郑东实幼三个年龄段班主任教师组成的园级教研团队开展的“审议式家长会”研讨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育儿需求,共同探讨育儿策略。小班围绕“如何帮助家长正确疏导幼儿的入园焦虑”,中班围绕“如何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大班围绕“如何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准备”三个主题。不同教研组教师打破年龄段界限,深入的交流和碰撞,最终达成共识,各得所需。

4.活动式。郑东实幼各教研组大胆创新,一改“教研就在教研室”的固定思维,将教研场地转移到班级里实地观摩、搬到操场上亲身参与。“活动式”教研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环境带给教师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在和环境的有效互动中推进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如我们先后在平行班教研组内开展了“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实施”“建構游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足球游戏的有效开展策略”等研讨活动,大家在互相交流与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园本骨干教师教研组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起底园本课程实施中的“碎片化”现象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