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古琴艺术教学实践
——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
2021-07-14陈开华孙雅洁尹洪鑫
陈开华 孙雅洁 尹洪鑫
([1]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3]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6)
古琴自古是文人雅士修身之器,是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200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下,普通工科高校将古琴教学融于通识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会更有利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作为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引入古琴艺术教育已经四年了,本文将通过这个例子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古琴音乐艺术在广工大认知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古琴艺术文化遗产要如何才能“活起来”?如何传承和发展?新时代下的传承发展不是简单复古,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开辟创新,将古琴教育逐步纳入国内教育体系会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为了更加有效和顺利在我校开展古琴音乐的教学、传播和传承等相关工作,我们于2020年2月到6月在广工进行了一场对古琴认识的调研:设置了线上调查问卷,共11题,发放主要面向于我校学生、教师的朋友圈、古琴课程群、广工社团群等。共收到495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理科占比19.8%、工科占比62.42%、文科占比17.78%,符合我校为工科院校特色。具体调研结果与分析如下:
(1)有关古琴的了解程度其中一半左右有听说过但没有深入,1/3是处于不了解或没怎么听说过的状态。其中一半是通过身边的人和网络影视了解或学习到古琴,少部分是通过公选课和社团了解到古琴(表1)。要让听说过的同学加深对古琴的了解,以及要让更多人了解的古琴,加强宣传还是很重要的(见表1)。
表1:了解或学习到古琴的途径
(2)大家对于古琴的印象主要认为它是中华传统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比较小众。论学习古琴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觉得古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提升人的气质,使人心情平和。其余大都觉得古琴音乐能使人精神饱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3)阅音琴社是2018年成立的广东工业大学的古琴社团,有一半人表示没有听说过,1/3表示仅听说过或有点印象,剩下的则是知道,并曾体验过社团活动。对于古琴的公选课,一半左右的人表示不知道,五分之一的知道但是不感兴趣,也有1/5的同学知道但是犹豫后没有选,剩下少部分人选过。对于上过公选课的34份问卷中基本上都是满意和十分满意以上的水平。
(4)而对于古琴课程,大部分人觉得是学会新的一门乐器和学习古琴文化,其中学分和较高的考试分数而选课也是其中原因(表2)。古琴艺术及文化在广工大发展和传承,大部分人认为能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证明工科院校也有高雅艺术,仅仅1/10的人无感。
表2:学习古琴公选课的目的
(5)对于现有资源推动和发展高校的古琴文化艺术教育,大多数人认为是学校设置相关课程、成立古琴社团、多举办古琴雅集和音乐会等线下活动、互联网(公众号、B站、微博等)扩大影响力(表3)。四年来,广工古琴通识教育的开展结合实际,在开设课程、成立古琴社团、举办古琴雅集和音乐会以及设立琴社公众号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尽管依然存在不足,但这几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都是遵循不同时代下人们的需要来开展古琴教育实践活动的。
表3:如何发展高校的古琴文化艺术教育
以上调查显示,古琴作为流传千古之音乐,但是即使在高校,知之者相对其他乐器而言也是很少的。尽管广工大开展古琴通识课已有几年,然而调查发现32%的人没了解过,57%的人听说过,但了解也很少的,也就是说有90%的人对古琴都是不了解的,说明古琴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还是很低的。其中1%的学生十分了解,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几年来的古琴教育,另外由于调查基数中有一部分是曾经上过古琴通识课程的学生,因此按照全校情况来说,实际上是达不到1%的。可见高校推动和发展古琴艺术教育可谓任重道远。回过头来说,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在广工大推广和普及古琴教育做了很多工作才取得的。以下总结一下我们几年来的古琴艺术教育实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希望对高校古琴艺术通识教育的落实有所借鉴。
2 古琴艺术在广工大的教学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四年来通过各种方式推进古琴艺术的教育和发展,此次总结了几种可行的途径以做参考。
2.1 将古琴实操课程列入公选课
广工是第一所把《古琴演奏技法》列入通识公共选课的非音乐类高校。课程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先后出资采购47张琴和配套桌椅,设有专门琴房提供教学场地,另外由通识教育中心提供配套的师资。这些是开设通识课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课程开始选用李祥霆编著的《古琴实用教程》作为课程用书,后来指导老师编了一本专门适用于广工师生使用的《零基础学古琴》的课程讲义,用于教学收效良好。上课时理论和实践结合,向学生们介绍古琴的历史文化,展示古琴的特有魅力,让学生喜欢古琴、尊重古琴。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上手实操,先学右手发音,后进阶练习左手指法,学习古琴,指法非常重要,而且必须依赖于老师的指导。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指出,“对于学古琴者而言,两千多年来以指法为上,一大关键是记指。所有的一切都要经过老师的传教,所谓口传心授。”学习方法为老师统一演示和针对性演示、纠错,学生自主练习。同时还要勤加练习、并要增进琴友之间的相互交流。打好指法的基础后学习《仙翁操》、《秋风辞》、《长相思》等基础曲目,能力强的学生可继续学习其他曲目,不同学程的学生各有不同。课程考核分为理论(30%)和实践(70%),即对古琴的认识小论文和曲目演奏,以此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调研中收集了学生们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占97.06%,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成绩。
2.2 成立古琴社团
为避免课程小班教学、学时短、更替快等弊端,为了更好培养喜爱古琴文化的学生,吸收更多同学体验古琴音乐之美,成立古琴社团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此外,社团活动离不开学校社团联合会的组织,琴社通过参与社联举办的如社团体验活动、社团魅力夜等各种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还和书画社、笛箫社等“兄弟社团”共同举办更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利用新媒体辅助宣传推广,吸引校园内更多同学加入社团、成为会员,持续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社团活力,让古琴文化能在工科院校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社团有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优势,以共同兴趣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琴社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轮值开放琴房,保证学生练琴时间。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向更高层次发展,新加入社团的零基础学生可以在优秀学生的带领帮助下正确学习古琴知识。琴社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兴趣、提升个人琴艺、增强成员间的情谊,带动社团学习古琴的氛围。
2.3 开设古琴文化讲座
开设古琴文化讲座是普及和推广古琴艺术的另一重要方式。近几年来,广工通识教育开设了博雅论坛,每一学期都有一讲有关古琴文化的讲座。对于工科特色的大学里,理工学生能够聆听人文类的讲座,关乎人文,无关数字、积分与求导,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有一位学生在听完《古琴文化与儒家士人精神》的讲座之后表示,在课堂现场听了老师弹奏的几首琴曲,她感受到古琴对心灵的洗礼。另外她还指出,古琴有别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它有一种韵味,它的声音似乎凝聚着天地自然的力量,由耳朵进入人心,听的时候觉得很放松,听完后觉得充满力量。
古琴绵延数千年,发怀古之悠思,传旷世之绝响,它所体现的自由精神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追随。其音乐、其文化都极具特色而又不失雅致,古琴文化讲座能现场为学生们介绍古琴的知识、演奏琴曲,让更多人近距离领略古琴这门高雅艺术的魅力,同时有助学生养心修身。
2.4 举办古琴雅集和音乐会
举办古琴雅集和音乐会是集中体现古琴通识课的教学成果,也是高雅艺术进校园得到展现的举措。广工大阅音琴社举办的古琴雅集是饮茶品曲的小型集会活动,学琴的老师和同学们轮流上台,为大家演奏跟随指导老师学习的古曲,具有一定水平的同学也可以弹奏流行音乐移植的小曲,比较自由且讲究闲情逸致。在雅集表演是同学们检验近期琴艺的方式,琴友们相互切磋、老师的点评都有助于个人的进步。目前琴社举办雅集多为一学期一次,今后可以适当增加。
举办雅集可以提升琴技和演奏表现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举办音乐会做铺垫。一年一度的古琴音乐会安排在学校演奏厅,表演曲目除了古琴独奏之外,还可以有琴箫合奏、古琴合奏、琴歌,或者邀请到兄弟社团一同出演,如古琴配合书法等新形式。古琴音乐会是比较大型的活动,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和宣传工作,除了面向全校师生,还邀请校外的嘉宾前来参加。古琴音乐会是将古琴教育引入校园文化的重要实践,是检验普及和推广古琴音乐工作的重要体现。
此外,课程和琴社培养的优秀学生,还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学校新年音乐会。如2021年广工大新年音乐会,琴社代表合奏了岭南派代表琴曲《碧涧流泉》。这也是古琴艺术教学实践的成果体现。
3 古琴艺术通识课的教学反响
古琴艺术承载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是国之瑰宝。它延绵了数千年,发怀古之悠思,传旷世之绝响,受历代文人雅士的追随。发展到今日,古琴文化经历更新迭代,但它对人们的影响依然存在。当学子们接触了古琴、学会弹古琴,可以明显看出它对人的如春风化雨般的潜移默化。广工古琴艺术通识课的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缓解压力,增进雅趣
课程同学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专业压力较大,工科院校学习生活充斥着实验、数据等,加上大学生这个年纪在生活学习及对未来不确定方面有不少的烦恼与迷茫,总是带有些许浮躁与不安,聆听古琴乐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好的疗效。生活中积累的种种烦躁与苦恼以及杂事充斥的劳累在弹奏完古琴之后烟消云散,让人感受到内心的畅快,很好地缓解了学习生活的压力。当古雅的乐谱被弹奏出时让人身心都静下来,这种喜悦感和成就感促使我们更有信心去处理繁琐的事物。
有学生表示,之所以要学习一门乐器,并不是有要彰显和炫耀自己的目的,只是觉得在音乐中很安静,专注于其中的时候感觉有意义而美好。而每天如果都是专业课程和实验课,多少会有些乏味。古琴乐器并不只是传出优美的声音,而且能在忙碌的充满数字、实验、理论的生活中得到一方净土以养性。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由古琴的制材、徽弦、音色到弹奏的仪态、指法再到乐曲的背景、韵律、主题表达,清晰地了解到古琴制作的讲究,声音淳淡、松透的特点,弹奏者淡泊简朴的心境,乐曲所歌颂的精神追求。在课余时间弹弹琴,沉静的琴音可以帮助他们抚平躁动,排解心中烦忧,放松身心,充实精神世界。当为人处世能做到心平气和,也就多了一份乐观豁达,有助于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
3.2 感受文化,提升涵养
现在流行音乐盛行,很多年轻人喜欢它们明快的节奏、顺口溜式的歌词,但很多流行性的音乐,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经典的音乐可以永世流传,但欣赏这些音乐往往有一定的门槛和欣赏水平。在这个物欲横流、生活节奏加速的时代,很少人能戒骄戒躁、静下心来欣赏。当然古琴与其他乐器相比如古筝、琵琶的韵味都不一样,它更具深邃,更具有内涵。古琴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对于古琴初学者,可能觉得《酒狂》特别好听,却欣赏不了《平沙落雁》;等学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听,就会觉得后者这类声少韵多的曲子更有深意,学得越多越深入,越能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古琴这一乐器与古代文人志士联系密切,这些文人志士也会深深感动千年后的年轻人。古今琴人的豁达与胸怀,淡然的态度和谈吐,对生活、对理想的看法,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让他们从中获得了独特的处事态度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3.3 陶冶情操,修心养性
古琴是传统文人文化修养的体现,是中国文人生活的象征,甚至文人是精神的寄托。“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李贽,《琴赋》)。弹琴不仅能表达琴曲本身的味道,也能抒发弹琴人内心情感。因此,学琴的重要目的不在于提供工具性的实用,而是在于养心。有学生表示希望能“从心切入”,在学琴过程让自我逐步地和琴交流,在整个过程中时时觉照自我是否回归本心,希望从心性上做功夫,最后又化作无为之为,无艺之艺。信手抚弹,自然能给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一个清静的心灵空间。
弹琴确实可以陶冶情操。在弹琴很投入的时候,就能感觉到一种很宁静、很舒心的境界,这就是七弦琴的魅力所在。学习古琴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同时能领悟到古琴带来的精神升华和身心愉悦。此外,师生一起举办的古琴雅集交流会,老师和优秀学子展现古琴的魅力、弹奏的忘我身姿,也会让同学们感受到雅士到形象,犹如独立于尘世不食人间烟火,从而触发听众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4 结语
“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桓谭,《新论·琴道》),古琴的作用已远超娱乐而作为君子之器存在。大学是锤炼品行情操的重要时期,如果有琴在侧,可助学生提升气质,修身养性,成君子之德。如今大学生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也需过关,习琴可提升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前四育,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亦有一定的帮助。
在工科院校普及推广古琴文化艺术有一定的难度,但广东工业大学将古琴艺术融入通识教育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如今《古琴演奏技法》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通识课。学生们对古琴课的体会:这不仅仅是一门选修,而是学习一门艺术,能在理工科聚集的广工大学习古琴,能接受艺术文化熏陶的机会格外珍贵。这说明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构建工科院校学子的文化自信,将古琴艺术教育融入通识教育的势在必行,希望未来华夏正音能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传播,真正实现“弦歌不辍”的艺术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