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实践
2021-07-14余茵妮
余茵妮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肇庆 526000)
1 大数据时代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信息化主要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对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产生优化后新的数据信息,从而为相关人员制定决策以及作出相应部署带来巨大便捷。当前阶段,各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被用来进行教学管理,在帮助实现更加自动化的信息录入和信息管理上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仍存在着难以完成对数据进行全面和高效的深度挖掘以及对数据更加智能化分析工作。且对收集来的各类数据缺乏系统的建模和优化功能导致了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难以充分发挥反向指导学校工作的潜能。因此,顺应时代对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管理的要求,需要在以往单纯信息收集和录入功能的基础上,构建能够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汇总和分析的新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例如,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系信息化的应用使得电子门禁和信息化借阅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数据汇总、挖掘和分析对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校和图书馆在每年的图书添补工作前做出详细参考,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并做出购买决策。因此,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高校的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途径对发挥其内在优势和潜力有着重要作用。数字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还可以将学校的学生信息、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各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等信息纳入其中,通过利用数据对比技术进行科学分析,能够实现对高校学情和教情等状况的深度挖掘,从而为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设置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数字化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建设是引领和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2 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第一,现代化的理念: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强大的硬件基础设备为基础,同时,其应用的深度和广泛程度受到使用者对其思想认识的影响。因此,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提升使用者对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认知。
第二,网络化的载体: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拓展了电子媒介的使用空间,带来了诸如电子教科书、网络书库等教育资源的不断更新换代,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的同时,为学生进行教育资料的存储和查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辅助学生学习上展现出了巨大优势。
第三,个性化的对象:顺应现代化教育的改革发展潮流,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正在不断提升,其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证。尤其在个人课题选择和研究上,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可以不再受到学习地点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现代化的教育平台建设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路径。
3 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是当前仍存在较多高校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设想阶段。相关网络技术支持的不到位也严重制约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的是高校教学系统不能实现有机结合,为高校教学平台的数据共享带来了障碍。
第二,存在安全上的漏洞。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上的漏洞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教学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着广大师生的正常教学或学习活动的安排等。因此,包括学校在内的社会各界必须对高校的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建设给予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
第三,信息技术和日常教学融合困难。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必然对高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已有高校在不断适应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但距离两者融合发展的目标仍存在着巨大的空间,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创新发展路径及优化策略
4.1 建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传统的高校教学信息管理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海量数据处理困难等问题。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在数据处理能够展现出其处理上的巨大优势。在信息化建设中,基础功能的保证、课程管理的建设以及学籍管理的扩展是保证其系统完善的根基。详见图1。
图1: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一,基础功能的保证。高校可以利用系统中的部门管理、教职工管理以及账户登录等功能完成人员统计和岗位部署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高校各学院也可以利用该系统的基础模块实现相应的数据管理工作。教职工管理模块的应用可以帮助学校迅速查询到教职工的全部信息,实时办理其人事变动工作。在权限范围内利用账户登录的方式可以帮助高校相关人员进行不同种类职工的划分登录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因为账户和密码的一致产生登录角色的混淆。
第二,课程管理的建设。课程管理的建设是保证高校对教学更全面和更便捷管理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利用课程管理模块迅速展开对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方法的部署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过程的调控过程中,各教师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填写和调整,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地安排。学校可以根据教师必备的课件等上传的内容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质量进行管理。在教学方法的部署上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从而对学习方法做出相应的部署和调整。同时,学校也可通过该平台完成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汇集和管理,掌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课程选择进度。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上,学校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集中汇总和层次划分,根据其考试结果掌握教师的授课情况,并以此为参考对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估,督促教师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
第三,学籍管理的扩展。学习管理功能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内容包括入学与休学管理、毕业管理、在校期间奖惩信息以及成绩管理等。学籍管理主要对学生的入学和休学情况、毕业情况和在校的奖惩情况和学习成绩进行管理。高校学生在入学时,学校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对学生电子档案的存储等工作,为学校掌握入校学生的专业分布等学生信息提供了便捷条件,同时,在学生休学时,学校同样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学生毕业时,学校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地将学生的档案向其单位所在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转移。高校还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和惩戒信息以及学习成绩进行录入和统计,完成对学生学籍的管理。
4.2 树立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需要高校的领导层不断提升对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认知水平,树立信息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的意识,从基础设备和现代化的思想认识两个层面形成促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局面。同时,高校教师在加强自身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思维转变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不断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提升自身融入现代化教学和信息化学习的素养和能力,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手段。
4.3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高校领导层要能够不断贯彻和落实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指示,紧紧围绕教育资源的合理投入和多层次系统建设,制定相应的方案,实现教学管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详见图2)。同时,相关方案的制定必须务实现状而非好高骛远盲目跟风,必须对资金的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控,避免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了信息化教育建设的蓬勃和可持续发展。
图2: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5 结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对其进行科学评估和不断创新改进中实现其动态的发展,使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保证学校教学管理良好发展的推动力,形成高校的全体师生在教学以及学习管理上无可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