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代“釜”器对现代厨具的造型改良设计研究
2021-07-14倪一纯
摘要: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在中华文化中饮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中华文化对饮食的狂热崇拜,加工饮食的重要器具——炊具也是从发明走向繁荣,造就了中华民族源源不绝的炊具器物文化。但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古代炊具由于其种类复杂、整合性低、使用率低下且繁琐已经不具有实用性价值,在时代长河中被抛弃。现代厨具产品风格多受外国影响,大多都是以极致简约为主的设计风格,极少有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华文化中饮食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大约 8000 多年的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流传下来的不单单是繁荣的美食美酒、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华文化对饮食的狂热崇拜,加工饮食的器具——炊具也从发明走向繁荣,造就了中华民族源源不绝的炊具器物文化。
根据研究资料显示中原地区汉代青铜炊具可以详细划分为鼎、釜、甑、釜甑、鍪、鐎壶、鐎斗、刁斗、染炉和铜炉这十种器物类型。其中“釜”是最早出现的陶制炊具之一,平底无足,置于灶上使用,是古代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所用只用。且据文献调查可知“釜”在形制、功能以及隐喻繁衍等诸多方面上与我们现代炊具用语中的“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现在“釜”一词已经没有在普通炊具中的用法了,但仍然可以推演知“釜”乃是“锅”的前身。王仁湘在《饮食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陶釜的发明在烹饪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的釜不论质料和造型产生过多少次变化,它们煮食的原理却没有改变。更重要的是,许多其他类型的炊器几乎都是在釜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
伴随着古代青铜器的发明以及冶铁技术的成熟,出现了以金属制成的釜器如铜釜、铁釜。汉代时期,铁釜已经成了主要炊具之一。此时铁釜肩部多有环形耳,腹部圆鼓,底部收缩成很小的平底,因小底的稳定性差,所以铁釜多置于灶上使用,也可以在其上置甑或加盖。到了唐代,由于唐朝人喜茶事,釜也成为了当时非常重要茶具,后传入了日本,在日本盛行,称为茶釜亦或茶汤釜。茶釜指一种制作茶汤时需要使用的道具,是将泡茶用的热水烧沸腾的道具的一种。在风炉(煎茶道时使用的道具)上使用的茶釜被称为风炉釜。茶釜主要以小型的直径30cm前后的大小为主,大部分都用铁制作而成。是将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原型的鍑改良而来。明菴栄西废止的喝茶习惯于日本再流行的当时,人们将称为砖茶的茶饼状物体削入鍑中进行煮茶。茶釜大多数是直接放在炉上进行使用的,但也有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挂在釜锁上使用的小型茶釜,可以称之为钓釜。除了煮茶功能外,茶釜也与其他多数的泡茶道具一样具有观赏功能,多数会在离炉状态下让客人从正面观赏。
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古代传统炊具的实用性价值已经逐渐丧失,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炊具产品设计多数以简约、合理、实用的设计风格为主,故产品造型上多以简洁的线条与硬朗的拐点来力求体现现代化制造水平。其传达给消费者是工业、机械的冰冷情感,这对于现在情感化的设计趋向是背道而驰的。而现代厨具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是属于厨具产品情感化设计的道路之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的设计应用是相当受重视的,在文化的发展与元素中提取符号时,很多学者强调这不单单只是简单的设计提取,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能够增强民众的中华文化自信。
项目小组通过结合古代炊具产品和现代年轻人用户的问卷调查研究得知,这一代年轻人对古代炊具的了解程度较低。绝大多数人认为现代厨具在功能和实用性上是具有绝对性的优势,但对古代传统炊具也表露出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受调研者也认为现代炊具缺少情感化。由于中国现代厨具多受外国风格影响多以简洁、硬朗的造型给人留下不易亲近、无趣的印象。这也大大影响了人在进行做饭时的心情。因此受调研者大多非常乐于接受现代炊具能够在造型上、功能上进行情感化设计,增加中国传统炊具文化元素。
经过设计小组的研究与讨论,以唐代“茶釜”作为主体的参考研究对象。将年轻人设定为产品的针对用户,以现代年轻人中流行的“一人食”为主概念,设计一款居家使用的日常多功能使用的炊具产品设计。该产品的主体是一个可加热的底座,底座造型的肩部有似铁釜肩部的一对环形耳,底座顶部的三个支撑脚可以适用三种炊具(茶具、煎盘、小汤锅)的摆放;底部有通风口让空气流通得更好、火力更足;同时底座下配备一块隔热木板底座,防止桌子受到损坏。产品的加热方式是可在底座中安装酒精炉和可替换的煤气罐来进行加热的操作。产品配套的三种可替换炊具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来自由进行选择,让产品功能更具有整合性,能够适应于多种情况下的使用。
在本次造型改良设计研究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炊具以及“釜”器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调查。我们发现对于不主流的传统文化,国内的可查的文献及图片资料都较为缺少,其中对于唐代茶釜文化的信息缺失尤甚,本次研究过程中涉及对于茶釜大部分信息多源于日本的研究文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应该有更深入的研究與调查,丰富国内对于茶釜等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一直得以传承。
参考文献
[1]冯淑玲. 中原地区秦汉青铜炊具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8.
[2]刘文嘉. 厨具产品分析及设计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3]楚艳芳.说“锅”——兼谈语素搭配对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性[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617-621
[4]张耀引. 史前至秦汉炊具设计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
[5]王仁湘著. 饮食与中国文化[M].人民出版社,1994
[6]馬場 保之. 中世城館跡出土資料を中心とした茶道具-南信州の茶臼·茶湯釜-[J]. 飯田市美術博物館 研究紀要,2010,20(0):89-110. DOI:10.20807/icmrb.20.0_89.
作者简介:倪一纯(1999-),女,上海人,本科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负责人,工业设计专业,项目队员:裴佳慧,黄思嘉,曾玲,李席.
课题研究项目:题目《以“釜”为原型的厨具改良设计》课题编号cx200701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