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1-07-14王怀波殷常瑜张锦祥黄永胜黎凯刘思景
王怀波,殷常瑜,张锦祥,黄永胜,黎凯,刘思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骨科,广东 湛江 524003)
股骨颈骨折属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好发于老年人[1],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较多基础性疾病,加之年龄较大,故治疗过程中也存在较多困难。既往临床多通过内固定或保守治疗方式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易产生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远期效果不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较好地改善了传统内固定及保守治疗中的不足,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2-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进一步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 (72.58±2.37)岁;骨折类型:GardenⅢ型16例,Ⅳ型24例;左髋关节17例,右髋关节23例;合并糖尿病11例,高血压19例,高血脂10例。B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2.41±2.28)岁;骨折类型:GardenⅢ型17例,Ⅳ型23例;左髋关节19例,右髋关节21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20例,高血脂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可见股骨颈处明显移位;②无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③意识清晰,可配合治疗;④单侧股骨颈骨折;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系统功能异常;②无法耐受本研究手术;③伴有老年痴呆、癫痫等精神障碍;④临床资料缺乏。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尿常规、心电图、X线检查等,对基础性疾病给予针对性治疗。此外,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全麻,保持仰卧位,手术入路方式选择后外侧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组织后取出关节囊,将髋关节内旋及外收后将股骨头取出,植入股骨柄生物假体,并对髋臼内软骨进行清理,人工髋臼的选择需根据髋臼大小,调整股骨柄与髋臼位置,检查髋关节置换完好后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B组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过程与A组相同,在术中仅需植入人工股骨,无需安装髋臼。两组术后均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5 d,保持髋关节处于外展中立状态,引流管于术后2 d拔除,髋关节功能锻炼于术后3 d开始。两组均采用天津嘉思特华剑医疗器材公司提供的手术材料,其中A组使用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B组使用股骨柄假体及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
1.4 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两组的髋关节疼痛程度,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③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6~12个月后行X线检查,采用Harris评分表[4]评估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包括功能 (47分)、疼痛 (44分)、肢体畸形 (4分)、关节活动度(5分),总评分100分,总评分≥90分为优,70~89分为良,<70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④并发症:记录两组的切口感染、髋部疼痛、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
2.2 疼痛程度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
2.3 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4 并发症A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髋部疼痛、切口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B组发生假体松动、切口感染各4例,髋部疼痛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11/40)。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
3 讨论
由于老年群体骨强度较差,加之骨质疏松等骨质问题,股骨颈骨折治疗期间多因局部血运较差等因素导致骨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既往临床多采用骨折内固定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具有复位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对于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患者而言,骨质保持力较差,术中需大面积剥离软组织,对骨折断端施加压力,极易破坏局部血管,造成股骨头塌陷或坏死,导致术后骨折端不愈合。近年来,随着髋关节假体技术日益完善,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常用的髋关节置换术式,术中将人工假体固定于正常骨质上,重建髋关节正常功能。半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仅需植入人工股骨,无需安装髋臼,操作较为简单,但术后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适用于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患者[5];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将髋臼假体与人工股骨一同置换,能够提高二者的配合度,较好地预防髋臼软骨对股骨产生的摩擦,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术式的手术情况相当,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可更有效地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更为确切。
综上所述,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该术式操作较为复杂,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该术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