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缬草生长及产量的因素探究

2021-07-14吴柳绚

湖北农机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侧根黔东南州出苗率

左 群 吴柳绚

(1.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2.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缬草(Valeriana)系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根可入药[1],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达100~150 cm。根状茎粗短呈头状;根簇生;直径1~2 mm;具匍匐茎。茎直立。主产于我国东北至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常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沟边[2]。缬草喜冷凉而湿润的气候,耐寒,当冬季气温低达-20 ℃时,地下部不会坏死,最佳生长气温适宜在25~32 ℃。种植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且透气、透水的酸性至弱碱性土壤。

缬草又名珍珠香、满坡香等,入药部位为根和根茎。主治心神不宁、痛经、毕竟、跌打损伤等[3],在欧洲及美洲常被用于治疗轻、重度失眠,具有镇静安神、解挛止痛、抗抑郁和抗肿瘤等作用[4]。缬草根和根茎提炼的精油可作为高级烟草香料,还可以用于化妆品、食品香料、保健饮料和日用品等[5]。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称之为地麝(植物麝香的意思),也是少数民族常用药材,是《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收录药材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

试验地安排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高新农业科技园内进行,海拔高度在700多m,年平均气温16.1 ℃左右,年降雨量约1200 mm左右。

试品种主要来自铜仁市江口县缬草种植区的缬草种根。选择在秋季,采挖生长健壮无病虫为害的植株作为优良种源,去掉泥沙。

1.2 试验设计

设计3组单因素试验,分别是不同的肥料品种、带有不同侧根数的种根和不同的种植密度作比较试验。小区长3 m,宽1.2 m,面积为3.6 m2。小区间留30 cm走道,四周重复间走道50 c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所有小区均为3次重复。

种植前统一对材料进行处理,统一田间管理。观察种植后出苗情况,并记录各来源品种的出苗期、开花期、叶片数等生物学及物候特性,最后根据出苗率和产量对其进行分析。

1.3 试验方法

1.3.1 肥料对比试验

缬草作为块根类药材,虽然适应性较广,但是要想产量提升,肥料使用也是关键之一。本试验采用的是3种市面上常见的肥料,并按照包装上的规定使用量进行施肥,种植的株行距为30 cm×40 cm。

所选择的肥料种类及用量:商品有机肥(40 kg/667 m2)、微生物菌肥(40 kg /667 m2)、复合肥(50 kg /667 m2)。

1.3.2 不同侧根数的对比试验

刘兰[6]等报道了缬草产业化繁育技术研究,提到过缬草的3种繁殖方式,其中一个就是利用完整植株根系、完整植株根系去侧根、1/2整株带根,1/2整株不带根等方式进行种根发芽试验对比。因为缬草是种根类药材,根系发达,一整株有几十上百颗侧根,如果用整个根系或1/2各根系作为繁殖材料,会使得用种量增大,投资成本增加。设置这个试验目的是为了选育出一种最佳的分株方式作为繁殖材料。

按照试验设计,将种根用干净刀具切分成1条侧根带芽(处理1),2条侧根带芽(处理2),3条侧根带芽(处理3),4条侧根带芽(处理4),5条侧根带芽(处理5),侧根不带芽头(处理6)。用多菌灵消毒切口,晾干后按照30 cm×40 cm的株行距栽种。

1.3.3 密度对比试验

种植密度是影响长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而很多关于缬草种植技术的报道并没有具体针对密度做过相关试验研究。本试验共设计了6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是20 cm×20 cm(密度1)、20 cm×25 cm(密度2)、25 cm×25 cm(密度3)、25 cm×30 cm(密度4)、30 cm×30 cm(密度5)、30 cm×35 cm(密度6),目的是为了选出缬草种植的最适密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因素对缬草生长的影响

缬草种植后,田间管理均一致。从田间的观察显示,缬草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虫害主要是小地老虎和蚜虫。叶片在各试验区的长势情况都相差不大,为保证后期产量最大化,试验区的缬草都打蕾,所以高度基本相同。

2.2 不同的肥料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肥对缬草种根的出苗率分别是85.5%、97.5%、97%,相差不大。使用有机肥的平均亩产量比使用微生物菌肥、复合微生物肥分别高出85.32 kg、92.46 kg。

表1 不同的肥料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侧根数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这6种分株方式在出苗率和亩产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不带芽头的缬草侧根在土壤中也能新芽长出新的植株,只是发芽率较低,产量也受影响。1条侧根带芽头、2条侧根带芽头较无芽头的侧根的发芽率分别高出9.5%和18.5%,产量也分别高48.17 kg、155.63 kg。3条侧根带芽头、4条侧根带芽头、5条侧根带芽头的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产量则是3条侧根带芽头、4条侧根带芽头最好。

表2 不同侧根数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既能节约成本,又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分株繁殖时可选用3条侧根带芽头、4条侧根带芽头这两种切根方式。

2.4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3看出,试验设计的6种种植密度所得到的平均亩产量由高到底为:密度1>密度3>密度4>密度5>密度2>密度6。其中密度1、密度3、密度4的产量相差不大。密度1虽然产量最高,但其种植密度过大,加大了投资成本,不建议使用株行距为20 cm×20 cm的密度,而密度3和密度4在产量上相差不大,且显著高于剩余几种密度,故在生产上可推荐使用株行距为25 cm×25 cm、25 cm×30 cm这两种种植密度。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对缬草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几组试验表明:3种肥料对长势及产量影响相差不大,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不同侧根数在出苗率上表现较好的是3条侧根带芽头、4条侧根带芽头、5条侧根带芽头,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而产量则是3条侧根带芽头、4条侧根带芽头表现最好。密度对比试验中6种种植密度出苗率均在90%以上,影响不大,而株行距为20 cm×20 cm、25 cm×25 cm、25 cm×30 cm的产量均显著高于20 cm×25 cm、30 cm×30 cm、30 cm×35 cm。而使用株行距20 cm×20 cm这个密度会使得种植成本增加,故不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侧根黔东南州出苗率
NO 诱导IAA 和O2·-积累于侧根尖端促进水稻侧根生长
捕鱼节上捉鱼忙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补妆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硝态氮供应下植物侧根生长发育的响应机制