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的视角做好幼儿园日常工作
2021-07-14李燕
李燕
说到研究,许多幼儿园教师会想到做课题。实际上,以研究的视角对待和做好幼儿园日常工作,这比做课题更为重要,操作性更强,也能更好地、及时地解决问题。教师如何从研究的视角做好幼儿园日常工作,以下四点可供参考。
一、要有明确的科学理念支撑教育行为
许多教师在处理幼儿园日常工作时,常常是经验使然,“同事怎么做,我也这样做”“我的老师怎样处理问题,我依葫芦画瓢”,很少去想这样做对不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在处理幼儿之间的冲突时,教师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想当然地教育幼儿要谦让,年长幼儿要让着弟弟妹妹。部分教师可能也注意到,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会出现有的幼兒委屈,有的幼儿窃喜,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有没有能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呢?
在和幼儿园教师谈及此类问题时,我向教师们推荐了美国贝齐·埃文斯的《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一书,鼓励教师认真学习建立在儿童主动学习基础上的“儿童管理”方式,尝试掌握冲突的预防和“及时管理”的技巧,在解决儿童冲突时学会运用六个调解步骤,进而观察和比较该步骤与原来的处理方法有何不同的效果。通过对儿童冲突的研讨,教师理解了儿童之间的冲突就是课程资源,教师只需适时地提供支架,就能让儿童自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教师对如何解决儿童冲突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解决方式,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也增强了信心。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幼儿园男教师,他本人热爱足球运动,希望能在本幼儿园中开展幼儿足球活动。当时,关于幼儿园足球活动如何开展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与这位教师进行了交流,引导他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认真思考什么样的足球活动在幼儿园是适宜的。通过学习,该教师明确了足球活动可以常态化地融入幼儿园课程,还筛选出了适合幼儿园开展的足球运动项目,并将其与幼儿的一日活动整合起来,此外他还考取了幼儿足球C级教练员证。随着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全国幼儿足球活动的负面清单》后,该教师所理解和开展的幼儿园足球活动并不违背负面清单的要求,于是他进一步将研究内容形成了课题,开展了系统化研究。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有科学理念支撑的教育行为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于教师来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习和思考在前,然后再行动,这是从研究的视角做好幼儿园日常工作的基础性保障。
二、要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工作中的问题
要想做好幼儿园日常工作,教师不仅要有科学的理念支撑,更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教师可运用文献研究法,为当下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如新入职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建立班级常规时,可通过知网搜索“幼儿园班级常规”等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借鉴别人的研究经验,再综合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取出适合本班幼儿的班级常规建立方法进行尝试。教师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而借鉴别人的经验,会帮助教师少走弯路,也能有效地解决幼儿园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还要学会使用观察法。观察法对于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改进幼儿园课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学习,逐渐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记录观察内容,并能科学地分析观察结果,基于观察结果在后续活动中给予儿童适时适度的支持。如观察科学区幼儿活动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明晰观察目的,即观察和解决什么问题,包括区域中幼儿的人数、区域中幼儿选择的材料、如何操作材料、幼儿如何求助等。其次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间、使用的观察记录法(是评定法还是描述法)。此外,若是使用评定法,教师需要预先设计记录的表格,进入观察现场前,还要思考自己的站位,如何兼顾观察对象和其他幼儿等问题。最后,在持续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后,教师还要对观察记录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一定的结论,如科学区是否受幼儿的欢迎;材料是否适宜,该如何调整;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向谁求助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思考后期需要改进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个别有“问题”的幼儿(如某个孩子的攻击性较强)或者是某些幼儿的共性问题(如挑食)进行研究的方法。该问题通常已引起教师的注意,需要教师进行干预。教师在确定好研究对象后,需要通过观察来描述幼儿的问题,可调查该问题出现的多方面原因(通过访谈家长、同事、专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查阅文献、咨询同事或专家),对幼儿实施干预性行为(如提出明确要求,进行针对性练习,与幼儿讨论,和家庭配合等),观察后续幼儿的行为变化并不断调整干预性行为,总结有效的方法。这个过程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性地关注和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运用个案进行研究的过程。
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运用研究方法,会使教师的工作更有专业意蕴,会使平凡的工作变得更有趣,教师也更有自我效能感,更加有信心地投入幼儿园教育事业中。
三、要对日常工作进行不断反思与调整
反思包括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在幼儿园中,集体反思是园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地调整教育思路和工作方法,检验日常工作的效果,使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有效。
如某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绘本表演,在一次幼儿园对外展示绘本表演中,幼儿机械地说着教师整理好的台词,表情变化较少而且动作僵化。表演结束后,我与该园的园长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园长反映“绘本表演是个很好的活动,教师们愿意开展,但是所有的教师都觉得排练太辛苦,演出的压力也很大”。基于此,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供教师反思:绘本表演是谁在表演;表演的目的是什么;是最后的演出重要,还是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认识表演并自主表演重要;为什么教师很看重最后的舞台表演;幼儿园对绘本表演的评价是否有问题;怎样调整绘本表演活动。
经过园领导和教师的充分讨论和反思,最终达成了共识。一是剧目的审议阶段,增加了亲子投票和幼儿自主投票选择表演绘本的环节。二是故事导入阶段,不仅要引导幼儿进行绘本欣赏,更多的是让幼儿通过说一说、画一画、演一演等方式认识角色,熟悉文本,并初步建立戏剧框架。三是戏剧探索阶段,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区域游戏和亲子活动中探索人物角色的动作、语言、情绪,熟悉舞台的音响、道具等。这一阶段,幼儿自发的表演越来越多,并开始享受表演的乐趣。四是戏剧支持阶段,幼儿全程参与,如竞选不同的人物角色,分成不同的表演小组,参与剧本的设计,准备道具服装,充当剧组工作人员等,让幼儿得以体验表演准备的全过程。经过上述充分的准备活动,幼儿的表演欲望已愈发强烈,自然而然地进入下一阶段的表演环节。五是表演阶段,幼儿自主试演,自由选择表演的时间、场地,自主制作海报宣传、观影票等,进行他们心目中的正式演出。教师省去了给幼儿排练的时间,更多的是陪伴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和幼儿一起协商解决问题。幼儿园对绘本表演的评价也更多的是教师对整个绘本表演过程中的观察分析以及形成课程故事。
该园教师也认为,不断地反思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不断地观察、思考、学习和交流。该园也将案例研究运用到日常教研中来,定期围绕绘本表演的课程故事、观察记录等开展分享交流,让教师充分讨论“若自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应对”。当反思成为习惯时,教师就不会盲目地人云亦云,而是能够审视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寻根溯源,成为理性的行动者,这是一个教师至关重要的专业素养。
四、要对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进行总结与提炼,进行清晰的表达
教师要定期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进行总结与提炼,落在纸上,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表达,这样有助于系统梳理和阐明自己的想法。
如我市某县区一所幼儿园,周边有自然(银杏、大蒜)、民俗等丰富的乡土资源。该园以乡土资源为切入口开展园本課程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该园组织骨干教师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多次请专家进行指导,整理和完善了园本课程研究成果,并于2017年申报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其中“飘洒多彩乡土——乡土资源与园本课程设计的开发与实施”获得了一等奖。在整理课程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就园本课程力求用清晰的话语体系进行解释,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有了这次获奖的经验基础,在课程游戏化的现实背景下,该园又有了新的思考:原有的园本课程进行了几年,虽然很好,但是和现在的课程理念有了距离,原来的课程教师设计得较多,基本上是教师设计的“活动拼盘”。怎样才能让课程更好地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来主动、深入地探究呢?通过学习和讨论,教师对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项目化活动达成了共识,引导幼儿围绕身边的乡土资源,持续性地探索感兴趣的问题。如针对“萝卜豆(该地区有名的民间小吃)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一问题,幼儿访问了会做萝卜豆的奶奶,自主观察并记录制作方法,在幼儿园和家里尝试与教师、同伴、家人一起制作,观察食材的变化过程并进行及时的记录,将制作出的成品与教师、同伴、家人一起品尝、分享。为了使课程理念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明晰,该园将想法转化为课题研究“基于家乡资源的幼儿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并最终被批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
总之,高质量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离不开研究的视角,简单来说是离不开“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过程,这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通过学习,可以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审视和调控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求更好解决问题的路径。写作是进一步明晰自己思路、想法的过程,也是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当教师能用研究的视角对待幼儿园日常工作时,也定能体验到更多的专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