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腰大肌损伤腰痛疗效观察
2021-07-14何智菲
何智菲,张 蕊
(1.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腰痛常见病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部肌肉劳损等,由腰部肌肉劳损引起的腰痛中大多是腰大肌损伤而导致。笔者用针刺结合手法治疗腰大肌损伤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2例,均为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2.8)岁,病程30~90天、平均(38±5.6)天,左侧腰大肌损伤25例、右侧损伤21例。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0.3±3.6)岁,病程30~90天、平均(35±5.2)天,左侧腰大肌损伤22例、右侧损伤24例。两组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多于L3~L5棘突旁及股骨小转子处有明显压痛,疼痛可沿腰大肌的走向放射到大腿内侧股骨小转子附着处[1]。②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以平卧时不能起床,及坐位时不能站起为主。③患侧腰大肌阻抗试验阳性。排除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针刺。取双侧肾俞、腰阳关,患侧环跳、秩边、委中、承山,腰部用0.4mm×75mm毫针,腿部用0.4mm×50mm毫针,进针后捻转得气,留针30min,每日1次,共治疗5天。
观察组加用手法治疗。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屈髋,置于健侧膝关节处呈4字型,医者在腹股沟处触摸到股动脉,在股动脉内侧深按压触摸到骨性凸起即为股骨小转子,用拇指在股骨小转子处点按揉,持续10min。然后俯卧位,以掌按揉两侧腰部肌肉,持续10min。共治疗5天。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好转:疼痛缓解,活动轻微受限。未愈:症状无改善。
用VAS评分进行疼痛评分。7~10分为重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
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6 7.7±1.3 4.3±0.5*观察组 46 7.8±1.5 2.1±0.2*△
5 讨 论
腰大肌在竖脊肌深层,位于腰椎椎体与横突之间的陷沟内,肌纤向外下方排列走行,大部分腰大肌以肌齿形式连接在T12~L4椎体和椎间盘边缘处[3],外侧部分连接于L1~L4腰椎横突,止于腹股沟处的股骨小转子。腰大肌是重要的屈髋肌,躯体固定时,腰大肌收缩,可屈髋,大腿靠近腹部,下肢固定时,收缩致脊柱前屈。腰大肌及周围肌群形成圆柱体,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腰大肌对腰椎前缘有牵拉作用,导致椎体间隙形成前宽后窄的结构,有效调节腰椎曲度,维持正常姿势[4]。如果长期不当姿势坐位工作,比如跷二郎腿,或者跨栏、鲤鱼打挺等爆发性动作,会导致腰大肌痉挛、水肿,临床磁共振(MRI)研究表明,痛侧的腰大肌横切面面积小于健侧[5],腰大肌损伤后可出现下背部、大腿根部疼痛,及卧位起坐等活动受限。
针灸艾灸刺激腧穴一方面使强啡呔的含量升高,抑制了P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了疼痛信息的传导,发挥内源性镇痛作用。另一方面,可激活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提高痛阈值,从而减轻疼痛[6]。推拿通过改善肌肉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但因腰大肌位置较深不能消除腰大肌的痉挛。根据其解剖位置,李鉴等采用腰3椎体横突处局部注射复方中药制剂处理腰大肌效果较好[7]。针刺腧穴结合手法一方面起到针刺的止痛作用,另一方面在屈膝屈髋姿势下能最大程度暴露股骨小转子,通过点按拨等手法能缓解腰大肌痉挛,降低肌肉张力,缩短治疗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